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繆爾·阿貝斯曼
在我的書架上,有3本書的書名或副書名都用到了“最后一個無所不知的人”這個句子。那么,最后一個無所不知的人到底是誰呢?我不知道。事實上,應該沒有人能通曉人類文明所生產(chǎn)的一切。
在過去的幾個世紀里,知識的體量呈現(xiàn)出爆炸式增長,知識的范疇逐漸跨越地域、文化和心靈的界限,這種積累和擴展遠遠超出了個人所能掌握的限度。于是,人們無奈地放棄了試圖“無所不知”的努力,“對越來越小的領域知道得越來越多”,越來越傾向于在某個特定的領域中,進行深入的專業(yè)化研究。
專業(yè)化無疑是人類認知世界進程中的成功舉措,它帶來大量令人印象深刻的技術,使世界運轉(zhuǎn)得更加高效,但同時,它也讓我們正在構建的系統(tǒng),以及所有日新月異的技術,變得越來越龐大和復雜。為了更多更好地了解這些復雜系統(tǒng),我們不得不“縫合”許多不同的專業(yè),推進多領域、跨學科的合作,這勢必要求我們對所有相關領域了如指掌。然而在今天,已經(jīng)沒有人能擁有全部知識,無論對誰來說,這些系統(tǒng)在整體上都是不可理解的。我們被帶入了一個復雜而糾纏的世界。
在這個糾纏的時代,個體所能處理的知識體量,與其需要了解的、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系統(tǒng)知識體量之間,存在著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不幸的是,這種巨大的差異常常被忽視,直到它迫使我們面對出人意料的結果—層出不窮的錯誤和故障。盡管技術系統(tǒng)作為人類創(chuàng)造的無比復雜的大型系統(tǒng),本身是值得贊嘆的,但顯然,在技術領域的所有努力,幾乎都在使我們遠離優(yōu)雅和簡單,無法抗拒地走向極度復雜和難以預料。這段“旅途”的終點,其實已經(jīng)隱約可見,那是一個幾乎可以自成一體的技術生態(tài)系統(tǒng),一個超越了人類認知和理解能力極限的世界。
我們該如何面對這樣一個世界呢?回到技術本身,它無處不在,既不古老也不深奧,說到底,它源自某些完美的無限遐想,雖然十分混亂,結果也算不得完美,但它很“平易近人”。而我們需要的,其實只是一個應對上述情況的策略。
我們極度依賴技術系統(tǒng),又深深懼怕它的日趨復雜。幸運的是,在崇敬和恐懼之間,還有另一條路,一個樂觀的方向——它能夠改變我們對這些系統(tǒng)的思考方式,讓我們不害怕、不沉迷,不會陷入“六神無主”;它是一種謙卑而非崇拜,是好奇而非恐懼;它讓我們既承認自己的局限,容忍不確定和不完美,又能不斷努力探索,去了解更多奧秘;它讓我們像生物學家理解復雜的自然一樣,去理解技術系統(tǒng)的復雜。當人類朝這個方向出發(fā),就有希望理清糾纏,最終真正掌控自己構建的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