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疫情后復學在即,根據(jù)疫情防控要求,家長一律不能進園。幼兒園通過“云上互動”對此進行了家長問卷調(diào)查,很多家長提出了自己的擔心:長時間居家,孩子不習慣去幼兒園,哭鬧怎么辦?孩子找不到班級怎么辦?那么重的被子孩子能自己扛上去嗎?
換位思考,我們不難理解家長的種種顧慮與擔心。獨立進園,意味著父母與孩子將再次進人分離焦慮期,孩子需要獨自面對更多困難。如何幫助家長和孩子緩解焦慮情緒?如何讓家長站在信任孩子的角度,將挑戰(zhàn)轉(zhuǎn)化為孩子成長的經(jīng)歷呢?
疫情之下,讓我們和孩子一起體驗:什么是成長?
成長從來不是一件轟轟烈烈的事,它藏在孩子生活的點點滴滴里,需要爸爸媽媽用欣賞和包容的態(tài)度去感知。疫情背景下的獨立入園,對于孩子來說,確實面臨著很多從未遇到過的難題。這是孩子們成長的一小步,是他們用跌跌撞撞的腳步去探尋世界的開始。作為父母,我們要充分相信“兒童本身有力量”,將“危機”巧妙轉(zhuǎn)化為孩子成長的契機。
讓我們來聽聽琪寶和媽媽在返園前的一段對話。
媽媽:琪寶,馬上又能回到幼兒園,見到老師和好朋友了,開心嗎?
琪寶:開心!
媽媽:媽媽也和你一樣開心!那你有沒有什么擔心的事情?
琪寶:媽媽,我會想你,可能會哭。
媽媽:嗯,你可以稍微哭一會。媽媽也會很想你,保證會準時來接你!對了,你們班換了新的活動室。
琪寶:?。课艺也坏皆趺崔k?如果迷路了,我會哭的。
媽媽:除了哭,還有其他辦法嗎?
琪寶:我可以問旁邊的老師。
媽媽:這是個不錯的主意。還有別的辦法嗎?
琪寶:可以畫張路線圖??粗肪€圖,我就能找到自己的班級。
從琪寶和媽媽的對話中,我們感受到了像朋友、伙伴一樣輕松和諧的親子關系。和孩子聊天是一門技術活,看似尋常卻藏著智慧媽媽的育兒經(jīng)。在對話中,媽媽不僅理解接納琪寶的情緒,而且善于等待和引導,鼓勵琪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1 共情,給孩子整理情緒的空間
疫情背景下的居家學習,讓孩子與父母之間有了很多的相處時間,孩子對父母的情感依賴愈加濃厚。當重新返園時,孩子難免有不舍或焦慮,這都是正常的情緒反應。幼兒情緒很容易受父母和身邊人的影響,孩子看到父母不好的臉色和行為,把不好的情緒與另一種不好的結果建立了聯(lián)系,就會產(chǎn)生擔心、焦慮情緒,甚至哭鬧。
因此,爸爸媽媽要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以積極、愉快的情緒影響幼兒。當孩子因獨立入園而情緒激動或哭鬧時,我們要充分理解并接納孩子離開家的難舍情緒,以及想念爸爸媽媽的情緒,可以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會想我們”“我知道你心里有點難受,我理解你的感受”,或蹲下來給孩子一個擁抱,傾聽孩子的聲音。這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也是對孩子進行自我接納的啟蒙教育。
2 共建,給孩子親歷實踐的腳手架
很多父母總是擔心孩子不會做或做不好,根本原因是不信任。因為缺乏對孩子的信任,所以總是過分擔心、事事包辦,很少給予孩子試錯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的探索欲、成長潛力受到限制。3-6歲是兒童獨立性發(fā)展較快的時期,爸爸媽媽可以嘗試把問題拋給孩子,如“你是怎么想的”“你有什么辦法”,我們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其實孩子有自己的答案,只是習慣了等待父母給予答案和幫助。
達成家園共識之后,老師從孩子的視角拍攝了一段從幼兒園大門到班級的視頻發(fā)到班級群里,并鼓勵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討論,探究出找班級與搬被子的好方法。云上見面會上,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分享了自己的辦法。
楠楠:爸爸幫我制作了卡片貼在胸前,卡片上寫了我的班級和名字,迷路時,老師肯定會根據(jù)卡片幫我找到班級。
妙妙:視頻里有我們班的熊寶寶,找到熊寶寶就能找到班級。
宇辰:我看到老師在地上貼了箭頭,沿著箭頭的方向就能找到班級。
小迪:樓梯上有老師在,可以問問老師。
豆豆:哥哥在大班,哥哥會送我到班級的。
喔喔:我畫了地圖,看看地圖就能找到班級。
琪琪:可以借保安叔叔的推車,把我們的被子一起推進去。
小欣:媽媽幫我把大袋子分成了兩個小袋子,左手一個、右手一個,很方便拿。
圓圓:如果我拿不動被子,可以請老師和大班的哥哥姐姐幫忙。
用“拋問題”的方式引發(fā)孩子獨立思考,幫助他們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肯定并鼓勵他們大膽嘗試,是父母最溫柔的堅持。無論是在幼兒園找班級、搬被子,還是在家里擦桌子、整理玩具、穿脫衣褲等,都是孩子自由選擇與努力嘗試的過程,也是孩子逐漸從自我探索到自我認知的達成過程,孩子從中可以獲得“我能做到”的成就感。
3 共長,給孩子生命成長的原動力
“危機”是教育的寶貴時機,碰到的困難、遭遇的困境、產(chǎn)生的疑惑,都是教育資源。珍視生活的價值,讓孩子在“真實的抗疫生活中成長”,孩子將來才能積極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境遇。我們與孩子一起感受疫情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用孩子的方式學習與探索,在生活中學習。給予孩子更多機會,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孩子比我們想象的更加勇敢。
第一天入園,孩子們紛紛分享著自己的感受。
小迪:我戴上口罩排隊讓醫(yī)生阿姨檢查,心里有點緊張。
琪寶:弟弟妹妹哭了,我也有點想哭,可我是姐姐要做好榜樣。
圓圓:我的被子很重,樓梯旁的老師幫助我了。
喔喔:我和楠楠一起去班級,一會兒就找到皮卡丘了(班級標識)。
楠楠:看到好朋友,我一下子忘了哭,好開心!
老師們布置的安全保護措施、對每個孩子的親切問候;孩子們“拖拉拽抱”自己的物品、中大班的哥哥姐姐主動幫助小班的弟弟妹妹……這一幕幕不僅感動了老師,也感動了父母,他們紛紛留言感嘆孩子的成長。
琪寶媽媽:曾經(jīng)以為孩子小,離不開我們,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其實是我們離不開孩子!
宇辰爸爸:早上,我還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吹揭曨l中的孩子那么能干,真的很感動。只有父母放手,孩子才會成長!
經(jīng)歷是孩子生命的底色,亦是父母對孩子的陪伴過程。
3946500338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