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曉晨,張澳川
(1.山東省藝術(shù)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001;2.山東藝術(shù)學(xué)院 音樂與舞蹈學(xué)院,山東 濟南 250001)
關(guān)于八卦和舞蹈的關(guān)系,現(xiàn)在的研究者追溯到了夏禹時代。周冰、曾嵐等研究者稱,他們“從巫覡祖?zhèn)鞯氖殖崟懊耖g祭祀禮儀舞祭中,得到了一套神秘的符號圖式四百余張”,“這些神秘的符號圖式,原來是保存和流傳我國民間距今四千二百年左右,夏禹用八卦的模式祭祀并規(guī)范舞蹈的一種方法。我們定它為夏朝的‘八卦舞譜’”[1]140。作者在另一篇文章中則將禹步和八卦聯(lián)系在一起,說:“相傳夏禹用來規(guī)范祭祀時所跳的舞蹈,史書上稱之為‘禹步’,民間則叫作‘踩八卦’。由于它客觀上具備舞譜的功能,所以,我們稱之為八卦舞譜?!盵2]49民間傳說往往是在歷史基礎(chǔ)上附會而成,可信的成分很少。在缺乏有效材料的基礎(chǔ)上將“禹步”和“八卦”結(jié)合在一起,并不值得相信。首先,八卦的產(chǎn)生較晚,夏禹之時并不存在。八卦舊傳為伏羲所發(fā)明,但根據(jù)出土的甲骨文字發(fā)現(xiàn),商代盛行的是數(shù)字卦,符號卦則是在數(shù)字卦基礎(chǔ)上演變而來的,所以,周人根據(jù)商人數(shù)字卦改造成八卦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其次,早期禹步的步伐和八卦沒有關(guān)系,“踩八卦”是民間改造后的結(jié)果?!盾髯印し窍嗥?楊倞注記載《尸子》 稱禹步是“步不相過”[3]75,葛洪《抱樸子》 載其法和跛足者前行相近[4]209-302,后世道家書又將其與北斗七星結(jié)合在一起,和八卦的結(jié)合則更晚。再次,根據(jù)作者所畫方位圖(圖1)[5]141可知,其所踏步伐為先天八卦,而先天八卦是北宋邵雍所造,即使此民間舞譜傳承有自,其產(chǎn)生時間也至少是北宋以后。總之,此種民間說法并不可信,我們在研究時,仍應(yīng)當(dāng)從古代傳世典籍中尋找依據(jù)。
圖1 方位圖
目前,最早將八卦和舞蹈聯(lián)系在一起的資料是庾信的《賀新樂表》,其文云:
清倪璠注云:“《山云》,謂《山云舞》也。八卦,如服虔所說‘乾音石,坎音革,艮音匏,震音竹,巽音木,離音絲,坤音土,兌音金’是也?!吨芤住吩?‘在地成形?!盵6]514此處倪璠將“八卦成形”看作八種音樂,在我們看來,這里描寫的應(yīng)該是舞蹈。首先,庾信《賀新樂表》本就周武帝所造《山云舞》而作,重點在舞蹈。其次,就內(nèi)容來看,“朱干玉戚”乃舞者所執(zhí),“素韨裳”乃舞者所衣,“鳳凰于飛”敘舞者舞姿,“改金奏于八列”言音樂演奏配合八佾之舞,“合天元于六舞”則是說將天地至理寓于六舞(或言為《云門》《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或言為《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之中。所敘皆與舞蹈有關(guān),此處“八卦成形”不可能獨與音樂有關(guān)?!鞍素猿尚巍睉?yīng)該是和“八佾”有關(guān),天子郊祀之舞,皆用八八六十四人,一共八列,每列八人,具體舞蹈時,八列所站位置可能是按照八卦排列。
唐代是一個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時代,也是舞蹈多元發(fā)展的時代。這時期和八卦有關(guān)的舞蹈有兩種,一種是唐玄宗時期的《紫微八卦舞》,一種是唐德宗貞元時期的《八卦舞》。貞元《八卦舞》將在下節(jié)作專門探討,這里單論述《紫微八卦舞》。唐玄宗既有深厚的藝術(shù)素養(yǎng),也有篤敬的道教信仰,他制作了大量和道教有關(guān)的音樂和舞蹈。杜光庭《歷代崇道記》記載:
明皇開元中,……帝又制《霓裳羽衣曲》《紫微八卦舞》,以薦獻(xiàn)于太清宮,貴有異于九廟也。[7]2-3
《霓裳羽衣曲》《紫微八卦舞》皆是用于祭獻(xiàn)的舞蹈曲目,相較于《霓裳羽衣曲》,《紫微八卦舞》的名氣則小得多。令人懷疑的是,既然杜光庭將《紫微八卦舞》與《霓裳羽衣曲》并列,那么其地位應(yīng)該非常高,作用也應(yīng)該非常大,但除了此條資料,遍檢歷代史書、道教典籍,沒有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這方面的記載。古代君舉必書,何以此事不書? 我們懷疑,這可能屬于誤記,受唐德宗《八卦舞》的影響,杜光庭將唐玄宗所制的《紫極舞》誤作《紫微八卦舞》,證據(jù)有三。二者都有個“紫”字,容易相混,此其一證。唐王涇《大唐郊祀錄》載:“薦獻(xiàn)大圣祖于太清宮,則奏《紫極之舞》,作《煌煌之樂》一章。紫極之舞,天寶七年玄宗之所置也?!盵8]280《紫極舞》是唐玄宗所制用以祭獻(xiàn)太清宮的舞曲,此舞乃當(dāng)時名曲,在宋代的陳暘《樂書》、郭茂倩《樂府詩集》、李昉《文苑英華》、王溥《唐會要》、王應(yīng)麟《玉海》等書中都有記載,杜光庭不應(yīng)該記載了眾所不稔的《紫微八卦舞》,而不記載眾皆熟知的《紫極舞》,此其二證。又唐張復(fù)元《太清宮觀紫極舞賦》稱“惟紫也,取紫宮之清;惟極也,明太極之先”[9]238,《紫極舞》的命名和太極有關(guān),而《八卦舞》的命名和八卦有關(guān),《易傳·系辭上·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盵10]538太極和八卦又都和《周易》有關(guān),人們?nèi)菀讓煞N舞蹈相混,此其三證。
以上是貞元《八卦舞》之前,與八卦有關(guān)的三種舞蹈,相傳夏禹時期的《八卦舞譜》是民間據(jù)歷史附會而成,唐玄宗的《紫微八卦舞》則可能是《紫極舞》的誤記,只有庾信《賀新樂表》中的“八卦成形”能夠證明在南北朝時期,《山云舞》的舞蹈步法和八卦有一定的關(guān)系,但因資料匱乏,不能盡考。
貞元《八卦舞》,書稱《中和舞》,因在中和節(jié)表演,故有此稱。其步法依照八卦而制,稱《八卦舞》更能體現(xiàn)其形態(tài)。對于此舞的研究,席臻貫《中國樂舞意象邏輯》一書專門有《八卦與舞》一節(jié)進(jìn)行了詳細(xì)的考述。[11]223-225該書論述雖詳,但推測的成分居多,其所用資料只有兩條和此舞有關(guān),對舞蹈動作、步法與八卦的關(guān)系、舞隊形制的描述均與《八卦舞》沒有關(guān)系。袁禾主編的《中國舞蹈通史》中也有相關(guān)論述[12]181-182,雖對舞蹈隊形、舞蹈構(gòu)圖原則、舞蹈動作內(nèi)涵、舞者服飾等做了論述,支撐材料比較豐富,但遺憾的是,分析過于簡單,沒有展開。鑒于目前研究的不成熟,此題很有繼續(xù)探討的必要。
關(guān)于唐德宗制《中和舞》,兩《唐書》、《唐會要》均有記載,《唐會要》的記載最為詳細(xì),引錄如下:
(貞元)十二年十二月,昭義節(jié)度使王虔休獻(xiàn)《繼天誕圣樂》一曲,大抵以宮為調(diào),表五音之奉君也。以土為德,知五運之居中也。凡二十五遍,法二十四氣,而成一歲之功也。不聞?wù)礈?以葉中和之樂,其曲譜同進(jìn)上。先時,有太常樂人劉玠流落至潞州,虔休因令造此曲以進(jìn)。今中和樂起于此。十四年二月,上自制《中和舞》是也。又奏九部樂及禁中歌舞。妓者十?dāng)?shù)人,布列在庭。上制《中春麟德殿會百僚觀新樂詩》,仍令太子書示百官。序曰:“朕以中春之望,紀(jì)為令節(jié),聽政之暇,韻于詩歌,象中和之容,作中和之舞。聊復(fù)成篇,以言其志?!痹娫?“芳?xì)q肇嘉節(jié),物華當(dāng)仲春。乾坤既昭泰,煙景含氤氳。德淺荷元貺,樂成思治人。前庭列鐘鼓,廣殿延群臣。八卦隨舞意,五音轉(zhuǎn)曲新。顧非咸池奏,庶葉南風(fēng)薰。式宴禮所重,浹歡情必均。同和諒在茲,萬國??捎H?!敝袝T下等稱賀謝賜,觀制中和樂詩請付所司,頒示天下,仍編入樂府之中可之。[13]783
太常樂工劉玠流落至潞州,節(jié)度使王虔休令其制作《繼天誕圣樂》一曲,所以名此。王虔休進(jìn)樂表云“伏惟皇帝陛下繼明御極,理定成功,則星辰之度,以授人時;酌昊穹之心,以為政本”[14]3180,因為唐德宗承繼天命,以理天下,故曰“繼天”;又云“臣竊以陛下降誕之辰,未有惟新之曲”[14]351,因為唐德宗的誕辰?jīng)]有專門的樂曲,特制此曲,故曰“誕圣”。曲成,于貞元十二年(796年)十二月奏上。貞元十四年(798年)二月,唐德宗又據(jù)樂曲而制舞蹈,因其在中和節(jié)所制,故名《中和舞》。中和節(jié)當(dāng)日,唐德宗大宴群臣,又制《中和詩》。上文對《中和樂》和《中和詩》都有記載,唯獨對《中和舞》則略而不言,難知其概。幸而《文苑英華》中記載了三篇關(guān)于《中和舞》的賦,題作《舞中成八卦賦》,使我們可以根據(jù)內(nèi)容略微還原其大概。
三篇賦的內(nèi)容都很重要,今不避繁瑣,將其中與舞蹈有關(guān)的內(nèi)容引錄如下。張存則《舞中成八卦賦》:
樂之容,舞為則,導(dǎo)于情,崇于德。制其衣而五方咸備,頒其序而八卦不惑。然后體利貞而疾徐有度,法行健而循環(huán)不窮。數(shù)盈而剛?cè)岱穗s,綴短而明德將融。初配六以回旋,狀馬行于此;及變?nèi)闪?知龍化其中。信乾坤之簡易,應(yīng)金石之變通。于是步日而前,因風(fēng)而舉,乘飄飏而婆娑雜沓,映照燭而長短合序。既順之而不卻,亦眀之而有所。則離巽之不差,豈進(jìn)退之無旅。則有應(yīng)水之理,象木之規(guī),疊若奔溜,散如繁絲。五色相宣,謂神龜初負(fù);八音咸奏,知靈鳳來儀。震如坎也,何斯違斯。既以悅隨,企其遵令。象山而乍結(jié)乍凝,依澤而若游若泳。狀巍巍之德,仰之彌高;節(jié)蕩蕩之音,于斯為盛。是知艮兌之為美,故必隨而不競。是故圣人窮樂之變,制舞惟新,效知來而藏往,故有要而有倫,非干戚之前設(shè),若鈞天之所陳,至若卿云共臨,瑞日同霽,乍離乍合,若翔若滯。隨方辨色,非前代之舊章,應(yīng)節(jié)成文,實我唐之新制。[14]359
白行簡《舞中成八卦賦》:
卦惟體德,舞以象功。分其節(jié)于乾坤之位,列其畫于綴兆之中。相彼六爻,爰配數(shù)于六律;侔茲八體,俾葉義于八風(fēng)。原夫乍合乍離,進(jìn)旅退旅,參于繇而九變無撓,辨于位而五方有序。作既自于天心,用必在夫君所。剛?cè)崴箘e,皆取象于負(fù)圖;俯仰可觀,各分行于曳緒。爾其舞既備位,亦陳贊陽和之啟蟄,助雷雨之解屯。卦始畫于庖犧,當(dāng)皇唐貞元之歲;易咸列于宣父,在圣祖中和之辰。度曲未終,變態(tài)無極。震艮以節(jié)其動止,離坎以分其南北?!捎谫愣嘛L(fēng)備矣,變?yōu)閮抖稍谒??!髡呒热≈T身,演者必因于圣諒,曠代而莫睹,實于斯而為盛。其始也取于卦而施諸人,其終也觀其妙而通乎政。是以契茲穆穆,異彼傞傞,象在于中,將致天地交泰;德形于外,以明保合大和。且夫周八佾而非美,漢五行而徒制,雖冠華秉翟于干戚之間,起索隱鉤深于天人之際,曷若容止合于彖象,幽賾殊乎卜筮。[14]359-360
錢眾仲《舞中成八卦賦》:
舞者樂之容,卦者象之則,故因舞以成卦,乃觀象以知德。八音是節(jié),位必配乎八風(fēng);五方具陳,衣必表乎五色?!送粮锬举赓碓O(shè),六律五聲兮具舉。初就列以修容,忽揚袂而進(jìn)旅。體殊舜樂九成,徒辨其疾徐;跡類羲文八卦,自分其處所。行綴罔失,俯仰攸同。乾坤定而有倫有要,震兌分而自西自東。稟雷澤以浹洽,象天地之昭融。紛綸乎抑楊之際,輝煥乎節(jié)奏之中。進(jìn)退相依,變易交映。艮巽布而若離若合,離坎峙而不嘩不競。體山風(fēng)之次序,葉水火之情性。周旋乎玄武之間,繁會乎羽籥之盛。既而諧管磬,感神人,卦成列而不已,節(jié)有序而復(fù)頻。赴度應(yīng)聲,倏鳳轉(zhuǎn)而龍翥。攢青拖紫,粲霞駭而錦新。[14]360
前已論及唐玄宗時期的《紫微八卦舞》可能是《紫極舞》,只是一種推測,所以此處首要任務(wù)是辨明這三篇賦寫的是唐德宗時期的《八卦舞》,而不是唐太宗時期的《紫微八卦舞》。首先,張存則《舞中成八卦賦》后有一行小注:“以中和所制‘盛德斯陳’為韻?!笨芍?表演與“中和”有關(guān),而《紫極舞》的表演則和郊祭老子有關(guān)。其次,白行簡賦中所言“卦始畫于庖犧,當(dāng)皇唐貞元之歲;易咸列于宣父,在圣祖中和之辰”表明這是德宗貞元時《八卦舞》。下面,我們將對貞元《八卦舞》表演時的人數(shù)、服裝、分幕、特點、動作等方面進(jìn)行探討。
上引《唐會要》云:“妓者十?dāng)?shù)人,布列在庭。”此處的“妓者十?dāng)?shù)人”說的是演唱者,而不是舞蹈者?!墩撜Z·八佾》馬融注:“天子八佾,諸侯六,卿大夫四,士二?!盵15]104天子的舞蹈用八佾,即六十四人。當(dāng)然并不是所有舞蹈都是六十四人,只有郊祀、大饗、朝宴等重要活動中才采取此制?!栋素晕琛肥窃诙麓笱缛撼嫉幕顒由媳硌莸?屬于朝宴的范疇,所以也應(yīng)該采取六十四人的禮制。上白行簡賦中言“且夫周八佾而非美,漢五行而徒制,雖冠華秉翟于干戚之間,起索隱鉤深于天人之際,曷若容止合于彖象,幽賾殊乎卜筮”,是說周代雖有八佾,漢代雖有五行,但均沒有將其與《周易》、八卦聯(lián)系在一起,只有到了德宗時期,才將八佾、五行、《周易》、八卦、舞蹈有效地結(jié)合起來,這也從側(cè)面說明此舞用八佾。另外,還有一個更直接的證據(jù):德宗去世后,大臣探討其謚號,許孟容云:“大本達(dá)道,是為中和,鼓而舞之,名我至樂。以變繁淫,以貞神人。奉圣順圣,元侯繼獻(xiàn),九成八佾,圣作明述?!盵14]4433即是論其作此舞,亦言“八佾”,則此舞用六十四人無疑。關(guān)于六十四人的性別,易分陰陽,六十四人應(yīng)該男女各半,以男表陽,以女表陰。張存則賦云“數(shù)盈而剛?cè)岱穗s”是說人數(shù)非常多,但剛和柔排列有序;白行簡賦也說“剛?cè)崴箘e”,剛即陽,柔即陰。
《八卦舞》表演時,表演者分別穿著青、黑、白、紅、黃五種顏色的衣服。《八卦舞》的服裝并非取象于八卦,而是取象于五行。張存則賦言“制其衣而五方咸備”“五色相宣”,錢眾仲賦言“五方具陳,衣必表乎五色”,均表明六十四人穿著五種顏色的衣服。白行簡賦中“漢五行而徒制”,則表明了五色與五行的關(guān)系。
上引許孟容文中言此舞“九成八佾”,說明此舞蹈由九部分構(gòu)成。白賦云“參于繇而九變無撓”,“九變”當(dāng)也是“九成”之意。錢賦中亦言“體殊舜樂九成,徒辨其疾徐”,是說也分為九部分,只是在形態(tài)上和舜樂有所區(qū)別。此九部分的分幕應(yīng)該是每一幕表演一個卦象,八個卦象表演完畢后有一個總的表演。舞蹈和音樂是相配合的,王虔休《繼天誕圣樂》的演奏是“凡二十五遍,法二十四氣,而成一歲之功也”,先是演奏二十四遍,象征二十四氣,然后再演奏一遍作為總收,象征一年。《八卦舞》既與此音樂共同進(jìn)行,那么九成也應(yīng)該是八卦表演完畢后有一個總收。關(guān)于八卦的表演次序,三篇賦中出現(xiàn)的順序有所不同,分別是:
張存則賦:乾→坤→離→巽→震→坎→艮→兌
白行簡賦:乾→坤→震→艮→離→坎→巽→兌
錢眾仲賦:乾→坤→震→兌→艮→巽→離→坎
此舞為帝王所制,不得隨意更改,這三種順序只能有一種是正確的。根據(jù)內(nèi)容,只有張存則的賦有明顯的承接關(guān)系,如乾坤之后用“于是”二字引出離巽,離巽之后用“則有”引出震坎,震坎之后用“既以悅隨,企其遵令”引出艮兌,這些說明張賦的順序應(yīng)該是正確的①。至于白賦云“震艮以節(jié)其動止,離坎以分其南北”,錢賦云“乾坤定而有倫有要,震兌分而自西自東”“艮巽布而若離若合,離坎峙而不嘩不競”,顯然屬于以對卦成對文,并非按照舞蹈順序而來。
上面三賦對八卦中每卦的特點沒有作詳細(xì)的描述,有的只是分論,我們只能根據(jù)描述內(nèi)容作大體分析。首先,是乾坤二舞,張賦云“信乾坤之簡易,應(yīng)金石之變通”,錢賦云“乾坤定而有倫有要”“象天地之昭融”,其中,“簡易”言其變化較少,“有倫有要”言其動作齊一,“昭融”言其光明和融,大概體現(xiàn)出簡易而正大的特點。其次,是離巽二卦,張賦云“乘飄飏而婆娑雜沓,映照燭而長短合序”“則離巽之不差,豈進(jìn)退之無旅”,錢賦云“艮巽布而若離若合,離坎峙而不嘩不競”。巽的特點是“飄飏而婆娑雜沓”,即繁復(fù);離的特點是“映照燭而長短合序”“不嘩不競”,即熾熱而內(nèi)斂。再次,是震坎,張賦云“應(yīng)水之理,象木之規(guī),疊若奔溜,散如繁絲”,白賦云“震艮以節(jié)其動止”,錢賦云“離坎峙而不嘩不競”。震坎是“疊若奔溜,散如繁絲”“動”,表明舞蹈動作迅速是兩者的共同特點;言坎又曰“不嘩不競”,則雖迅速而又沉凝,含有君子不爭之意。最后,是艮兌,張賦云“象山而乍結(jié)乍凝,依澤而若游若泳。狀巍巍之德,仰之彌高;節(jié)蕩蕩之音,于斯為盛”,白賦云“震艮以節(jié)其動止”,錢賦云“艮巽布而若離若合”。言艮是“乍結(jié)乍凝”“巍巍”“止”“合”,表現(xiàn)出山的凝重敦厚;言澤是“若游若泳”“蕩蕩”,則緩變而深閎??偟膩碚f,八種卦象分別依據(jù)其所代表的物象體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
根據(jù)三篇賦的描述,大體可以推測出以下動作。
其一,初始隊形分為六列,象征六十四卦之每卦六爻,接著變作三列,象征八卦之每卦三爻。張賦“初配六以回旋,狀馬行于此;及變?nèi)闪?知龍化其中”,白賦“相彼六爻,爰配數(shù)于六律”,即言此。又白賦首句言“回旋者,六列既成”,舞者原地回旋,其動作有類于馬之奔逸狀。此皆乾卦,言馬行者,《子夏易傳》“乾為馬”[16]557;言龍化者,乾卦初九為“潛龍勿用”,九二為“見龍在田”,九四為“或躍在淵”,九五為“飛龍在天”,上九為“亢龍有悔”,以龍之變化喻卦象。
其二,離卦舞表現(xiàn)出前行的動作,張賦言“步日而前”,即向前踏進(jìn);后又言“豈進(jìn)退之無旅”,巽卦舞只有前行,沒有后退的動作,那么此處的“退”應(yīng)該是指離卦舞而言。進(jìn)表示日出,退表示日落,體現(xiàn)太陽在一天的變化。同時,張賦言“映照燭而長短合序”,則表示離卦舞的隊形不一,有長有短。我們推測此種長短的變化表示太陽在一年的變化,《周禮》云“日南則景短,多暑。日北則景長,多寒”[17]150,人的影子隨著四季的變化而變化,故在舞蹈中用隊形的長短來表示。
其三,巽卦舞的特點是長袖飛舞,輕揚飄逸,充分表現(xiàn)風(fēng)的特點。張賦言“因風(fēng)而舉”,“舉”字即體現(xiàn)此特點。其又言“乘飄飏而婆娑雜沓”,則指隊形的變換比較繁復(fù),舞步也迅疾頻簇。根據(jù)“順之而不卻”可知,巽卦舞中只有前行而沒有后退的動作,考慮到舞臺的大小,應(yīng)該是隊伍在舞臺中作圓形前進(jìn)。
其四,震卦舞和坎卦舞表現(xiàn)出雷電和水的特點。張賦言“疊若奔溜,散如繁絲”,“疊若奔溜”就水而言,“疊”指舞蹈中前后隊之間一起一伏,像水的波浪層層疊疊,“奔溜”指像山間宣泄而下的泉水,說明起伏的速度較快,“散如繁絲”就雷電而言,“散”指隊形散開,“繁絲”指雷電散作數(shù)道的形狀。張賦云“五色相宣,謂神龜初負(fù)”,白賦言“剛?cè)崴箘e,皆取象于負(fù)圖”,錢賦云“周旋乎玄武之間”,皆指《洛書》,因震卦舞、坎卦舞中有排列為《洛書》之形?!堵鍟反骶怕囊?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以五居中,但只需四十五人,其中男二十五人,女二十人,與六十四人數(shù)不合,則余下的十九人應(yīng)別有安排。
其五,艮卦舞表現(xiàn)為“乍結(jié)乍凝”,則隊形比較局促,不再分開;兌卦舞表現(xiàn)為“若游若泳”,則手足動作模仿游泳,不疾不緩。
其六,組成八卦隊形。張賦云“頒其序而八卦不惑”,白賦云“侔茲八體,俾葉義于八風(fēng)”,錢賦云“八音是節(jié),位必配乎八風(fēng)”“跡類羲文八卦,自分其處所”,皆是言此。前文已言,先天八卦至宋代才產(chǎn)生,所以此處用后天八卦的隊形。白賦中的“離坎以分其南北”、錢賦中的“震兌分而自西自東”也證明是后天八卦。后天八卦的方位為:震卦為起點,在正東。按順時針方向,依次為:巽卦,東南;離卦,正南;坤卦,西南;兌卦,正西;乾卦,西北;坎卦,正北;艮卦,東北。(圖2)所謂“葉義于八風(fēng)”“配乎八風(fēng)”,指每個方位和每方之風(fēng)相應(yīng)?!蹲髠鳌る[公五年》:“夫舞所以節(jié)八音,而行八風(fēng)?!标懙旅麽屛?“八方之風(fēng),謂東方谷風(fēng),東南清明風(fēng),南方凱風(fēng),西南涼風(fēng)。西方閶闔風(fēng),西北不周風(fēng),北方廣莫風(fēng),東北融風(fēng)?!卑孙L(fēng)與后天八卦的排列次序一致,個個相應(yīng),即震應(yīng)東方谷風(fēng),巽應(yīng)東南清明風(fēng),余者類推。
圖2 后天八卦圖
其七,組成五行隊形。張賦“制其衣而五方咸備”,白賦“辨于位而五方有序”,錢賦“五方具陳,衣必表乎五色”,皆是言此。關(guān)于五行的隊形,東方為青色,屬木;北方為黑色,屬水;西方為白色,屬金;南方為紅色,屬火;中央為黃色,屬土。不同著裝的舞者根據(jù)方位分別站定。
除了以上內(nèi)容,三篇賦中還有一些描述隊形、動作的詞,如張賦中的“疾徐有度”“循環(huán)不窮”“乍離乍合,若翔若滯”,錢賦中的“行綴罔失,俯仰攸同”“進(jìn)退相依,變易交映”,因所寫比較寬泛,很難具體推知。
以上是對《八卦舞》整體形態(tài)及其具體表演樣式的論述。關(guān)于《八卦舞》的流傳,大概只在德宗一朝較為盛行,除了上文提到的張存則、白行簡、錢眾仲、許孟容四人外,令狐楚《為人作謝子恩賜狀五首》中有“陛下式崇佳節(jié),以慶仲春,舞八卦于廣庭,陳四詩于別殿”[14]3256相關(guān)記載,也是描寫此事。張存則生平不詳,白行簡、錢眾仲、許孟容、令狐楚皆生活于德宗、憲宗兩朝。憲宗以后的文人作品不再對此舞描寫或論述,說明在憲宗之后,此舞已經(jīng)不是朝廷宴樂演奏之舞,故后來的文人們不再記錄。究其原因,《八卦舞》是針對唐德宗誕辰制定的音樂,其演奏、表演的時間和對象具有限定性,德宗逝后,唐朝的其他帝王不會在誕辰之日命人表演此舞蹈,《八卦舞》從而塵封于宮廷雅樂的記載之中,隨著唐朝的滅亡湮滅在歷史長河之中。北宋陳旸《樂書》論及此舞時說,“然則《中和之舞》,其亦庶乎雅樂也”,“庶乎”是推測之語,說明北宋之時《八卦舞》已經(jīng)消失無聞了。
① 此處說“應(yīng)該”而不說“肯定”,是因為張賦本身有矛盾之處。乾坤之后言“步日而前,因風(fēng)而舉”,日即離卦,風(fēng)即巽卦,所以后文說“離巽之不差”。下文先言山再言澤,再言“艮兌之為美”,順序也是正確的。但離巽之后言“應(yīng)水之理,象木之規(guī)”,水即坎,木即震,后文卻說“震如坎也”,順序卻相反,故此二卦之順序尚有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