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艷,馬雪玲,王玉玨
(天津醫(yī)科大學腫瘤醫(yī)院 國家腫瘤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 天津市腫瘤防治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惡性腫瘤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 天津市300060)
結直腸癌是世界范圍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2020全球癌癥報告》顯示,結直腸癌發(fā)病率居全球癌癥發(fā)病率第3位[1]。目前手術是治療結直腸癌的主要手段,造口手術作為治療疾病、解除痛苦的手段之一,臨床應用廣泛,造口患者數(shù)量不斷上升[2]。出院準備度是醫(yī)務人員綜合住院患者的生理、心理、社會狀況,分析判斷患者在多大程度上具備離開醫(yī)院、回歸社會和進一步康復的能力,是一種對是否準備好出院的判斷[3]。造口手術雖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但造口從生理結構和形象上改變了患者的身體狀態(tài),這與其他疾病患者不同,腸造口患者出院時仍面對造口帶來的一系列困擾,如出血、造口脫垂、造口旁疝等腸造口并發(fā)癥或自卑、恐懼、焦慮等負性情緒問題?;颊叱惺苄睦砗蜕淼碾p重痛苦,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意味著腸造口患者出院后對延續(xù)護理的需求更強烈,因此做好腸造口患者的出院準備顯得尤為重要[4]。但目前關于腸造口患者出院準備度的研究較少。本研究分析結直腸癌術后造口患者出院準備度與出院指導、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為提高患者出院準備質量提供可靠依據(jù)?,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采用方便抽樣方法選取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160例結直腸癌術后造口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結直腸癌診斷標準;②年齡≥18歲;③首次發(fā)病且預計生存期≥6個月;④意識清晰,能夠完成本次問卷調查;⑤對診斷知曉且同意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肺、腎功能受損者;②合并精神疾病、意識障礙者。
1.2 研究工具 ①患者一般資料問卷。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包括患者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有無配偶、家庭人均月收入、TNM分期、手術方式。②中文版出院準備量表(RHDS)。采用RHDS對結直腸癌術后造口患者出院準備度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身心狀態(tài)(7個條目)、疾病知識(9個條目)、應對能力(2個條目)、期待得到社會支持(4個條目)4個維度,共22個條目。每個條目0~10分,總分0~220分。<132分為準備度低,132~176分為中等準備度,>176分為高準備度。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1,具有較高的信度[5-6]。③中文版出院指導質量量表(QDTS)[7-8]。該量表包括獲得內容(6個條目)與指導技巧及效果(6個條目)兩部分,每個條目0~10分,總分0~120分。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24,CVI指數(shù)為0.98[9-11]。④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該量表包括主觀支持、客觀支持、支持利用度3個維度,共10個條目,各條目分4個等級,總分10~40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社會支持越高[12-14]。
1.3 調查方法 由研究者使用統(tǒng)一指導語向調查對象說明本研究的目的及注意事項,在征求研究對象同意后發(fā)放問卷,由研究對象本人填寫。若研究對象因視力等原因無法自行填寫,可由研究者代為朗讀并填寫。共發(fā)放問卷160份,回收160份,問卷有效回收率100%。
2.1 本組患者出院準備度單因素分析 結果顯示,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有無配偶為結直腸癌術后造口患者出院準備度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1。
表1 本組患者出院準備度單因素分析(分,
2.2 本組患者出院準備度與出院指導、社會支持評分分析 本組結直腸癌術后造口患者出院準備度評分為(147.31±10.54)分、出院指導評分為(82.41±7.12)分、社會支持評分為(29.32±5.21)分。見表2。
表2 本組患者出院準備度與出院指導、社會支持評分分析(分,
2.3 本組患者出院準備度與出院指導、社會支持的相關性分析 Pearson系數(shù)分析結果顯示,患者出院準備度與出院指導質量、社會支持呈正相關(r=0.652,P<0.05;r=0.538,P<0.05),出院指導質量與社會支持呈正相關(r=0.627,P<0.05)。
2.4 本組患者出院準備度多因素分析 在單因素分析基礎上,將出院準備度總分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有影響的變量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見表3。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見表4。
表3 自變量賦值情況
表4 患者出院準備度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3.1 結直腸癌術后造口患者出院準備度、出院指導質量及社會支持均處于中等水平 本研究顯示,結直腸癌術后造口患者出院準備度評分(147.31±10.54)分,處于中等水平,相比研究中慢性病患者出院準備度水平較低[15],與直腸癌永久性造口患者研究相比,其出院準備度高[16]。說明結直腸癌術后造口患者出院時其準備度仍不充分,臨床工作中應重視對造口患者出院時生理和心理準備度的提升,出院時針對患者所需的健康知識、心理護理、造口護理所需技能及出院后獲取醫(yī)療資源的方式,如提供復查時間、造口門診信息、造口袋購買途徑、社區(qū)醫(yī)院提供健康服務和信息等。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出院指導評分(82.41±7.12)分,處于中等水平,可見患者出院指導水平尚需提高,從健康知識、造口知識、指導方式等方面制訂措施,以提高出院指導水平。另外,患者出院時社會支持評分(29.32±5.21)分,亦處于中等水平,可從指導家屬照護技巧、提供社區(qū)或當?shù)蒯t(yī)療信息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其社會支持水平。
3.2 不同個體特征患者出院準備度存在差異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以及有無配偶的結直腸癌術后造口患者出院準備度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高齡女性患者雌激素水平降低,中樞神經系統(tǒng)傳遞活性下降,患者易出現(xiàn)煩躁、焦慮、頭暈、乏力等不適癥狀,影響其出院準備度[17];受教育程度較高患者對結直腸癌疾病認知度較高,能夠理性對待疾病,積極參與健康教育,做好充分出院準備。有配偶患者可依靠其配偶承擔健康照顧、更換造口袋等任務,出院準備度較高。
3.3 結直腸癌術后造口患者出院準備度與出院指導、社會支持相關性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出院準備度與出院指導質量及社會支持呈正相關(P<0.05),出院指導質量與社會支持呈正相關(P<0.05)。有研究指出,出院指導是患者遠期預后及遵醫(yī)囑的重要保障,高質量的出院指導對提高遠期療效具有積極影響[18],與王韻等[19]研究結果一致。卵巢癌化療患者出院指導質量越高,其出院準備越充分,患者院外能始終保持積極心態(tài)應對疾病,且患者總體健康水平越高,臨床癥狀越輕。社會支持指患者面對應激生活事件時,患者從親友或社會團體中獲得的精神與物質支持,本組患者社會支持處于中等水平,且與患者出院準備度、出院指導呈正相關。說明較好的社會支持可增強患者盡早回歸生活和社會的信心,增強出院后自我心理與行為的應對能力,進而提高出院準備度,增強患者對獲得內容和指導技巧的掌握能力,改善各項生理與心理功能。有研究結果提示患者出院準備度的重要性,出院準備度與患者遠期療效存在密切聯(lián)系,患者做好出院準備不僅降低再住院率,且能夠減輕家庭醫(yī)療負擔[20]。
綜上所述,本組結直腸癌術后造口患者出院準備度處于中等水平,患者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配偶情況是影響患者出院準備度的獨立因素,出院指導質量不佳、社會支持水平低是患者出院準備度的影響因素。因此,醫(yī)護人員應從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建立完善的醫(yī)療照護體系,制訂院外醫(yī)療服務計劃,提供更多醫(yī)療支持,提高患者的出院準備度及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