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靚靖
(贛州市國土空間調查規(guī)劃研究中心,江西 贛州 341000)
GPS 測繪技術逐步走向成熟,但是到目前為止,雖然其已經具備了豐富的實際應用經驗和理論知識積累,但是仍然有部分管理方法和應用方法沒有得到完善,存在較多的問題。
因此,對GPS 測繪技術進行改革與升級,對于社會各行業(yè)的發(fā)展來說都有著很大的意義,相關人員也必須加強自身的管理能力,提高監(jiān)督的力度,使GPS測繪技術的應用更加科學,這樣才能夠將該項技術的作用充分地發(fā)揮出來,也為GPS 測繪技術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文主要針對河道改建工程進行重點分析,該工程在進行數據探測的時候,工作人員所使用的探測技術就是GPS 測繪技術,通過對河道的測量反饋給技術設計人員真實的數據,保證整個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這對于整個河道改建工程來說至關重要[1]。該河道的南面地勢相對較為平整,屬于平原地區(qū),整體來說起伏相對較小,而且沒有其他特殊的地理條件,因此交通十分便利,但是河道的北側則是山原地區(qū),不僅有著海拔較高的山峰,還有著較多的樹木叢林,內部蘊含著大量的水資源,有彎彎曲曲的河道,還有小型的湖泊。在這樣的地理環(huán)境之下,河道改建工程就具有一定的難度,如果設計方案不合理,就可能會因為山坡的坡度較大,導致泥沙不穩(wěn)固的現象出現,如果運用傳統(tǒng)的測繪技術對該地理條件進行測繪的話,不僅工作人員要克服極為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還有可能因為自然因素的影響或者是自然氣候的影響,導致自身測繪得到的數據并不是十分的精準,但是應用GPS測繪技術進行測量的時候,就可以保證測繪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工作人員在整個河道的航線上布置了100 個像素控制點,每三個為一組進行計算分析,一共組建了34 個GPS 控制點網絡,每個控制點之間的間距小于等于5 千米,能夠保證整個測繪數據的準確性,使數據的可靠性更高。當然在進行測繪的時候,需要依托衛(wèi)星系統(tǒng)保證數據不會受自然因素的干擾[2]。
GPS 測繪技術與衛(wèi)星系統(tǒng)進行了有效的連接,實現了時刻的數據連接,能夠利用衛(wèi)星對地理位置條件進行精準的測量,這種測量方法比傳統(tǒng)的測量技術更加的高效,而且精準度更高,很多惡劣的地理環(huán)境氣候會導致傳統(tǒng)的測量方法無法得到最精準的數據,甚至無法有效的完成測量工作,但是GPS 測繪技術并不需要工作人員實際到達測量地點,而是利用高新技術實現衛(wèi)星探測,從而把測量的精度和有效性大幅度提高[3]。
傳統(tǒng)的測量工藝需要測繪人員帶著原始的設備,深入實際需要探測的區(qū)域,無論是山源還是湖泊,都需要工作人員自身進行克服。這樣不僅具有一定的危險性,而且工作效率不高,更有可能會對工作人員的生命財產造成一定的威脅,再加之該行業(yè)需要風餐露宿,很多工作人員無法堅持下去而更換行業(yè),導致測繪工作人員的數量一直無法滿足市場需求[4]。新補充進來的測繪人員,可能因為自身能力的不足,導致測繪的時間更長,測繪的精準度下降,而新型的GPS 測繪技術則有效地突破了這一束縛,只需要工作人員熟練的應用信息化系統(tǒng)就能夠使用GPS測繪技術完成測量,不僅工作效率更高、周期更短,而且對工作人員的要求也有所降低,不需要工作人員自身克服惡劣的環(huán)境,使測繪團隊的穩(wěn)定性大幅度提高。
傳統(tǒng)的測繪技術,為了保證各部門之間的有效協作,能夠實現各測量點之間的精準互動,會進行溝通體系的構建,要求每個測繪站點之間實現視頻連接,這不僅僅會浪費大量的時間,也會額外增加一部分的測繪成本,為整個工作帶來極大的麻煩。但是GPS 測繪技術就可以省去這一步驟,只要保證測繪點布置得精準無誤,能夠有效地接收信息,信號就能夠完成相應的工作,所以視頻連接這一工序就可以省略。有效地降低了成本的同時,也能夠減輕攜帶設備的負擔。
GPS 測繪技術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自動化水平,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只要工作人員經過培訓就可以初步上崗,自動化技術已經取代了復雜的人工操作步驟,整體來說可用性更高,經濟成本更低,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也有了明顯的改善。
在進行戶外測繪的時候,必須要確定一個精準的測量點,工作人員可以在開展相應工作之前經過科學的計算選擇一個適宜的測量點,然后在測量點的地理位置設置標記(如圖1 所示),這樣才能夠為后續(xù)GPS 測繪技術的應用提供基礎。同時還要進行開機觀測和無線電安置,這些都是GPS 技術應用的實際需求,而且這種技術應用之后比傳統(tǒng)的測繪技術進度更快,能夠使用測繪點的基本坐標和標價的位置進行精準對應固定,為后續(xù)的相應數據勘測提供重心。
圖1 GPS 靜態(tài)測量
GPS 布網工作對于整個測繪工程的有效推進來說至關重要,它是保障各個測繪點有效連接的重中之重,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對于該項工作的要求不盡相同,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布網方式的選擇[5]。一般來說,工作人員在進行該項工作時,只需要保證各點之間的有效連接就可以使工作質量達標,但是如果面臨的環(huán)境較為復雜或者是有著其他惡劣自然氣候的影響,就可以加強網絡的強度,這樣不僅不會使最終的數據受到影響,還會得到更加精密的數據,使工作質量更高。
測繪得來的數據需要及時地發(fā)送給后臺,由數據中心傳送至數據資料庫之中,然后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分析,這樣才能夠得到一組實時動態(tài)測繪的數據,以方便后期整理。使用該項測繪技術得到的測繪結果利用無線電的方法進行傳輸,基準站在接收之后會根據流動站點的定位確定一個定位點(如圖2 所示),這種數據分析方法更加節(jié)省時間,而且還能夠根據數據傳出來的基站進行定位可以有效的確定兩個站點之間的位置,再利用三維坐標得出站點的具體維度。
圖2 GPS 動態(tài)測量
在進行城市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將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達到最大化,這樣才能夠不為城市土地資源帶來更多的壓力,所以要充分的利用GPS 測繪技術,對建設區(qū)域進行科學合理的空間規(guī)劃,不僅不會額外占用土地,還能夠使空間的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不會對周圍的建筑或者是環(huán)境造成不利影響,僅僅是從空間的利用體系上入手,使該項城市建設工程的設計更加具有數據化特點和個性化特點。
綜上所述,對于我國各行業(yè)的發(fā)展來說,GPS 測繪技術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必須發(fā)揚GPS 測繪技術的優(yōu)點,進行技術革新和技術深化,這樣才能夠為我國其他行業(yè)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測繪技術的應用體系構建提供動力,而新型測繪技術應用體系的構建也可以為地質領域的發(fā)展保駕護航,推動社會穩(wěn)定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