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會婷
◆意象解讀
古典詩詞中,到處都有“春”的蹤影,各代文人也賦予了“春”更為豐富的內涵。
1.象征人的青春年華。孟郊的“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說的是趁著青春年少,要有所作為,因為少年時光是很短暫的,告誡我們不要虛度光陰。
2.象征離愁別緒。在古詩詞中,春草既是報春的使者,又是詩人寄托離愁別緒的載體?!冻o·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中,萋萋的春草凝聚著詩人對友人的無限思念。
3.象征和樂閑適之情。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中“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一句既寫出了濃郁的春意,又寫出了美景給人的強烈感受。全詩以“春”為詩眼,景中含情,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輕松喜悅的情緒和細膩新鮮的感受。
◆詩風詞韻
春 日
◎[南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賞析
乍一看,這是一首詠春詩。前兩句講詩人在風和日麗的天氣里游春于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令人耳目一新。后兩句寫春風吹得百花齊放,到處都是春天美麗的景致。首句中,“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皩し肌?,即尋覓美好的春景。接下來的三句都是寫“尋芳”之所見所得。
朱熹既是詩人,又是一位理學大家,這首詩也并非一首單純的春景詩。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庭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據考證,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所謂的“尋芳”并非實游。詩中的“泗水”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古人講究文以載道,詩人朱熹正是通過借景抒懷,寄寓了自己愿效仿孔子、訪求圣人之道的愿望。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北宋】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詞。
詞的上片寫回程的山水行程,含蓄地表達了詞人與友人的惜別深情?!八恰薄吧绞恰眱删浣杈笆闱?,啟人遐思,且運用反語,推陳出新,將山水塑造成會為離情別緒而動容的有情之物。詞人把水比作閃亮的眼睛,把山比作青翠的蛾眉,對仗工整,巧妙形象地描繪出眼前這幅詩情畫意的山水奇景。
下片直抒胸臆,兼寫離愁別緒和對友人的深情祝愿。詞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聯系在一起,兩個“送”字遞進,表現出詞人的離愁幽情。“才始送春歸”寫出才剛送別春天,心中還滿懷著傷春之愁;“又送君歸去”則再添別恨,離愁更深。“若到江南”二句再發(fā)奇想,詞人將心中的沉痛之情暫時擱置,對友人送出美好的祝福,叮囑友人若能趕上江南春光,務必與春光同住,既飽含惜春之情,又寄寓祝福之意。這個“春”既指鮮花似錦的春天,也喻指他與心上人生活在一起。這兩句一反送別詞中慣常的悲悲切切,寫得情意綿綿又富有靈性。
◆心香一瓣
春之韻
◎王天悅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春天到了,大地回暖,萬物復蘇。
走出門,一個美好的春天映入我們眼簾。
春天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季節(jié)。瞧!那一個個活潑的孩子,在綠油油的草地上,坐著的,躺著的,踢球的,賽跑的,捉迷藏的……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我眼前仿佛展開一幅美麗的水彩畫:枝頭的桃花剛打骨朵,它們就已經迫不及待要擁抱這溫暖的春天了。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調皮的垂柳伸出毛茸茸的小手,好像在歡迎桃花的到來,為這欣欣向榮的春天增添一抹色彩。燕子從南方回來了,它們站在房檐下賣弄著喉嚨,唱出婉轉的曲子,與對面樹上的麻雀一唱一和。
春天是個“沾衣欲濕杏花雨”的季節(jié)?!昂糜曛獣r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撐起一把小傘,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春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點在草尖上,綴在衣服上,粘在鼻尖上,涼涼的,非常愜意。
沐浴在春雨中的麥苗,仿佛打了蠟似的,閃閃發(fā)光,綠油油的,直逼你的眼。雨逗開了果園里的花,遠遠望去,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最惹眼的是桃花,像害羞的小姑娘,朵朵紅暈飛上臉頰,一簇簇,一片片,仿佛燃燒的晚霞,映紅了半邊天。
春天也是一個游子思鄉(xiāng)的季節(jié)?!按猴L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在這美麗的春天里,詩人還沒有到達京城,家鄉(xiāng)還未從視線中消失,內心就已生出了回鄉(xiāng)的念頭,這深切真摯的思鄉(xiāng)之情令人感動?!按艘骨新務哿稳瞬黄鸸蕡@情”,誰說秋夜最相思,春夜又何嘗不是。在乍暖還寒的春夜,聽著悠揚的笛聲,又有哪個游子征夫不輾轉反側,不會被喚起濃濃的思鄉(xiāng)情?故鄉(xiāng)是皎潔的月光,總是讓人念念不忘;故鄉(xiāng)是動聽的笛聲,總是在春天響起,讓人魂牽夢繞。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切都剛剛開始,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我愛這萬紫千紅的春天,更愛這多姿多彩的生活!
(山東陽谷縣第一初級中學)
點評
小作者運用“總分總”的結構,從三處著筆描摹自己眼中美麗的春天,層次清晰,條理分明。
小作者運用比喻、擬人、引用、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借助靈動的語言把習作寫得多姿多彩。
這就是春
◎張亞敏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贝?,是隨著春雨來的。
涼絲絲、亮晶晶的雨點被東風一把推入人間的時候,大地就緩緩睜開了蒙眬的睡眼。冬日的蕭條不見了蹤影,一切都活了過來。
萬物復蘇的日子里,金黃的迎春花是報信的使者。當第一朵迎春花悄然醒來的時候,天空已經披上繡著云紋的藍紗衣,洗去昨日的塵埃,呵護著那金子般的娃娃。漸漸地,第二朵,第三朵,第四朵……迎春花急不可耐地舒展著自己柔嫩的裙擺,為春天吹響了嘹亮的號角。
不只是迎春花,桃花,杏花,梨花都次第開放了?;鸺t的花瓣襯著鵝黃的花蕊;粉紅的臉頰點綴著清涼的露珠;雪白的花朵散發(fā)出沁人心脾的幽香……野花們也把自己打扮得分外嫵媚,楚楚動人,它們在春風的鼓勵下,在青山綠水中,在藍天白云下,盡情地展示著青春最亮麗的色彩。
成群的蜜蜂和蝴蝶爭先恐后地與它們擁抱,同它們親吻,聽它們傾吐著綿綿情話。有道是,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才引得“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小草是野花最忠實的粉絲,它們不像蜂蝶那樣熱情,只是默默地陪在野花身旁,以自身的綠色襯得它們分外耀眼。
“兩個黃鸝鳴翠柳”,聽,黃鸝,百靈,喜鵲……它們在天空中展翅,玉立于枝頭上,流連于花叢中。清晨,它們聚于枝頭,熱鬧地開著晨會;傍晚,橘紅色的夕陽墜到湖面上,湖水在暮色里燃燒,它們唱著歌兒歸巢,歌頌著春天的美好……
天氣暖了,孩子們脫去厚重的棉衣,手中的風箏隨著他們的心一齊飛翔在藍天上,大雁,鳳凰……不止是“鳥兒”,就連“貓兒”“狗兒”也都“飛”上了天。天上飛著風箏,地上跑著孩子。他們在潺潺的溪水旁奔跑,在嫩綠的草地上嬉笑,在廣袤的田野里徜徉……在草長鶯飛的春天里,他們盡情歡笑。春,孕育了希望,潤澤了生命!
這就是春天的故事,永遠也寫不完。
(山東陽谷縣第一初級中學)
點評
小作者以敏銳的視角、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組美麗的春之畫卷。她由樹上寫到地上再寫到天上,由景及人,使一幅春天和樂圖成功躍然紙上,令人怦然心動。
3890500338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