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健,張銀來,王建玉
(第六師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新疆 五家渠 831301)
打瓜,屬葫蘆科植物,是西瓜的一種,主食其籽,口感香甜并含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近年來,隨著市場需求擴大,價格上漲,打瓜種植面積穩(wěn)步增加。但是,生產(chǎn)中田間管理不當和氣候條件的影響,極易造成打瓜的早衰,嚴重影響到打瓜的產(chǎn)量及品質。因此在生產(chǎn)中必須加以防控,才能穩(wěn)定產(chǎn)量,提高經(jīng)濟效益。
打瓜早衰是指打瓜植株生活力不足以支撐其完成正常的生長周期,大多數(shù)在果實內(nèi)籽粒尚未成熟前活力就顯著下降,植株緩慢生長嚴重影響到打瓜籽粒的產(chǎn)量及品質。
打瓜植株的早衰主要出現(xiàn)在打瓜栽培的前中期,特別是在瓜秧快速生長階段并初步開始坐瓜時尤為明顯;主要特征是生長緩慢、瓜蔓細弱、莖節(jié)變短、葉薄發(fā)黃且小、基部葉明顯衰弱;瓜地開始大面積開花、坐瓜,并且幼瓜生長緩慢,瓜皮松軟。
不同品種的抗逆性、適應性不同,抗早衰能力差異較大。并且,瓜類作物對土壤質地、肥力等因素要求很嚴格,在粘重土壤及鹽堿含量較大的地塊易發(fā)生早衰。
忽視氣候條件,盲目的早播種、苗期放苗方法不當,導致幼苗受到霜凍或低溫天氣危害,致使瓜蔓生長緩慢,嚴重的則停滯生長。
如底肥施入量較少、后期管理中追肥不及時或是水肥配比不當造成肥料濃度過高易造成植株早衰?;蚴窃谑⒒ㄆ?、坐瓜初期遇上連續(xù)干旱,又未能及時跟進澆水,肥料難以分解釋放,長時間缺水、缺肥,會造成打瓜植株的早衰。
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防治不及時,造成功能葉片光合作用下降,葉片營養(yǎng)轉化供應不上,因此影響植株生長;蠐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啃食根、根基部,造成根系吸收及營養(yǎng)輸送受損,從而影響植株的生長發(fā)育。
自然、人為因素也是不容忽視的環(huán)節(jié)。當遭遇大風、大雨天氣,砂石打傷功能葉片或排澇、頭水澆灌不及時或連續(xù)陰雨天后,驟然升溫放晴造成生理性干旱等均有可能或為導致打瓜早衰的因素。
防治打瓜植株的早衰,應提前預防,且遵循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解決的原則,防治措施如下:
根據(jù)當?shù)貧夂?、土壤條件,選擇抗性強、品質優(yōu)良、產(chǎn)量高的品種;播種前1天,使用55 ℃溫水浸泡12~24 h,提高出苗率,并采用藥劑拌種,預防瓜種后期出現(xiàn)生長發(fā)育問題,提高打瓜對病蟲害,尤其是對地下害蟲的抵抗能力。
選擇土壤肥力中等以上壤土,鹽堿輕,地勢平坦,易滴灌的地塊,質地疏松、透氣性好,沙土或是沙壤土最佳[1]。秋耕時深耕,第二年春季在氣候條件適宜時進行整地,施入有機肥并配以10~15 kg/667 m2的尿素、8~12 kg/667 m2的磷酸二胺、2~5 kg/667 m2的硫酸鉀作為底肥,以保障打瓜根系充足的營養(yǎng),為后續(xù)生殖生長奠定基礎。
根據(jù)當?shù)貧夂驐l件,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播種,以當?shù)厮诮Y束,氣溫穩(wěn)定在15 ℃左右出苗為佳。
避免土壤板結,及時中耕疏松,以促進植株根系的生長發(fā)育,強化根系水肥吸收能力;一般苗期至伸蔓初期中耕2次,后期大型闊葉雜草采取人工拔除,以保證田間無雜草。
灌溉中要注意水的用量,并選擇傍晚氣溫較低時開展,頭水需灌足、灌透,坐果期則不易大水,水浸濕地膜兩側土壤即可,在果實進入快速生長階段澆一次大水,之后則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密切關注植株缺水情況,不可灌水過多。
結合澆水,采取地下根部追肥和葉面噴肥同步開展的辦法。打瓜在定植成活后,及早施1次提苗肥,對小苗、弱苗隔5~7 d增追1次肥,促進根系、葉、蔓的正常生長。在開花、坐果時需要及時進行追肥,并在果實長至雞蛋大小開始進入快速膨大期時,追施尿素10~15 kg/667 m2、硫酸鉀5~6 kg/667 m2;自坐瓜開始,根外噴施0.3%磷酸二氫鉀溶液,每5~7 d噴施1次,連噴3~5次,增加籽粒產(chǎn)量和提高籽粒品質。
以預防為主,遵循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的原則,治早、治小、治了。白粉病、霜霉病使用10%苯謎甲環(huán)唑1 000倍液、5%已唑醇1 500倍液、30%醚菌酯2 000倍液等均勻噴霧交替防治;蚜蟲、紅蜘蛛等地上部害蟲通過藥物噴灑防治,可選擇吡蟲啉(啶蟲脒)+阿維菌素(噠螨靈、聯(lián)苯肼脂)[2-3];蠐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可使用灌水、地上部使用醋酸液誘殺、根部灌藥等方法防治。
另外,田間作業(yè)時要注意減少葉片損傷,并及時清理黃葉及受損葉片,及時清理病株、枯蔓,防治大面積傳染,造成早衰,從而影響產(chǎn)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