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旭
【摘要】大數據時代來臨,數據新聞作為一種獨特的新聞報道模式應運而生,致使傳統新聞生產與傳播方式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有助于人們在信息紛繁復雜的時代快速獲取到有價值的內容?;诖髷祿r代,本文對新聞報道新模式進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數據新聞的概念、影響以及未來發(fā)展趨勢,以期為日后新聞業(yè)的發(fā)展奠定堅實支撐。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新聞報道;數據新聞
中圖分類號:TN94?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2.052
得益于互聯網技術突飛猛進的發(fā)展,現已步入了大數據時代,各種各樣的信息數據充斥在每個行業(yè)與領域,以生產與傳播信息為主的傳媒產業(yè)面臨著不小的變革,傳統新聞媒體因此遭受到強大沖擊,數據新聞作為這一時代的產物應運而生。它借助于信息技術,可以對用戶數據與行為進行深層次挖掘與推算,為媒體嘗試與探索新型生產、傳播方式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因此,分析與研究數據新聞的生產過程以及將來發(fā)展趨勢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1.大數據時代數據新聞模式的概述
所謂數據新聞,也叫做數據驅動新聞,屬于一種有創(chuàng)新性的新聞報道模式,它誕生于大數據時代背景中,能夠深層次挖掘多而雜亂的數據,在此基礎上,合理地分析與總結出數據內部的復雜關系,進而找出其中有意義、價值的新聞主題,同時通過可視化方式來傳播新聞,涉及到需要傳統與現代領域。處于信息過于膨脹的時代,新聞從業(yè)人員需要認真梳理龐雜的數據,制作出有傳播價值與意義的新聞,從某種層面來看,這是一個加工與處理數據的過程。數據新聞這種模式與傳統模式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數據新聞在探索新聞線索的過程中,不只是單純憑借既有經驗,還要借助于先進性的數據挖掘技術,深入研究與掌握事物客觀規(guī)律,促使用戶享受到更精準的服務,讓新聞傳播更有影響力。
2. 數據新聞對新聞業(yè)產生的影響
2.1 追溯新聞線索
一方面,多樣化渠道搜集海量數據?;诖髷祿r代背景,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能夠獲取到開源數據,進而使新聞從業(yè)者找到越來越多的新聞線索。數據新聞的興起與發(fā)展,為傳統新聞報道模式帶來了巨大沖擊,在對新聞價值進行衡量時,標準也不再是時效性,而成為了數據關系,這滿足了人們對新聞的需求。在開放性的信息系統中,新聞從業(yè)者發(fā)現滿足群眾需求的新聞線索與選題后,需要對其展開有效的過濾,這就需要用到先進的數據技術。這樣一來,不僅能賦予新聞報道更大的競爭力,創(chuàng)造出獨具特色的新聞信息,還能構建出一套完備的數據系統,為更快地生產與傳播新聞信息打下牢固基礎,從而使群眾享受到更便捷的信息服務。
另一方面,以眾包模式為基礎,搜集彰顯時代特征、有價值的數據。所謂眾包模式,指的是按照分布式理念,對工作與問題進行處理與解決的一種形式,其實就是將任務分到多人手中,從而使最終獲取到的數據數量有所提升,在確保數據完善性與真實性的同時,還能在新聞從業(yè)者與群眾之間搭建起有效的溝通平臺。在傳統新聞生產模式中,新聞從業(yè)者通常會先進行實地采訪,然后再對相關數據信息進行搜集與過濾,制作出與預期要求相符的新聞報道。而基于大數據時代,在眾包模式中,廣大受眾可以真正參與到新聞生產工作中,這樣不僅能快速博得大眾眼球,還能使新聞報道的權威性與真實性從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2.2 創(chuàng)建質量標桿
一方面,保證新聞及報道的客觀性。新聞報道是群眾對社會變化進行了解的重要途徑,需要確保所有內容都與客觀現實相符,還要保持一視同仁的態(tài)度。這不僅是決定新聞媒體產業(yè)能夠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因素,還是大數據時代下對新聞報道改革與創(chuàng)新提出的要求。因此,對于新聞從業(yè)者來說,一定要充分結合過去的工作經驗,深入到紛繁復雜的數據中,發(fā)現其中存在的核心價值,著重思考如何闡述好官方資料,對新聞事件背后的實際價值與現實意義進行深入挖掘,全力沖破傳統新聞報道模式的局限性。這樣既能讓用戶享受到優(yōu)質服務,還能在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中不斷提升新聞報道的真實性與透明度。
另一方面,數據新聞的互動性。在傳統的新聞生產模式中,媒體在創(chuàng)設信息環(huán)境時,會受到當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還會受到相關規(guī)章制度的影響,在新聞選題、資料搜集、新聞編輯等相關工作中,必須要做到層層負責、嚴格把關,從整體上來看,這項活動表現出一定的封閉性特點。而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在搜集與獲取資料的過程中,數據新聞不再受到時間、地域的限制,新聞生產的最基本內容新增了報道與受眾這兩個要素?;诖耍瑪祿侣剤蟮滥J秸宫F出顯著的雙向互動性,不僅新聞信息能夠以交互的方式呈現,數據資料也能實現共享。
2.3 重組內部架構
一方面,不同領域實現跨界合作。以數據新聞特征為依據,構建高水平、高素質的編輯部人才隊伍,能夠為后續(xù)產出的新聞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在大數據時代,為了有效緩解或解決傳統媒體受限的情況,需要國際主流媒體大力推進數據新聞的發(fā)展,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建彰顯時代特征、可視化的業(yè)務內容。要想保證數據新聞的質量,在選取新聞主題時,要做到全方位把控,還需要利用數字技術,將新聞報道以可視化形式呈現出來。因此,在新聞生產過程中,編輯部的不同部門之間需要擁有有效的互動溝通平臺,確保信息能夠更加順暢、迅速的傳遞。以《紐約時報》為例,在對自身發(fā)展的優(yōu)勢與劣勢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其在20世紀初期,創(chuàng)建了一個專業(yè)化的團隊,組成人員是記者與程序員,主要負責與技術、編輯工作人員進行聯系,對多種多樣的在線新聞報道進行研究與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另一方面,急需復合型人才?;跀祿侣劦目缃缧蕴卣?,部門與部門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诖?,為了更好地滿足生產的實際需求,以及實現良好的部門管理,有必要結合新聞生產的實踐工作,制定細致、明確的技能要求。隨著數字技術的持續(xù)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為了更好地勝任新時代的媒體工作,要求相關從業(yè)人員具備良好的數據能力,特別是對于新聞記者來說,其不僅要掌握運用先進性工具軟件的技巧,還要具備快速搜集、過濾以及研究數據的良好能力,從而將新聞報道新模式有效地落到實處。
3. 大數據時代下新聞報道新模式的未來發(fā)展趨勢
3.1 新聞類別的改變
一方面,充分發(fā)揮融合類報道的現實價值。隨著時代的進步,媒介融合作為新聞報道的必經之路與大勢所趨,雖然有很多內容在實際工作中得到了有機融合,但是站到實踐操作角度來看,互聯網技術在傳媒產業(yè)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數據新聞要想不受限于傳統新聞報道模式中,需要緊緊圍繞新聞標題,從多方面、多角度入手,對不同形態(tài)的媒介進行有機融合,從而提供給用戶更加便捷、優(yōu)質的信息服務。
另一方面,提高預測性新聞所占比例。簡而言之,所謂預測性新聞,指的是報道尚未發(fā)生但將要發(fā)生的事件,這項工作具有顯著的真實性以及前瞻性特征。在深度報道中,預測性新聞占據著重要地位,能夠站到總體宏觀的視角上,對相關問題進行剖析,更多地應用于重大新聞事件的報道中,所以對城市建設以及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產生著很大的影響。例如,在2012年,美國舉辦了總統選舉,《紐約日報》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發(fā)表了“奧巴馬和羅姆尼競爭力分析”這篇報道,充分發(fā)揮了數據收集的重要優(yōu)勢,博得了非常多受眾的眼球,通過各方群體的激烈交流,讓新聞報道的預測性更加準確。
3.2 新聞報道數據環(huán)境的多樣化
在這個社會經濟日新月異的時代,能夠實現對外開放的數據庫數量將不斷增加,獲取數據的方式將越發(fā)便捷?,F如今,很多發(fā)達國家都己經具備了完善的數據公示系統,提供給公眾進行有效利用,從而塑造了民主、權威的政府形象。我國已不斷增強對信息公開工作的重視,相信用不了多久,政府數據就會得到有效的利用與全面的解讀。另外,媒體數據庫是另外一個獲取信息資源的渠道,為了更好地迎合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媒體已經創(chuàng)建了數據庫,使用戶能夠獲取到相關數據,全面提高了媒體的綜合實力。
3.3 正確認識數據中心主義
數據新聞是數據時代下的必然選擇,但是一定要做到客觀看待,對于傳統新聞報道與數據新聞模式的融合做到正確審視。新聞報道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客觀準確,但是并不代表完全忽視人們的經驗與直覺。在大力發(fā)展數據新聞的過程中,還要保留其他有用的因素。在信息越發(fā)膨脹的時代,有價值的數據所占比重將呈現持續(xù)滑落的趨勢,在對新聞主題進行判斷與選擇的過程中,還是要借鑒專業(yè)直覺,為冰冷的數據賦予更多的溫暖。要注意的是,不能過分注重某一形式,而忽視了故事本身的內涵,大數據作為一種工作,為新聞報道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如果數據缺乏故事力,就會變得毫無意義可言。
4. 結語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人們生產生活與工作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在新聞業(yè)的發(fā)展征程中增添了一筆濃重的色彩。作為新型的新聞報道模式,數據新聞的更好更快發(fā)展,離不開新聞從業(yè)者對先進性技術的靈活應用,還要求從業(yè)者具備良好的創(chuàng)新意識,不僅要樹立先進正確的創(chuàng)造理念,還應該正確、全面地認識數據新聞的優(yōu)勢,同時不能忽視百年行業(yè)發(fā)展的優(yōu)秀經驗,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幫助人們更便捷地認識這個世界,促進新聞媒體行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熊麗芳.大數據時代經濟新聞的報道方式及發(fā)展對策[J].記者觀察,2021(03):64-65.
[2]任笑晨.新聞網站兩會報道的融合模式創(chuàng)新——以華龍網為例[J].出版廣角,2021(08):77-79.
[3]鄧瑤.堅持輿論導向打造精品內容創(chuàng)新報道模式——人民廣播80年之廣播新聞綜述[J].中國廣播,2021(01):63-65.
[4]姜壯.新聞客戶端在抗擊疫情中的融合報道模式——以三大央媒客戶端為例[J].傳媒,2020(22):64-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