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祥,周煥文,喻彩玲
深圳市大鵬新區(qū)葵涌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廣東 深圳 518119
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是臨床常見的退行性病變,由內(nèi)外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具體表現(xiàn)為腰痛、坐骨神經(jīng)痛等癥狀[1]。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LDH的患病率逐年增高,并日趨低齡化,已成為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主要問題之一[2]。目前臨床治療LDH的方法有外科手術、非手術、介入療法,其中4/5的學者認為可通過非手術(牽引、按摩、推拿)治療緩解癥狀。腰三針是治療LDH最常見方式之一,具有操作簡單、便捷、療效理想等特點,但由于其治療過程中會產(chǎn)生刺激,影響患者的依從性[3]。理筋整復推拿是甘肅著名針灸學家創(chuàng)立的一種全新針刺方法,其主要是根據(jù)病變部位,以病灶為目標,根據(jù)病變大小確定坐標,發(fā)揮行氣止痛的作用,對改善LDH臨床癥狀具有顯著效果[4]。本研究旨在探討理筋整復推拿結(jié)合腰三針治療LDH 的效果及安全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1 年1~6 月深圳市大鵬新區(qū)葵涌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門診收治的200 例LDH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jù)不同治療方式分為四組各50例。納入標準:①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5];②所有患者臨床資料完整,且可隨訪調(diào)查。排除標準:①急性腰扭傷、腰椎管狹窄者;②腰椎滑脫、骨腫瘤、脊椎壓縮骨折者;③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疾病者;④合并惡性腫瘤疾病或腰椎部位手術史者。四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四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
1.2 治療方法 (1)對照組1:該組患者采用理筋整復推拿治療?;颊呷「┡P位,并將上身固定,對患者進行提腿抖腰,以減少內(nèi)壓,保持雙踝上部與水平線之間成15°,緩慢用力,然后休息3 min。再進行壓腰扳腿,增加外壓。告知患者腰部放松,站于患者左側(cè),用左手按壓腰骶部,右手前臂托于患側(cè)大腿下1/3,雙下肢離開床面,以人體軸線作為中心點逆時針擺動,雙下肢托手使下肢后伸上抬,按壓患椎3次。然后對患者進行腰部側(cè)扳,調(diào)后關節(jié)。術者位于患者腹側(cè),右手置患者骨盆側(cè)上方,左手臂則置于上臂、肩部,反向扭轉(zhuǎn)或扳動肩部或上臂,聽到“咯嗒”為宜。最后直腿壓腳,剝離黏連,術者前臂繞過患者腋窩,手掌固定左膝關節(jié),抬至最大限度,右手在足尖部用力下壓3次,以患者耐受為宜,治療1個月。(2)對照組2:該組患者采用腰三針治療?;颊呷「┡P位,用酒精常規(guī)消毒穴位后,選擇腎俞2 穴、命門1 穴,按壓穴位后確定點位,取1.5寸針灸向下與皮膚垂直,迅速過皮后緩慢刺入2寸,待患者有酸麻感時,捻轉(zhuǎn)、提插針尾,留針30 min,1 d/次,治療1個月。(3)對照組3:該組患者采用電腦中頻理療?;既≌哐雠P位,示意患者放松,然后用電腦中頻治療儀(生產(chǎn)廠家:湖南長沙醫(yī)療器械公司;型號:ST-F(II)對患者進行治療,電極片消毒后貼與患處,將沙袋固定好,按治療按鈕輸出適宜的電流,每次治療30 min,1 d/次,治療1個月。(4)觀察組:該組患者采用理筋整復推拿結(jié)合腰三針治療,治療方法為對照組1和對照組2的聯(lián)合方法。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方法 治療1 個月后進行各項指標評價。(1)臨床治療效果:治療1 個月后評價療效。顯效:腰腿痛完全消失,腰部活動正常,直腿抬高與監(jiān)測相同;有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腰部活動功能改善,直腿抬高>50°;無效:癥狀無改善[6]。(2)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評分[7]:包括腰痛評分、下肢放射痛評分、腰背肌后伸活動度(ROM)、腰背肌后伸等長肌力(IMS),其中腰痛、下肢放射痛以“現(xiàn)有疼痛強度”(PPI)[8]進行評價,分值越高疼痛越嚴重;腰背后伸ROM、IMS 則采用腰椎多功能儀(生產(chǎn)廠家:北京歐培德公司;型號:Tergumed)進行檢測。(3)視覺模擬(VAS)評分、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shù)(OSW)評分:采用VAS[9]評分法評估疼痛,滿分10 分,分值越高疼痛越嚴重;采用OSW[10]評分功能障礙情況,分值越低功能障礙越小。(4)并發(fā)癥:記錄各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1.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多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 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四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分別高于對照組1 的76.00%,對照組2 的78.00%和對照組3 的80.00%,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693,P=0.034<0.05),見表2。
表2 四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例)
2.2 四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治療前,四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各項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四組患者的腰痛評分、下肢放射痛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1、對照組2、對照組3,而ROM、IMS 升高,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1、對照組2、對照組3,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四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評分比較(±s,分)
表3 四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評分比較(±s,分)
注:與觀察組比較,aP<0.05;與同組治療前比較,bP<0.05。
組別例數(shù)腰痛評分(分) 下肢放射痛評分(分)ROM(°) IMS(N)治療后2.23±0.45b 4.61±0.54ab 4.59±0.62ab 4.62±0.73ab 200.132 0.001觀察組對照組1對照組2對照組3 F值P值50 50 50 50治療前7.81±1.01 7.76±1.21 7.79±1.09 7.72±1.12 0.063 0.979治療后2.19±0.31b 5.87±0.87ab 5.69±0.91ab 5.77±1.21ab 204.854 0.001治療前6.79±1.08 6.87±1.21 6.69±1.32 6.77±1.42 0.175 0.916治療前15.31±3.22 15.34±3.18 15.78±4.09 15.68±2.18 0.272 0.847治療后25.42±3.13b 21.41±4.09ab 20.98±5.22ab 21.65±4.09ab 10.864 0.001治療前552.21±56.31 551.98±57.21 552.31±56.22 557.91±58.21 0.134 0.944治療后812.14±102.13b 699.31±98.65ab 698.31±99.13ab 701.43±101.34a 15.711 0.001
2.3 四組患者治療前后的VAS評分和OSW評分比較 治療前,四組患者的VAS 評分、OSW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四組患者的VAS 評分、OSW 評分明顯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1、對照組2、對照組3,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四組患者治療前后的VAS評分和OSW評分比較(±s,分)
表4 四組患者治療前后的VAS評分和OSW評分比較(±s,分)
注:與觀察組比較,aP<0.05;與同組治療前比較,bP<0.05。
組別例數(shù)VAS OSW治療后2.87±0.31b 4.12±0.41ab 4.09±0.51ab 4.21±0.44ab 113.063 0.001觀察組對照組1對照組2對照組3 F值P值50 50 50 50治療前6.21±1.01 6.19±0.98 6.31±1.22 6.18±0.45 0.192 0.091治療后2.17±0.37b 4.09±1.01ab 4.21±0.98ab 3.98±0.76ab 69.291 0.001治療前7.98±2.11 7.81±2.01 7.87±1.98 7.86±1.90 0.064 0.978
2.4 四組患者的并發(fā)癥比較 四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2.271,P=0.518>0.05),見表5。
表5 四組患者的并發(fā)癥比較(例)
LDH 是腰部常見疾病,可導致腰腿疼痛,腰椎功能障礙,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給患者的工作、生活均帶來不良影響[11]。LDH 發(fā)病機制復雜,尚無統(tǒng)一定論,多認為與炎癥反應、自身免疫、氧自由基等因素有關。
中醫(yī)將LDH歸屬于“痹癥”、“腰腿痛”范疇,認為其致病機主要是由于腎陽氣不足、正氣虛虧、遭受風寒濕邪所致,進而導致氣滯血瘀、瘀血阻滯腰府經(jīng)絡,不通則痛。腰三針主要指大腸俞、委中、腎俞三個穴位,歸屬于足太陽膀胱經(jīng)穴,以針刺該組穴位能夠提升腎陽、培育正氣,從而達到疏通腰部氣血經(jīng)絡、緩解疼痛的作用[12]。理筋整復推拿包括軟組織類、運動關節(jié)類手法,對松緩肌肉、順理肌筋均具有促進作用,進而達到治病止痛的作用[13]。FARFAN 等[14]研究指出,理筋整復推拿能夠有效減輕髓核對神經(jīng)根的壓迫,同時還可緩解應壓迫所導致的疼痛,故可快速緩解癥狀,提高治療效果。本研究顯示,理筋整復推拿結(jié)合腰三針治療LDH 的總有效率為96.00%,分別高于單一理筋整復推拿治療總有效率76.00%、腰三針治療總有效率78.00%、電腦中頻理療的總有效率80.00%,提示聯(lián)合治療可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分析原因為:腰三針與理筋整復推拿結(jié)合不是簡單的方法相加,更是根據(jù)LDH的病因、病機進行辨證治療,標本兼治,由此達到作用疊加,故治療效果更為顯著,促進患者盡快回歸正常生活,。LDH 可具體表現(xiàn)為腰腿疼痛、下肢放射疼痛、坐骨神經(jīng)痛,在影響日常生活的同時亦降低生活質(zhì)量[15]。本結(jié)果顯示,聯(lián)合治療患者的腰痛、下肢放射痛評分低于單一方法治療患者,而ROM、IMS 則高于單一方法治療患者,提示聯(lián)合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疼痛,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VAS評分和OSW量表是評價患者疼痛、功能障礙的主要評分系統(tǒng),前者主要側(cè)重于評估患者的疼痛水平,后者則強調(diào)患者的主觀感受及局部功能恢復情況,分值越低則表明治療效果越理想[16-17]。LDH患者受疼痛影響導致其日常生活嚴重受限,故上述兩個量表對評定患者疾病成都及治療效果均有重要意義。本結(jié)果顯示,腰三針結(jié)合理筋整復推拿治療LDH后患者的VAS評分、OSW 評分均降低,且明顯低于單一方法治療的患者,表明聯(lián)合治療可有效緩解疼痛,促進功能恢復。分析原因為:腰三針與理筋整復推拿結(jié)合能夠發(fā)揮協(xié)同效應,對促進腰椎間盤微循環(huán)及血運恢復的同時,也緩解了神經(jīng)根壓迫,進一步緩解疼痛,促進疾病轉(zhuǎn)歸。此外,本研究對比分析了四種方法治療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jié)果顯示各組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聯(lián)合治療的安全性高,不會增加并發(fā)癥。
綜上所述,理筋整復推拿結(jié)合腰三針治療LDH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疼痛,促進功能障礙恢復,臨床應用效果好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