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千慧
古人有定義:石之美者為玉。
玉之于中國,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文化符號?!熬颖鹊掠谟瘛保@是比喻一個人的品行高潔;“金馬玉堂”,代稱尊貴的翰苑文薈之處;“珠圓玉潤”,形容的又是一種藝術的境界……
在遼東的千山山脈,中國玉雕工匠、石雕藝術家陳剛曾經(jīng)逡巡于美麗的山野,尋覓創(chuàng)作材料,汲取創(chuàng)作靈感。大自然里往往有驚人的發(fā)現(xiàn)——那一天,陳剛驅車前往千山深處。忽地,山腳公路當中,一條長蛇橫臥道中,更巧的是,一只五彩斑斕的小鳥,也停歇在長蛇旁邊,兩個動物狀若相將而行,顧盼有情。這或許就是宿緣的羈絆吧,礙于蛇鳥擋道,稍許,陳剛移步走向路旁溪邊,不經(jīng)意間腳尖碰磕了溪邊一塊黑黝黝的小石塊。奇哉,奇哉!出于職業(yè)的習慣,令陳剛俯身撿起這塊石頭,在掌上仔細端詳、審視,再找一塊相互叩碰一下,發(fā)聲沉啞。他取來強光手電貼近石頭探照,黝黑的表皮下,石頭內里質地呈橙紅晶瑩之色……
憑著敏銳的洞察力和長期的鑒賞經(jīng)驗,陳剛可以斷定手中這塊沉甸甸的石塊的分量。姑且以后來的事實依據(jù)作推論展開合理的想象吧,陳剛當時心底的興奮簡直無以言表,他似是發(fā)現(xiàn)了地球的新物種,仿佛擄獲了大自然的精靈。他有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他在遐想當年,幾千萬年前存在的這寶石呵,或多少回車轔轔馬蕭蕭從它身邊碾過,或多少回農耕者揮著犁鋤在土里把它上下翻覆,然而,人們卻是視而不見,唯在當下,它卻一覽無遺地進入有緣者的法眼!不是嗎,這種深刻的感慨讓我忽然想起早年讀賈平凹先生的《丑石》一文時,領略了該文發(fā)現(xiàn)“丑石”巨大價值時震撼人心的文字描寫,那種驚顫,可以讓兩者心底之間引起共鳴。
作為一名拓展文化產業(yè)的藝術家,能在得到延伸的產業(yè)鏈上增加文化的傳奇,這會使藝術更加完美。散落、蘊藏于遼東千山山脈山田、溪澗、山坡、水洞間的這種石塊,后來被取名為千山黃凍石。名石問世之后,通過陳剛辛勤的拂拭、搬弄,迅即吸附了自身價值的養(yǎng)分。其粗糙的表皮包裹著橙黃剔透、溫潤細膩、純凈嬌嫩、雍容華貴的內質,使其黏土礦物質玉的特點充分呈現(xiàn)。陳剛開始傾其家資積蓄,購機械,雇勞力,躬身在這片沉厚的泥土里不停地刨挖、收集。長時間的收集過程中,耳聞眼見,讓他不斷發(fā)現(xiàn)這一名石價值信號的溢出——
有一天,陳剛拿新品玉石去北京請教國家玉石專家趙偉光等。專家們一石在手,如獲至寶,反復掂量,再詳細作物理分析等鑒定后,欣喜地向他透露大自然的奧秘:在地球東經(jīng)120°—125°線之間,自北至南分別存在著內蒙古巴林石、浙江昌化雞血石、浙江青田封門石、福建壽山田黃石,這四種石頭質地優(yōu),被譽為我國四大名石。也是在這一經(jīng)度上出現(xiàn)的千山黃凍石躋身其列,真可并稱為我國五大名石呵!
現(xiàn)實的結論讓美石的形象更加鮮明,而一種神奇的傳說更加動聽,更加富于傳奇和神秘色彩。這個傳說如玉石的精魂,一直流傳于陳剛覓石采石的千山山脈的村落間——清朝年間,千山山脈中間有一座小山叫藏寶山,山腳一個小村莊里,住著一位老太婆,獨自過著田園生活,一年四季春播秋收,養(yǎng)雞畜鵝,自在閑適。有一年春天,老太婆在屋前一丘地里種上黃瓜。加之年景好,黃瓜長勢喜人。有一天,南方的一位翰林因仰慕千山的風景前來游玩。他夜間發(fā)現(xiàn)藏寶山中有一股靈光寶氣直沖牛斗,心中暗暗驚嘆神奇。而看看眼前田里的黃瓜,生長茂盛。他心有所悟,交代種瓜的老太婆,這丘地里的黃瓜成熟后,自己要來全部收購。同時他特別吩咐,采摘黃瓜時一定要等到自己親自到場才能開摘。這位南方翰林走后,老太婆細心澆灌,黃瓜很快成熟了,長得又粗又長。她左等右等,等南方翰林過來收購,但是一天天過去,就是不見人來。莫非他不來了?一天早上,老太婆見等不到翰林,就動手摘瓜了。哪知道上午剛摘了幾只,下午這位翰林就來了。他遠遠一見堆在屋檐下的黃瓜,大叫“不好”,一邊捧起一只,直往藏寶山方向奔跑……
結果怎樣呢?翰林肯定是垂頭喪氣兩手空空而回。據(jù)他事后講,這座藏寶山里有巨量寶藏,老太婆所種的黃瓜是打開寶藏的鑰匙,而且必須要他本人親手摘取才能打開。后來,千山地區(qū)便有了南方翰林“黃瓜鑰匙取寶”的傳說,而這個村也被取名叫“黃瓜村”。
這個傳說情節(jié)邏輯離奇而特異。故事中除了用黃瓜打開寶藏的方式讓人產生“芝麻開門”般神奇的聯(lián)想之外,山中的“巨量寶藏”到底是什么物品?估計人們至少猜測了幾百年。而當這個神奇的故事一經(jīng)傳入在挖掘好石的陳剛的耳朵,陳剛心底頓時恍然大悟:這個“寶藏”不就是自己收獲累累的“千山黃凍石”嗎,黃凍石就具有玉石寶貨的特征和優(yōu)點,擁有中國玉文化的無限價值,這就是寶藏的財富!陳剛自信滿滿的。
后來,陳剛給自己的微信名取名“大清翰林”,以自己的心性默契于大自然的靈性,冥冥間接續(xù)傳說中寶藏財富的傳承。
陳剛的判斷沒有差錯,陳剛的自信沒有被打碎!
2019 年1 月,中國玉文化權威機構主持召開了該玉石新品學術研討會,鑒定該石頭具有溫、潤、細、結、凝、膩等特征和優(yōu)點,可雕可鍥,可琢可鏤,可制圖章,可作雕件……
一種玉石囊括了玉文化功用的全部,它的名字叫“中國千山黃凍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