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興術
教材中童話體裁的文章占了很大比例,多分布在低中年級?;谕捨捏w的教學策略有很多,如默讀、瀏覽、提取信息、復述、講述、聯(lián)系生活等。筆者具體分析低年級童話類課文中“提取信息”語文要素的編排及教學策略。
“提取信息”作為語文要素,在一、二年級的教材中多次出現(xiàn)(見表1),每一次出現(xiàn),學習要求都有提升。
表1
從語文要素的編排上可見,找尋主要信息先要找出明顯信息,再通過信息進行簡單的推理,進而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從簡單到復雜,整個低年級都是培養(yǎng)學生在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用不同的方法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來學習復述課文和講故事。所以,在低年級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會抓住主要內容提取信息尤為重要。
“尋找明顯信息”是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語文要素,這一要素雖然出現(xiàn)在最后一個單元,但在前面的教學中教師要有培養(yǎng)學生提取信息的意識,在教學中不斷滲透,逐步指導。
在低年級教學中,朗讀、識字占有主要地位,在朗讀的基礎上,應培養(yǎng)學生的提取信息的能力,圈畫是讀取信息的主要方法。如一年級上冊《青蛙寫詩》的課后習題第一題“青蛙寫詩的時候誰來幫忙了”,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采用圈畫的方式提取信息。這首兒歌共有5 個小節(jié),其中第2、3、4 小節(jié),寫了幾個小動物來幫忙,學生可以邊讀邊畫。教師可以采用問題來引導,如“來幫忙的小伙伴分別說了什么話,都是誰說的”,學生很容易就能找到是“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這一課的課后習題第二題也直接提出了運用圈畫的方式,這里就直接告訴學生,可以通過圈畫的方式尋找有用信息,了解課文內容。雖然圈畫的方式提取信息并不難,但也需要反復練習,才能使學生形成能力。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時,教師可以繼續(xù)指導學生運用圈畫的方式來提取信息。這一課有兩個問題:“雪地里來了哪些小畫家?”“他們畫了什么?”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分別用不同的方式圈畫,用圓圈圈出都有哪些小畫家,用三角形圈出畫了什么。學生通過不同的記號方式能體會到這里的“小畫家”和他們畫的作品,學生提取出來的信息就更有針對性。一年級下冊《小猴子下山》一文還可以再次使用圈畫提取信息這一教學策略,文中用了“掰”“扛”“扔”“摘”“捧”“抱”“追”一系列描寫小猴子動作的詞,學生可以邊讀邊做動作來理解這些詞語。這些詞語也是本課的生字,教師應指導學生通過動作加深對詞語的理解和記憶。同樣是圈畫式提取信息,教材先后的安排已經(jīng)有了明顯的梯度。
連線選取是提取信息的一種直接方式。在一年級下冊的《荷葉圓圓》一文的課后就有連線題:“連一連,說一說?!睂W生通過朗讀課文能找到“小動物們把荷葉當成什么”這些主要信息,并把這些信息一一匹配連在一起。教學時,在讀懂文字信息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進一步設計看圖連線,讓學生說一說每種小動物把荷葉當成了什么,通過圖片和文字連線,學生不僅能鞏固學到的知識,還能提升表達能力。
一年級下冊《棉花姑娘》運用了連線提取信息。課后第二題是圖文之間的連線,圖片上是四種小動物,文字是具體位置。圖文連線提取信息,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連線提取信息的方式是簡單直接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把教學策略和語言表達有效整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一年級下冊《動物王國開大會》是一篇篇幅較長的文章,圍繞著狗熊的四次通知,讓學生學習寫通知的幾個要素。教師可以讓學生把四次通知的內容先圈畫出來,再進行對比,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學生畫出幾次通知以后反復朗讀,通過推理就能得出大會開不成是因為缺少條件,進而找出通知缺少的要素,再播報這則通知就能說清楚了。課后第二題是一則學校運動會入場式的通知,通過填一填,讓學生從通知中提取相關信息,明確發(fā)布通知的要素應該有時間、地點、參加人、事情、通知人、通知時間。在充分運用圈畫方式提取信息后,學生通過對比,就能夠發(fā)現(xiàn)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并在二次信息提取中得到鞏固應用,這樣的信息提取實用、實際、實效。
《小猴子下山》一文中的插圖生動有趣,語言具有結構反復的特點。要解決“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這幾個問題,就可以借助表格(見表2)來完成。
表2
借著表格來梳理文中的主要信息,學生能更容易讀懂故事,講好故事。
教材從一年級的簡單讀取信息到對比信息,循序漸進,一步一步提升學生提取、運用信息的能力。一年級上冊的語文要素是“尋找明顯信息”,一年級下冊是“根據(jù)信息作簡單推斷”?!疤崛⌒畔ⅰ边@一教學策略,在教材的編排中呈現(xiàn)螺旋式上升梯度。
“根據(jù)信息做簡單推斷”在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和第七單元都作為語文要素出現(xiàn),所以在教學時要落實這一要素。一年級下冊《動物王國開大會》一文是第七單元的教讀課文,承載著落實這一要素的任務。通過朗讀,學生找到狗熊四次播報的通知,通過小動物的提醒,對比前后播報的通知,就能發(fā)現(xiàn)通知缺少的要素,從而能簡單地推斷出通知需要的必要條件。學生通過圈畫、對比,做出簡單判斷,掌握通知的必要條件。所以,學生在學會簡單圈畫有效信息后,還要學會整合利用,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才能達到簡單推理的目的。
在執(zhí)教二年級下冊《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課時,教師就可以抓住“天然的指南針”這一統(tǒng)領全文的語句,引導學生在文中找到“天然指南針”都有哪些,明確通過觀察太陽照樹的影子、天上的北極星、樹葉的稀稠、溝渠里的積雪,就可以辨別方向。通過對主要內容的梳理,學生就能明白天然指南針是太陽、北極星、樹木、積雪,通過學習對自然常識會有更多了解。
“借助提示,復述課文”是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語文要素。如教學《狐假虎威》一課,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詞語分類,把握故事的主要角色特點,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風娃娃》的教學要求是借助提示講故事,課后第二題給出了三個提示“風娃娃來到田野”“風娃娃來到河邊”“風娃娃來到廣場”,這三個提示指出了風娃娃來的地方,學生只要提取到風娃娃到這些地方做了哪些事,就能復述出故事的主要內容了。
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是童話單元,《蜘蛛開店》課后第二題畫出了示意圖,蜘蛛開店分別賣了哪些東西,都賣給誰了,提出的要求是借助示意圖講故事,文章的主要信息全部體現(xiàn)在示意圖上。教學《青蛙賣泥塘》一課時,先引導學生梳理青蛙都遇到哪些小動物,為了把泥塘賣出去,它都做了哪些事情。在教學《小毛蟲》一課時,可以讓學生畫出描寫小毛蟲三個成長階段的句子,再根據(jù)這些語句講故事。這樣的信息提取,對于學生讀好對話、演好角色、理解課文有很大幫助。
梳理一、二年級關于“提取信息”這一策略的安排,從圈畫主要信息中學會直接提取,運用信息學會簡單推理,到根據(jù)信息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再到復述故事,講故事。從學習過程來說,是從單一到多元,從簡單提取到整合運用,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認知水平。在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地把握“提取信息”這一教學策略,明確在每一階段運用時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才能使學生在循序漸進中形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