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鳴山
奇葩面試題
最近一段時間,網傳華為一道面試題霸占著知乎熱榜:“怎么讓800公斤重的牛過承重700公斤的橋?”
沒有臨場面試時的緊張氛圍,各種博君一笑的答案紛紛涌現?!鞍雅G兴榱朔謮K運過去。”“不讓牛吃草,讓牛996耕地,瘦200公斤自然就能過去了?!薄鞍雅Yu了換華為手機,過橋后掏出手機說,華為手機就是牛?!蓖嫘χ啵屛疑钏嫉氖沁@么一條評論:“為什么會出這種亂七八糟的面試題?”
在不少人看來,眼前這個問題,全然不能體現技術能力,充其量考一個腦筋急轉彎。如果一個人業(yè)務能力不行,只因多看了些腦筋急轉彎,能夠順利答出這道面試題,那應不應該錄用這個人?如果不能錄用,這道題設計出來又有什么意義?
大家知道華為的高薪水是業(yè)內聞名的,如果說這道面試題是真實存在的,也能講得通:既然舍得花大本錢聘用人才,那么在錄用標準上自然是優(yōu)中選優(yōu),精中選精。
我應聘過一家企業(yè),一面是專業(yè)面,通過后我和其他幾人一起進到二面。二面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么一個問題:“你愿意和一只大象大小的鴿子戰(zhàn)斗,還是和五十只鴿子大小的大象戰(zhàn)斗?”我們幾個人面面相覷,心想這算什么題目。后來憑著感覺各自作答,答案也是五花八門。
結果我們當中有人被錄用,有人被淘汰,至于原因,彼此說不出來。
后來我又參加許多面試,類似風格的題目也屢見不鮮。有時覺得腦子轉得蠻快,答案還不錯,結果卻被淘汰掉了;有時腦子一片空白,結結巴巴什么都沒說上來,最后卻收到錄用通知。
由此,我得出和前面那位網友同樣的結論,出這種問題的公司無外乎兩個理由:一是面試官水平不行,不清楚想要什么樣的人;二是公司不缺人,靠這種主觀隨緣題淘汰人。
后來又有一次面試,同樣遇到了這種問題:“你被變成一個硬幣放入攪拌機。攪拌機很快要攪動,這時你有什么想法?”
這次有個應聘者,給出了跟所有人完全不同風格的答案。他先問,所謂變成硬幣是變成硬幣大小的人,還是就是硬幣。然后他說自己考慮的第二個可能,攪拌器不足以破壞硬幣,因此他被丟進攪拌器后,不會想自己的安危,而是會考慮攪拌器的刀片使用什么材質才能避免壞掉。他認為這個問題很有意義,因為現實中的確有很多熊孩子閑著沒事把一些異物丟到攪拌器里。
接著他往自己專業(yè)上靠攏,分析了一些材料的優(yōu)劣性,并給出了選擇的建議。他說得一本正經,我們則差點笑出聲。面試結束后,我還打趣他說:“面試官都沒你想得這么多?!彼戳宋乙谎壅f:“面試官想到哪一層,跟我有什么關系?”
他后來有沒有被錄用,我不得而知,但在這個問題上,他比我回答得好很多。
賦予意義
《活出生命的意義》里有這么一句話:“人不用總是問人生有什么意義,而要問你能給生命帶來什么意義?”
經過這件事情,我才明白,這不是一句苦難時的激勵,而是滲透人生各個階段的道理。因為很多時候,一件事情有沒有意義,不是一眼能看出來的。聰明的人不會理會別人覺得有沒有意義,他們總能借題發(fā)揮,把一切納入自己的邏輯框架,進而展現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一道看似荒誕的面試題,你覺得是腦筋急轉彎,那就只能是腦筋急轉彎??僧斈愣觅x予其意義時,這也能成為你脫穎而出的臺階。
回到華為那道面試題,還真有網友本著專業(yè)的態(tài)度進行解答。他把這題看作是考察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因此他將問題里的要素簡化為商業(yè)模型,其中牛的質量是產品價格,橋的承載量是用戶購買力,因此牛過橋問題便是一個購買力不夠承載產品價格的矛盾。接著他針對這個矛盾,援引一些現實的案例,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許多人起哄,說這是過度理解,出題人根本沒想過你說的這些。但我想說,如果一個人能給出這樣的專業(yè)回答,不管面試官的初衷是什么,哪怕最終沒有提出讓牛過橋的方法,也足以博得企業(yè)的青睞。
現實中無論是職場還是市場,永遠不像面試中一問一答那樣線性思維。很多時候,業(yè)務能力只是方案實施的基礎,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才是決定性的力量。
看過一個類似的問題:怎么把梳子賣給和尚?多數人一看到梳子,很自然地將其和梳頭聯系在一起。換言之,梳頭成為梳子的直觀意義??上攵?,當一個人的思維被這種直觀意義所局限,讓他把梳子賣給光頭和尚,簡直比登天還難。
果然,第一個推銷員跑了十幾個寺廟,始終看不到梳子對和尚有什么意義。最后還是一個老和尚可憐他,勉強買了一把,說偶爾可以拿來撓癢癢。但如果突破直觀意義,結果會怎樣呢?
第二個推銷員來到寺廟,他是這么對老方丈說的:“施主們遠道而來供奉,我們可以送一把梳子作為紀念,上面刻著佛家禪語。這樣他們平時手梳煩惱絲,心念菩提樹,寺廟的香火也會一直旺盛。”
老方丈聽了連連點頭,一下子買下了一千把梳子,還簽訂了長期供貨合同。
把簡單的東西做復雜
喬布斯曾說:“你別問我想要什么,你的任務就是提供我需要但沒想到的東西?!?/p>
誰都想做有意義的事情,但大家都覺得有意義的事,必然會在無數人的趨之若鶩下,很快稀釋得近似于無意義。相反,一個看似沒有意義的題目或事情,如果懂得另辟蹊徑,給它賦予為人所認可的價值,你便是贏家。
牛頓說:“把復雜的東西做簡單了,可以發(fā)現新規(guī)律。”但其實還有后半句,“把簡單的東西做復雜了,可以發(fā)現新領域?!币患虑椴还茉俸唵危呐嘛@得荒誕且沒有意義,只要你愿意認真挖掘,永遠能找到成就自己的機會。
海歸碩士張泉收破爛的新聞曾備受關注,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嗚呼哀哉,感慨這是教育界的悲哀,辛辛苦苦培養(yǎng)的人才跑去收廢品。誠然,在一般人眼中收廢品的工作很不體面,但張泉是金融學碩士,會看不到這點嗎?他不僅看到了,還能看到不體面背后的巨大需求。這份工作在他手里不再是低水平的重復勞動,他懂得運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優(yōu)化回收路徑、整合客戶資源、拓寬供應渠道。別人辛辛苦苦收廢品賺幾十元,他卻能夠月入5萬元。
現在回頭看看華為的那道面試題,還會覺得面試官是想要一個牛過橋的方案嗎?
編輯 鐘健 12497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