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
張飛,這位桃園三結(jié)義的英豪之一,可謂家喻戶曉。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張飛就是一個大老粗,一個草莽英雄,這其實是天大的誤解。我父親生前就愛給我講“張飛穿針,粗中有細”的故事,不過我更愛聽有關(guān)張飛橋的故事。與張飛有關(guān)的橋也不止一處。
相傳漢獻帝建安十三年,一代梟雄曹操率兵奪取了襄陽,又馬不停蹄揮師直取江陵,想一舉消滅劉備。劉備被曹兵一路追趕,行至當(dāng)陽,命張飛帶小部隊斷后。
張飛知道寡不敵眾,只能智取。便令軍士在當(dāng)陽橋后的樹林里砍下一些樹枝拴在馬尾上,拖起在樹林里往來奔跑,卷起漫天塵土,不知情者還以為有千軍萬馬。
張飛獨自一人持丈二長矛,立馬在橋上怒目以待。待曹兵追近,張飛一聲大喝,“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zhàn)?”曹操趕緊對旁邊的將領(lǐng)說:“關(guān)云長說過,張飛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要小心應(yīng)對?!贝藭r,張飛又來一嗓子:“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一死戰(zhàn)?”曹兵見他氣勢如虹,無人敢應(yīng)戰(zhàn)。張飛見狀挺矛又喝道:“戰(zhàn)又不戰(zhàn),退又不退,卻是何故?”聲如巨雷,曹操身邊的夏侯杰驚得肝膽碎裂。
曹操生性多疑,見樹林中塵土飛揚,恐有埋伏,急忙令軍士撤退。后人有詩贊曰:
長坂橋頭殺氣生,橫槍立馬眼圓睜。
一聲好似轟雷震,獨退曹家百萬兵。
曹兵撤走后,當(dāng)?shù)匕傩站醚鰪堬w大名,聞知張飛在此,便獻上烹好的魚讓他充饑。張飛饑不擇食,連聲稱好。問其菜名,一老者想了想說:“魚因?qū)④妬?,菜為將軍吃,?dāng)陽橋上一聲吼,嚇退曹兵百萬兵,就叫它‘將軍過橋’吧!”
此乃河北當(dāng)陽之張飛橋的傳說。而四川都江堰市崇義鎮(zhèn)(今聚源鎮(zhèn))場西北五華里,俗稱五里班,有個飛橋村,也因當(dāng)?shù)氐膹堬w橋遺址得名。
故事的背景大致要追溯到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劉備與劉璋決裂,當(dāng)時由于謀士鳳雛先生龐統(tǒng)不幸命喪落鳳坡,取西川行動便頓然受阻。劉備的軍師諸葛亮不得不離開荊州入川。諸葛亮離開荊州之前,還是非常擔(dān)憂,猶豫再三才將印信交給關(guān)羽,一是因為關(guān)羽身份非同一般,二是關(guān)羽名氣也夠響亮,三是關(guān)羽有一定的謀略,盡管如此,荊州后來還是沒有逃過失守的命運,關(guān)羽也落得身首異處。
話說諸葛亮親自帶領(lǐng)張飛、趙云入川助陣,大軍很快到達江州。
那江州在哪里呢?據(jù)網(wǎng)上查詢,說江州是現(xiàn)在的重慶,但重慶現(xiàn)在沒有三國的遺址了,畢竟滄海桑田好幾千年了。但都江堰市原崇義鎮(zhèn)卻有張飛橋遺址,而且,崇義和重慶音韻非常接近。我們是否可以大膽猜測《三國志》關(guān)于江州的描述與古崇義有關(guān)呢?當(dāng)?shù)赜嘘P(guān)張飛橋的傳說又是否與《三國志》的描寫有吻合之處呢?通過多番走訪考察,也可以尋到一些蛛絲馬跡。
話說當(dāng)年張飛領(lǐng)命前行至江州,巴郡太守嚴顏命軍士上城堅守,無論如何都不準出戰(zhàn)。張飛幾番殺至吊橋(據(jù)說就是傳說中的張飛橋),都被亂箭射回。
張飛見久攻不下,便命騎兵下馬、步兵坐地,裝著一盤散沙的樣子,引誘嚴顏出來迎戰(zhàn),無效后又叫三五十個軍士于城下叫罵,什么膽小鬼、孬種、縮頭烏龜?shù)龋傊?,什么難聽揀什么輪番叫罵,嚴顏就是堅守不出。
張飛又生一計,傳令軍士四散砍柴打草尋覓路徑,而后將計就計讓假張飛迷惑嚴顏,嚴顏中計,張飛終于攻破了江州,并生擒了嚴顏。
張飛惱恨嚴顏,對嚴顏大喝道:“你好大膽,大軍到來,你怎么不投降還敢與我大戰(zhàn)!”嚴顏回道:“是你們侵奪我們疆土,告訴你,我們這里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張飛大怒,令綁下去斬首,嚴顏面不改色大聲說道:“斬首就斬首,老子不得虛!”嚴顏拒降的豪氣感動了張飛,張飛將其釋放,并將其引為上賓。
曾聽一位老鄉(xiāng)說過,崇義人具有“三氣”,乃豪氣、義氣和匪氣。嚴顏的豪氣,與從古到今的崇義人之豪氣如出一脈,而流經(jīng)飛橋村的那條河流上,如今依然橫跨著一座吊橋,是否與張飛橋的傳說有關(guān)呢?苦于無地方詳史記載,只口耳相傳,不敢確定,尚待專家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