李悅悅,劉洋洋,彭川寧,孫宏靖,*
鞍山師范學院 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 (鞍山 114007)
荸薺(Eleocharis dulcis)為莎草科荸薺屬淺水性宿根草本,俗稱“馬蹄”,又稱“地栗”。荸薺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以及活性物質,是一種天然的藥食皆可的果蔬類食物;另外,荸薺的果皮、荸薺英(果皮和果肉之間中的一種不耐熱成分)具有抑菌、抗癌和消腫等能力,有較大開發(fā)利用前景[1]。荸薺皮色黑紫,肉質明凈、味甜汁多、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譽,北方人視之為“江南人參”。據研究表明,新鮮荸薺含有68% 水分,碳水化合物21.8%,蛋白質1.5%,Ca 5 mg/100 g,P 68 mg/100 g,F(xiàn)e 0.5 mg/100 g,維生素C 3 mg /100 g等[2]。
生食荸薺時,脆甜多汁、清香止渴;熟食荸薺時,可制作出多種美味佳肴[3]。中醫(yī)表示:荸薺味甘性平、清熱養(yǎng)肝、開胃消食、清肺化痰,不僅可口美味,還具有保健功能。
有研究表明荸薺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具有抑制作用[4]。李冬生等[5]研究荸薺葉莖提取物對細菌、霉菌、酵母菌的抑制能力,結果表明:該提取物對三種菌均具有較強的抑制效果,對細菌的抑菌作用最強。
羅楊合等[6]對荸薺的抗氧化功能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荸薺皮水提取液具有較強的清除羥自由基(·OH)能力,以及與胡蘿卜相當?shù)目寡趸曰钚?。李婉珍等[7]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荸薺芽、肉和皮中的總黃酮具有較強的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OH能力。
荸薺中的荸薺英具有抗癌效果,新加坡中醫(yī)學報曾報道指出:食用荸薺對治療食道癌有很大的幫助。郭艷華等[8]對荸薺皮中的活性成分進行研究,結果表明:該成分具有阻礙亞硝胺合成、清除亞硝酸鹽的能力,使荸薺成為可能具有防癌作用的新資源。
荸薺肉嫩汁多,止渴生津,能輔助治療糖尿病患者[1]。
荸薺除以上作用外,將其與海蜇煮服可診治甲狀腺腫大。將其搗碎外涂,可緩解女性乳頭裂癥狀[2]。
植物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腫瘤、降血糖等作用,因此在食品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9]。常見的提取植物多糖的方法有:水提法、酶解超聲輔助法、熱水浸提法等。汪建紅等[10]利用超聲波輔助復合酶法提取荸薺皮多糖,經過單因素實驗結合正交實驗對工藝進行優(yōu)化,獲得最佳提取條件為:復合酶組成(纖維素酶與果膠酶質量比)1∶1.5,酶用量0.5%,超聲波功率280 W,超聲溫度60 ℃,超聲時間30 min,在此條件下,多糖得率可達28.23%,純度可達78.20%,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張方艷等[11]利用水提法提取全荸薺中的多糖,并進行體外抗氧化實驗的研究。結果表明,在乙醇體積分數(shù)80%、料液比為1∶5(g∶mL)、解析時間32 min、提取時間20 min 的最佳提取條件下,荸薺多糖得率為 17.86%。且經實驗發(fā)現(xiàn)多糖的抗氧化能力與其濃度呈正相關,當多糖濃度達1.00 mg/mL時,其具有顯著的清除DPPH自由基和·OH能力。
黃酮類化合物具有多樣生物活性以及較高的藥用功效,因此被廣泛研究。李紅俠等[12]采用超聲輔助法提取荸薺皮中的總黃酮,以乙醇為提取劑,通過對乙醇濃度、超聲時間、超聲溫度、料液比進行研究,獲得最佳工藝條件為:乙醇濃度50%,超聲時間40 min,超聲溫度60 ℃,料液比1∶35(g/mL)。在此條件下,荸薺皮中所得總黃酮的提取率為2.38%。同時,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荸薺皮中的總黃酮具有顯著的清除·OH、DPPH、O2-·自由基能力。張偉偉等[13]利用超聲乙醇輔助法提取荸薺皮中的總黃酮,并進行抑菌活性和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研究。結果表明,荸薺皮中提取的總黃酮對大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四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較強的抑菌活性,同時對DPPH、ABTS+·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
多酚具有較強抗氧化活性,因此可以作為一種天然抗氧化劑進行開發(fā)利用。郭艷華等[14]采取幾種不同方法提取荸薺皮中的多酚,進而通過半抑制濃度來確定荸薺皮中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的強弱,結果表明:采用乙醇-硫酸銨雙液相體系輔助微波處理提取的方法,可獲得較高的荸薺皮多酚含量,且荸薺皮多酚抗氧化活性相對更強,最佳的提取條件為:醇-水比0.5,(NH4)2SO4用量0.30 g/mL,微波功率288 W,提取時間8 min。
甾醇本身無毒性,具有乳化性和穩(wěn)定性的特點,因此在食品、化妝品及化工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盧敏等[15]采用超聲波法輔助提取荸薺塊莖皮中的甾醇,經過單因素實驗結合響應面實驗對工藝進行優(yōu)化,獲得最佳提取工藝條件:60%乙醇、料液比1∶40(g∶mL)、提取時間14 min、超聲波功率600 W,此條件下測得植物甾醇的紫外吸光度為1.375。
皂苷是一種結構較復雜的苷類化合物,植物體內分布廣泛。楊小梅等[16]利用超聲波輔助冷凝回流法提取荸薺皮中的皂苷,所得的皂苷經AB-8大孔樹脂進行分離純化。結果顯示,經純化后的皂苷在硬水中仍具有良好的起泡性和穩(wěn)定性,同時發(fā)現(xiàn)皂苷具有較強的清除·OH、DPPH·自由基和還原三價鐵離子能力。該研究為開發(fā)食品添加劑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魏榮銳等[17]通過柱色譜和制備液相色譜等方法分離荸薺中乙酸乙酯,得到16個苯丙素類化合物,根據APAP誘導的肝細胞HL-7702損傷模型進行保肝活性測定,結果表明:16個苯丙素類化合物中只有化合物2和8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
康超等[18]利用荸薺、百香果和脫脂乳粉為原材料開發(fā)果奶飲品,確定最佳工藝條件:荸薺汁33.3%、百香果汁3.4%、脫脂奶粉4.1%、白砂糖8.1%。張建萍等[19]以荸薺汁、銀杏汁和花生乳為基礎原料,研究該復合飲料的工藝配方。確定最佳工藝條件:荸薺汁和花生汁均為18 mL、銀杏汁8 mL、白砂糖6%、檸檬酸0.1%,該產品是一種營養(yǎng)物質豐富的植物蛋白飲料。簡少芬等[20]以砂糖橘、荸薺、西番蓮為原料開發(fā)復合果蔬汁飲料,經實驗研究得到砂糖橘汁∶荸薺汁∶西番蓮汁三者的最佳配比為5∶3∶2,制得的飲料營養(yǎng)價值高、色澤鮮亮且口感極佳。荸薺復合飲料的種類繁多,但市場上普及率不高。未來研發(fā)可以在豐富品種的同時加大荸薺復合飲料的推廣力度。
丁興華[21]以荸薺皮為主要原料研究具有保健功能的果醋飲品,利用響應面法得到的最佳發(fā)酵工藝參數(shù)為:酒精濃度7.6%、接種量10.9%、發(fā)酵溫度32 ℃,此條件下可以制備出酸甜可口,果香濃郁的荸薺皮果醋。楊玉霞等[22]以馬蹄全果為原料制作馬蹄果酒,確定了最佳酶解參數(shù):淀粉酶添加量0.4%,纖維素酶0.015%,酶解溫度和時間60 ℃/30 min;以感官評價為指標,確定最佳發(fā)酵工藝條件:果酒酒曲添加量0.5%、溫度30 ℃、初始糖度24%、pH 6.0。
劉海燕等[23]以荸薺果粒、沙棘果汁和鮮牛奶為原材料,制作荸薺沙棘復合酸奶。確定最佳配比為接種量0.12%,加糖量9%,荸薺果粒和沙棘果汁添加量均為4%,發(fā)酵時間5 h。該產品在感官上具有良好的色香味協(xié)調、在營養(yǎng)上具有良好的成分互補。劉航等[24]研制乳酸菌發(fā)酵型荸薺汁飲料,通過單因素試驗和正交試驗優(yōu)化,確定了荸薺的最佳漂燙參數(shù)、發(fā)酵參數(shù)以及配方參數(shù)。該方法為日后荸薺與其他活性益生菌結合,研制出更多發(fā)酵性飲料提供了理論基礎。
張森旺等[25]以荸薺鮮果為主要原料研制荸薺排骨湯罐頭,確定最佳工藝配方為:排骨18%、荸薺12%、食鹽0.5%、雞精0.35%、味精0.1%、殺菌溫度及時長為121 ℃/45 min。目前,在市場上對荸薺罐頭的研究較少,且種類相對單一,可進一步增加創(chuàng)新元素以開辟荸薺的罐頭市場。
劉世軍等[26]以大棗湯、馬蹄粉、椰漿為原料,研究馬蹄糕的工藝配方。在最佳工藝配方和生產條件下,制作出的馬蹄糕(色澤、彈性、口感、質地、風味等)良好,是一種營養(yǎng)豐富的保健糕點。李淼等[27]研究一款藥食同源的馬蹄糕,以中藥汁和馬蹄粉為主要原料,同時配以適量輔料,在最佳工藝配方下生產出色澤均勻、軟硬適度、獨具風味的馬蹄糕。該產品避免了添加劑的使用,符合人們對于綠色食品的追求,日后還可以將馬蹄粉與其他中藥汁結合,以此開發(fā)出更多功能類型的馬蹄糕產品。
除上述產品外,荸薺還可以作為蔬菜進行煎炒烹炸,如糖醋荸薺、清炒荸薺、拔絲荸薺等;還可以開發(fā)成新型休閑食品,如低糖荸薺果脯、荸薺醬菜、荸薺果凍等。
荸薺作為一種藥食同源的食品,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營養(yǎng)價值高,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本文綜述了荸薺的藥理功能以及相關功能產品的開發(fā)。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荸薺皮的成分得以高效提取,其活性成分作用機理將逐漸闡明,荸薺皮和果肉的價值得到充分挖掘,在食品生產、保健品加工以及生物技術研發(fā)等領域具有廣泛的發(fā)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