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英
小學語文是基礎課程之一,對學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又是非常重要的兩個部分,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通過閱讀,學生可以積累寫作素材,產(chǎn)生寫作靈感,為提高作文水平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通過寫作,學生可以強化閱讀理解能力。因此,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成長和發(fā)展,教師要將閱讀和寫作結(jié)合起來,相互促進,同步提升。
一、利用信息化工具教學,改善寫作課堂環(huán)境
小學生年齡小,定力差,在課堂上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加上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不能活躍課堂氣氛,使課堂枯燥,導致學生不能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學習,對閱讀的興趣也不高,不能積極自主地閱讀,從而不能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如此,學生就會因沒有足夠的寫作技巧和素材而完不成寫作任務,使寫作活動不能順利進行,最終導致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由此可見,寫作課堂的氛圍對于學生來說非常重要,教師應積極探索,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氣氛,使寫作課堂的學習氣氛變得更加濃厚。
當前,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shù)走進了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化工具教學,活躍課堂氛圍,給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環(huán)境。此外,利用現(xiàn)代化工具教學,還能彌補文字靜態(tài)、吸引力不強的缺陷,將教學內(nèi)容生動、立體地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章,提高閱讀能力。而且,還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主動閱讀文章,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提高教學效率。學生寫作時也能有豐富的寫作素材,從而寫出高質(zhì)量的文章,提高作文水平。
比如,教學《草原》時,上課之前,教師可以利用網(wǎng)絡搜集有關(guān)草原景色和風俗活動的照片及視頻,上課時先讓學生通讀文章,然后運用多媒體播放準備好的照片和視頻。如此,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草原的景色及風土人情,了解文章的意境。然后,教師讓學生根據(jù)掌握的素材寫一篇與草原風景有關(guān)的作文。運用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活躍課堂氛圍,幫助學生高效閱讀,從而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
二、組織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模式中,往往是教師講解寫作規(guī)則及寫作方式,然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能力寫作。但小學生活潑好動,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寫作會讓他們感到枯燥,所以很難順利推進,更不會主動寫作,從而導致作文水平提高緩慢。
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狀,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特點,積極改變寫作教學模式,將閱讀融入到寫作教學中,組織課堂活動,讓學生從閱讀中掌握更多詞匯、句子以及表達技巧。教師要將寫作知識融入到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學習寫作方法,更好地融入到寫作課堂中,并借助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讀寫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閱讀,從而積累更多寫作素材,使寫作活動更加順暢,寫出精彩的作文。另外,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可以擴大閱讀文章的范圍,不必拘泥于教材,可引入更多課外讀物,擴大知識面,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能夠積累更多寫作素材,從而更好地寫作。
比如,教學《北京的春節(jié)》時,可以組織仿寫,讓學生利用課文的寫作手法和描寫方式寫“我家的春節(jié)”。可先讓學生通讀課文,教師對其中的重點寫作方式和語句進行講解,然后開展仿寫活動,讓學生運用文中的寫作方法,口述“我家的春節(jié)”有什么特點,并用筆記下來。學生回答完,教師再讓他們結(jié)合剛才的記錄寫作。借助這樣的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興趣,讓學生積極寫作,從而提高作文水平。
三、培養(yǎng)讀寫習慣,增強學生的寫作意識
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離不開大量的練習。但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能夠開展寫作訓練的機會也不多,只有在語文課堂上,因此學生不能通過大量的寫作訓練培養(yǎng)寫作能力,提高作文水平。根據(jù)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讀寫的習慣,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養(yǎng)成讀寫習慣,教師要積極引導,在上課時,可以讓學生將所讀文章中比較優(yōu)美的語句和片段記錄下來,并將之分類,以更好地記憶,更有針對性地積累寫作素材。這樣,學生就不會再覺得閱讀是件枯燥的事,還能降低閱讀的難度,使學生愿意閱讀,從而積累更多寫作素材,在寫作時能夠更加得心應手,使作文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比如,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教師可以培養(yǎng)他們寫讀后感的習慣,因為讀后感雖然簡短,卻是正兒八經(jīng)的小作文,所包含的作文要素是齊全的,也能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思維發(fā)散、觀察、感悟等方面的能力,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學生剛寫讀后感時,可能不知道從何處下筆,教師要給予引導,可以利用摘抄的方式,讓學生逐漸找到寫作的感覺,然后慢慢地獨立寫完整的讀后感。當學生能獨自完成讀后感寫作時,教師要改變指導方向,以提高讀后感的質(zhì)量為主,積極鼓勵學生,讓他們發(fā)散思維,發(fā)揮想象力,大膽寫作。學生養(yǎng)成了寫讀后感的習慣,能夠擴大閱讀范圍,增加寫作次數(shù),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并在潛移默化中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從而提高作文水平。隨著閱讀和寫作次數(shù)的增多,學生會對讀和寫產(chǎn)生更加濃厚的興趣,這樣不僅有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對日后的語文學習也大有益處,可以幫助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四、分組合作,讓學生自主閱讀和寫作
當前,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對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各行各業(yè)都喜歡綜合素質(zhì)較高的全能型人才。這對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需要不斷鍛煉,培養(yǎng)各項能力,提升綜合素養(yǎng),以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要求。而在傳統(tǒng)的寫作課堂上,學生很難有充分鍛煉的機會,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采用的方法是單一的、僵化的,且常常大包大攬,事無巨細,沒有給學生發(fā)揮的空間。比如,教師會根據(jù)作文題目,教給學生具體的寫作方法,給出寫作范圍,以及在作文中可以添加的內(nèi)容。這樣的教學方式,的確立竿見影,可以讓學生快速、順暢地完成寫作任務,但會限制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形成依賴心理,放棄主動思考。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在這種被動式的寫作過程中,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失去自我提高的機會。因此,教師要根據(jù)當前的教學實際,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改變教學模式,采用讀寫結(jié)合的方法開展寫作教學,利用“分組合作”的形式授課,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閱讀和寫作活動,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以鍛煉、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
具體實施時,教師必須先科學分組,做好小組成員的配比工作,促使小組成員互相幫助,保證“合作”學習的效率。之后,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閱讀和研究文章,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表達對文章的理解,或提出問題,利用合作探究的形式交流,從而解決問題并不斷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提高閱讀效率。隨后,進入寫作環(huán)節(jié),寫作主題要和所讀的文章是同一類型或者是相似的??梢宰寣W生以合作的形式寫作,圍繞作文題目交流,從而不斷啟發(fā)思路,理清寫作脈絡;還可以探討具體的寫作方法,思考如何將閱讀時學到的知識融入到寫作中,從而不斷提高文章的質(zhì)量。
例如,在學習《白鷺》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合作的形式閱讀,講課前,將學生分組,讓閱讀能力比較好的學生當組長,帶領(lǐng)小組成員一起閱讀,這樣學生能在合作中充分了解文章內(nèi)容,明確文章是如何描寫白鷺的,在討論中深化對文章的認識和理解,弄清作者的寫作手法,積累寫作素材。隨后,教師可組織寫作活動,讓學生圍繞“鳥類”這一主題寫作,組織小組討論,不斷發(fā)散思維,找到寫作方向,并將積累的素材運用到作文中。如此,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其寫出高質(zhì)量的文章。
五、利用繪本開展閱讀活動,幫助學生快速積累寫作素材
在學習過程中,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是兩個很重要的因素,能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但小學生年齡小,他們這兩方面的能力比較差,都還處于啟蒙狀態(tài)。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注重這兩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采用相應的策略,開展相應的訓練,幫助學生提高這兩方面的能力。在讀寫結(jié)合教學中,受基礎能力薄弱的限制,一些學生不能快速理解文章中的知識和內(nèi)容,也不能順暢地完成寫作任務,導致教學效率低下,也導致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不能提升。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閱讀,并從閱讀的文章中汲取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學習更多寫作方法,提高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利用“繪本” 開展具體的教學工作。
對于教師來說,“繪本”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教學工具,運用繪本教學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繪本能直接呈現(xiàn)和文章有關(guān)的內(nèi)容,其中的圖片非常直觀,通過觀察圖片,學生在閱讀時能夠更快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以及要表達的情感,使文章不再抽象,加快學生的閱讀速度。繪本中包含了很多有趣的內(nèi)容,形式十分豐富,非常適合小學生。學生被繪本吸引,會全神貫注地閱讀,從而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印象,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掌握作者寫作的方式和方法。等到學生寫作時,就可以有效運用在閱讀時所掌握的方式和方法,并將從繪本中積累到的素材運用到文章中,從而順利完成寫作任務,寫出高質(zhì)量的文章。如此,不僅能提高教學效率,也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例如,《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中非常有名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關(guān)于這個故事,有著各種各樣的表現(xiàn)形式,比如電影、電視劇、動畫片、繪本、圖書等。具體教學時,教師可以先找到有關(guān)“草船借箭”的繪本,分發(fā)給學生,讓學生一邊看繪本,一邊閱讀課文。這樣,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草船借箭”的具體操作方法,繪本中生動形象的人物以及色彩鮮明的圖片,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故事的印象,提高閱讀效率,從而能夠更好地學習故事內(nèi)容,掌握相關(guān)知識。隨后,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可以安排同類題材的作文題目,如此學生就能充分運用在閱讀中所掌握的知識,提高寫作能力,寫出好文章。
六、科學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寫作自信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對閱讀和寫作缺少自信,在閱讀文章時,不敢大膽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想法;在寫作時,也不能很好地將頭腦中的創(chuàng)意通過文章展示出來,使得閱讀效率和寫作質(zhì)量不能提高,這樣的情況嚴重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效果。這是因為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學生犯了錯誤,教師會給予批評,而小學生的心理比較脆弱,對于教師的批評會感到羞愧和害怕,所以自信心會降低,不敢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而大多數(shù)教師在教學時,主要圍繞知識和寫作手法開展教學,考慮的是怎樣讓學生學到更多知識,會忽略學生的這種心理和這一實際情況。對此,教師要轉(zhuǎn)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在課堂中加入點評環(huán)節(jié),用表揚的形式評價學生,給予學生鼓勵,幫助學生提升自信心。
在“讀寫結(jié)合”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學過程劃分成兩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閱讀教學,在教學時,教師要針對文章內(nèi)容,設計相對應的問題,利用問題引導學生閱讀。在學生閱讀后,教師要讓他們回答問題,然后給予點評。在點評時,要積極表揚那些能夠快速理解文章、給出正確答案的學生,而對于那些在閱讀時遇到障礙的學生,教師不要只是批評,而是要幫助他們找到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和他們一起解決問題,并鼓勵他們繼續(xù)努力。最后是開展寫作教學活動。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在教學時,要考查學生的寫作方式和寫作思路,也要檢驗學生是否能將閱讀中積累到的知識運用到寫作中,還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思考,然后抽查,在抽查時,教師可以即時點評,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對于寫作思路清晰、寫作方法運用恰當?shù)膶W生,要充分肯定;對于毫無頭緒、思路混亂的學生,要給予引導和啟發(fā),幫助他們分析文題,確定寫作思路,使其可以順利寫作。采用這樣有效的評價方式,學生會對閱讀和寫作更感興趣,也會更自信,會更加認真地閱讀,學習文章中的知識,積累寫作素材;在寫作時,也可以更好地發(fā)散思維,更加自信地寫作,并高效運用閱讀中積累的素材,從而寫出高質(zhì)量的作文。
總而言之,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結(jié)合,對于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和綜合能力大有裨益。因此,教師要重視讀寫結(jié)合教學,積極地將閱讀過程融入到寫作教學中,主動優(yōu)化教學模式,活躍寫作課堂的氛圍,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對閱讀和寫作的興趣,從而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讀寫活動。另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寫習慣,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不斷開展寫作訓練,幫助學生提高作文水平。
3281500589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