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翀宇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發(fā)言的題目是“負重能成高,減重方行遠”。
格拉西安曾說:“承受壓力的重荷,噴水池才噴射出銀花朵朵?!卑乩瓐D則認為:“如果你老是把弦繃得緊緊的,弓很容易就會折斷;但如果你把它放松了,要使用時就能頂用。”由此觀之,負重能成高,減重方行遠,唯有二者結合,才能成就更燦爛的人生。
負重能成高,修堅韌之力故登頂。
擔負征服珠峰之重,在環(huán)境惡劣的山路上經(jīng)久跋涉,修出融到骨子里的堅韌,國測一大隊用腳步丈量出世界屋脊的新高度。擔負建設新中國之重,被困美國5年,修煉出科技攻關的堅韌之力,錢學森回國后,很快一聲響震中華地,一箭直插九霄穹。擔負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之重,鐘揚萬里奔波,在與病魔較量中沖鋒在前,修煉出青藏高原上雪蓮般純潔堅韌的品性,極大豐富了國家種質庫生態(tài)安全儲備資源。當代青年擔負民族復興大任,當負重奮斗,修堅韌之力,登人生頂峰,作民族之脊梁。
減重方行遠,懷輕松心態(tài)向未來。
在空戰(zhàn)中,殲擊機在遭遇敵人時,要盡可能拋掉載荷,減輕機體重量,才能靈活地應對挑戰(zhàn)。飛機如此,人也一樣。在關鍵時刻要放下重擔,適度減重才能過關斬將,踏過煙云萬千重。減重方行遠,正如袁隆平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甚至一夜之間實驗田被毀,也不因悲傷給自己增重,最終讓中國人端牢飯碗。又如長征血戰(zhàn),毛澤東寫下“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卸下了失去戰(zhàn)友的心理負擔。當代青年當在重壓下懷輕松心態(tài)向未來,方能保持樂觀,無畏無懼,減重行遠,圓夢復興。
勞逸結合,負重減重張弛有道。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我們在座的每位同學都應樹立遠大目標,重擔在肩,我們須堅持、堅韌、堅強,同時我們要心無旁騖,不因思慮太多而壓垮自己,要適當減重,笑對每一個波折坎坷。適度負重、適度減重其實都是為了更好地拼搏奮斗,我們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
遙記百年前,中國共產(chǎn)黨人“越是艱險越向前”,在浴火鍛造中淬煉出剛強風骨,迎來光焰萬丈的日出。
著眼當下,我們當代青年要“甩開膀子加油干”,汲取百年成就經(jīng)驗,平衡負重與減重,成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偉業(yè)。
我的發(fā)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作者系河南省漯河市高級中學學生,指導老師:張榮謙】
點評
本文聚焦“負重與減重”展開話題,行文時理析例證,循序漸進,層次感較強。無論是第一分論點排比式的事例論證,還是第二分論點類比式的道理論證,抑或是第三分論點的事實論證,以及收束時的對比論證,都頗得議論文寫作之精髓。開頭的引議結合也是要言不煩,干脆利落。全文說理透徹,可讀性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