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在英語教學中,問題是深層次課堂活動的引爆點、牽引劑和黏合劑。由此可見,問題可以銜接整個閱讀教學的過程,對教學效率的提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此文章將結合教學實例,從讀前、讀中、讀后三個方面探討如何設計問題,讓高中英語教學更高效。
一、讀前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建立新舊知識的連接
在閱讀教學開始之前,為了引導學生為接下來的閱讀作充分的準備,教師可以針對文本話題設計相關的問題,幫助學生建立起新知與舊知之間的聯(lián)系,為學生后續(xù)的閱讀做鋪墊。這樣的讀前問題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問題可以是針對單元話題進行的討論,也可以是對文章內容的預測性的問題。
以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三 Unit 1 Nature in thebalance 中的 Reading 部分“ The Amazon rainforest: anatural treasure”的教學為例,在教學這篇文章之前,教師就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結合單元主題和這篇文章的標題,預測文章當中主要闡述的是什么內容。問題:“What aspects of the Amazon forest do you thinkthis article focuses on?”以下是幾位學生對文本的預測:
S1:It may explain the value of Amazon rainforestresources.
S2:It? may? be?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the Amazon rainforest environment.
S3:I think it is to introduce the reason why Ama-zon rainforest has become a natural wealth.
在讀前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對文本內容展開聯(lián)想,從而產(chǎn)生閱讀期待。
二、讀中設計問題,幫助學生梳理文本內容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有效設計讀中問題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讓學生對文本信息進行準確的梳理和系統(tǒng)的分析。讀中問題的設計一方面要突出文本主線,讓學生迅速全面地抓住文本重點信息;另一方面要關注到文本的重難點。
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梳理文本:
1.Where is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the Amazon rainforest?
2.What are the precious species in the Amazonrainforest?
3.Why is the Amazon rainforest called the“l(fā)ung ofthe earth”?
第一個問題詢問亞馬遜雨林的地理位置,第二個問題闡述了亞馬遜雨林的相關細節(jié),最后一個問題則是關于亞馬遜雨林的重要地位。通過回答這三個問題,學生能夠迅速地把握文本內容。
三、讀后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升華文本主題
在閱讀教學之后,為了升華文本主題,教師要找準切入點,結合文本特征去設計問題,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探究加深對文本主題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深層次思考的能力。教師在設計此類問題時,既要立足主題,又要高于主題,達到升華文本主題的目的。
由于文章最后提到了隨著人類活動的影響繼續(xù)增長,亞馬遜雨林當中瀕臨滅絕的物種越來越多。所以教師可以以此為切入點設計一個讀后問題,讓學生思考:“How can we protect the Amazon rainforest?”要想更好地回答這個問題,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結合對森林資源的保護策略,比如禁止砍伐森林資源,禁止捕殺野生動物,增大綠樹種植面積等。這樣的問題既立足文本主題,又升華了文本的主題,有助于發(fā)展學生深層次思考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總而言之,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一定要找準文本的切入點,結合文本特征,促進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不斷地思考,最終將文本中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增強英語教學的有效性。(作者單位:華東師范大學鹽城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