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治霖
元宇宙是什么
元宇宙,Metaverse,這一詞出自賽博朋克小說《雪崩》。在這部小說中,作者描繪了一個平行于現(xiàn)實世界的虛擬數(shù)字世界——“元宇宙(Metaverse)”。
不過,Metaverse在當年譯作“超元域”,顯得不夠酷。
在小說的描寫中,彼時現(xiàn)實世界的人,都在“元宇宙”中擁有一個虛擬分身。并且,虛擬分身就像是現(xiàn)實地位的投射,兩者已經(jīng)不存在明顯界限。
從單詞上分析Metaverse,Meta-有“超越、元”的意思,-verse則是指“宇宙”。
所以,元宇宙最表層的意思,是指“超越現(xiàn)實宇宙的另一個宇宙”,又或者說,是“平行與現(xiàn)實宇宙的另一個宇宙”,簡稱為“平行宇宙”,科幻感更強。
回到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大家對元宇宙其實也還沒有達成共識。
在這方面,元宇宙與區(qū)塊鏈,兩者相似度之高,活脫脫是一對雙胞胎。它們都在一夜之間成為“頂流”,這就導致,在概念紅火之際,人人引頸相望,但還沒有人說得清楚,它們究竟是什么?
但是在明星效應上,元宇宙作為后來者,顯然是后浪推前浪。
回顧2018年,區(qū)塊鏈走紅時,擁躉的多是江湖草莽。到了元宇宙,它在元年里就迎來了數(shù)位大佬站臺。最大的大佬,自然是扎克伯格。
北京時間2021年10月29日,扎克伯格創(chuàng)辦的社交網(wǎng)絡巨頭Facebook宣布,公司將更名為“META”,與此同時,還為觀眾展示了元宇宙的發(fā)展藍圖。
根據(jù)Facebook的演示,未來的用戶,將可以進入一個完全數(shù)字化的世界。在那里,通過元宇宙技術,用戶能夠突破物理的距離,去身臨其境地參加千里之外的一場演唱會,或者聚齊天南地北的朋友。簡言之,這是真人版的大型VR/AR社交平臺。
當然,創(chuàng)造一個“與現(xiàn)實無異”的虛擬世界,并不是扎克伯格全部的野心,這不過是元宇宙的第一步。
在公司更名的創(chuàng)始人信件中,扎克伯格展望說:在元宇宙,你將幾乎可以做到你能想到的任何事情,與朋友和家人聚會、工作、學習、玩耍、購物、創(chuàng)造……
因此,元宇宙最終的追求是,將現(xiàn)實世界和虛擬世界融為一體。
按照設想,在元宇宙技術的時代,只要人們戴上耳機和目鏡,找到連接終端,就能夠以虛擬分身的方式進入由計算機模擬、與真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
這聽上去過于科幻,像是從《雪崩》中復刻而來。
有趣的是,《雪崩》本是一部反烏托邦題材的小說。這自然不會被扎克伯格的競爭對手錯過,早在Facebook傳出更名的消息時,Twitter的CEO杰克·多西就嘲笑扎克伯格,稱其“反烏托邦”。
在國內(nèi),元宇宙的設想也不缺少抵制聲。首先是科幻作家劉慈欣,他直言道,扎克伯格的元宇宙不但不是未來,也不該是未來。
劉慈欣的理由很簡單,“元宇宙將是整個人類文明的一次內(nèi)卷,而內(nèi)卷的封閉系統(tǒng)的熵值總歸是要趨于最大的。所以元宇宙最后就是引導人類走向死路一條?!?/p>
互聯(lián)網(wǎng)領域的另一“大佬”、360集團董事長周鴻祎也抱有相似觀點,他表示,F(xiàn)acebook的幻想不代表未來,而是代表人類的沒落,“如果大家都生活在虛幻的空間里,它不會給人類社會帶來真正的發(fā)展”。
一攬子概念
劉周二人的話,說是醒世警言也好,危言聳聽也罷,但“烏托邦”的夢總是難以澆滅。更何況,對著元宇宙這樣宏大的設想,從不會缺乏好事者。
硅谷的明星投資人Shaan Puri,曾在10月時總結(jié)出一套他自己的“元宇宙觀”。經(jīng)過羅永浩的翻譯,這段話成為了元宇宙風口上的濫觴。Shaan Puri發(fā)問說,當下對元宇宙的理解,是像電影《頭號玩家》似的一個虛擬空間,但這真的是事實嗎?
“元宇宙不是一個空間,它是一個時間?!盨haan Puri的注解,又給元宇宙添上了玄之又玄的一筆。
據(jù)他解釋說,在人工智能領域,有一個概念叫作“奇點”。意思是說,未來人工智能變得比人類還要聰明的那個時刻。
在Shaan Puri看來,元宇宙就是這樣一個時刻,“一個我們的數(shù)字生活變得比我們的物理生活更有價值的時刻”。
Shaan Puri對“奇點論”作了諸多論證,他表示,數(shù)字生活變得更有價值,這實際上是自史蒂文·喬布斯開始的歷史趨勢,在這股趨勢下,人們的生活中重要的部分,都在實質(zhì)上地數(shù)字化。
例如,我們的工作場地,從工廠轉(zhuǎn)移到電腦;我們的朋友,從現(xiàn)實轉(zhuǎn)移到了線上;游戲呢,“今天,玩fortnite的孩子,超過了玩籃球和足球的孩子們的總和”。簡言之,一切都在數(shù)字化,一切價值被搬到了網(wǎng)絡上。
我們的關注力,漸漸離開了物理世界,轉(zhuǎn)移到數(shù)字世界。久而久之,“奇點”到來了,元宇宙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現(xiàn)了。
隨著“奇點論”,我們進入了元宇宙支持者們的歷史敘事,這正是元宇宙敘事的全新特點。借此,以元宇宙的度量衡出現(xiàn)了,它想度量的,是整個人類歷史。在這一個歷史版本中,人類文明的進化被分為四個階段:原始人、社會人、半數(shù)人,以及最終的數(shù)字人。
四個階段中,原始人自不必說。社會人是指文明開化后、信息時代前,以“理性”為特征的人類社會階段?!鞍霐?shù)人”則指,人們一半處于傳統(tǒng)的物理世界,一半處于虛擬的信息世界,也就是我們當下的狀態(tài)。
“數(shù)字人”是怎樣的狀態(tài)?按照元宇宙敘事,那是“從動物性過渡到精神性,從實體到虛擬,是一個全新物種的人類”。這頗有些機械飛升的意思。
那么,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元宇宙的出現(xiàn)呢?Shaan Puri在他的總結(jié)里說,“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像所有的事一樣,它既不好也不壞,它就是一件事,一件非常不一樣的事”。
元宇宙會如何發(fā)展
一個新事物的發(fā)展,往往會在誕生之后快速進入一個泡沫期,真正的穩(wěn)步發(fā)展,還需要等待泡沫幻滅之后。然而可惜的是,目前為止,元宇宙的泡沫還沒有膨脹到頂點。
從實現(xiàn)的角度看元宇宙,它不是一種技術上的創(chuàng)新,它的運行需要整合多種基礎技術。
今年3月,被稱為“元宇宙第一股”的Roblox在紐交所上市,在招股書里,Roblox給出了元宇宙的八大要素: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時隨地、經(jīng)濟系統(tǒng)和文明。
實現(xiàn)“八大要素”所需的技術,時至今日,還遠遠做不到扎克伯格在演示中自如的程度。
以上所述,還只是元宇宙的“數(shù)字基建”和“硬件”部分。如果再談到,像扎克伯格演示的那樣,虛擬身份實現(xiàn)在不同場景的互通,那又涉及標準與協(xié)議一層。而這,并非幾家公司的合力能成就的。
不僅如此,當下可見的技術短板,尚且看得到改進的希望。事實上,對落地元宇宙最大的掣肘,是那些看不見的制約。
諸如,多大的算力能夠滿足元宇宙要求的沉浸感?對此,我們有實現(xiàn)方案嗎?如果“云計算”能夠滿足算力的要求,這一切還不太悲觀。如果不能,最可期待的是“量子計算機”,但按照量子計算業(yè)內(nèi)的觀點,這恐怕又要等至少20年。
問題的復雜性在于,元宇宙既然是多個技術的整合,那么,它就會存在“木桶效應”。也就是說,支撐元宇宙的技術如有一項短板,就會令整個效果大打折扣。那么,今時人們的所思所想,只是另一個到不了的彼岸。
(摘自2021年第25期《南風窗》)
3097500338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