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旭麗,葉春霞
(中共麗水市蓮都區(qū)委黨校,浙江 麗水 323000)
在外貿(mào)繁榮的宋元,緣于戰(zhàn)亂及政策支持等原因,海上絲綢之路出口的主要貨物由絲綢轉為瓷器,故又名“海上陶瓷之路”。中國素有“瓷國”之稱,該時期,“china”中龍泉青瓷在全世界外銷數(shù)量之大、范圍之廣、影響之深,為其他瓷器所不能比。大量的史實證明:龍泉及甌江兩岸是龍泉青瓷的原產(chǎn)地,而以大港頭古商埠為主的甌江兩岸港口碼頭則是運送龍泉青瓷的起點碼頭,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財富源頭,源于麗水的龍泉青瓷外貿(mào)更是開辟并拓展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由此可以明晰,麗水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內(nèi)陸起始地。
宋元之際,制瓷業(yè)欣欣向榮,隨著海外貿(mào)易的蓬勃發(fā)展,我國瓷器大量銷往世界各國,時至明代,中國已經(jīng)成為世界瓷器的主要出產(chǎn)國和出口國。宋朱彧所著《萍州可談》曾記載:“富者乘時蓄蹭陶貨,加其直,與求債者計息,何帝倍徒……船舶深闊各數(shù)十丈,商人分占貯貨,人得數(shù)尺許,下以貯物,夜臥其上,貨多陶器,大小相套,無少隙地?!笨梢姰敃r陶瓷貿(mào)易盛況空前。2007年考古打撈上來的宋朝初期“南海一號”遠洋貿(mào)易商船(如圖1 所示),其上裝載有8 萬余件保存完好的宋代瓷器以及其他生活用具等文物,生動地復原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更有力地佐證了當時的海上絲綢之路實際上就是“海上陶瓷之路”。英國考古學家惠勒在坦桑尼亞考古時,情不自禁地嘆道:“我一生中從沒有見過如此多的瓷片,正如過去兩個星期我在沿海和基爾瓦群島所見到的,毫不夸張地說中國瓷片可以整鍬地鏟起來?!艺J為公平地說,就中世紀而言,從10 世紀以來的坦桑尼亞地下埋藏的歷史是用中國瓷器寫成的?!睋?jù)統(tǒng)計,東非坦桑尼亞一帶出土有中國瓷器的遺址達46 處之多[1]。
圖1 “南海一號”隔艙船貨全貌(南海一號考古隊供圖)
“海上陶瓷之路”的鼎盛時期,也正值龍泉青瓷外銷的高峰期。震驚世界的元代海底沉船——韓國“新安海底沉船”從1976年10月26 日至1982年共進行了8 次打撈,共獲得海底遺物17 947 件,瓷器總計16 792 件,經(jīng)專家考證,其中龍泉青瓷高達9 639 件。而后又進行了3 次打撈,總的來說,“1976年至1984年,韓國有關當局組織了新安海域海底沉船文物調查團,運用海洋考古學的方法,對該地區(qū)海域進行了11次共713 天的海上考古發(fā)掘,發(fā)現(xiàn)和打撈出水20 000 多件陶瓷器、28 噸銅錢、1 000 余根紫檀木,另外還有金屬器、漆木器、石制品、骨角制品、香樟料、藥材、船上生活用品以及720 余件船體殘片”[2]。值得特別關注的是,“根據(jù)新安海底沉船出水的遺物發(fā)掘報告,打撈出水的中國陶瓷共達17 324 件,其中龍泉青瓷超過一半,共計9 842 件。這些出水陶瓷器按類統(tǒng)計,分別為:碗2 000 余件,盤14 000 余件,盞1 000 余件,注子300 余件,壺4 000 余件,香爐600 余件,盞托30 余件,花盤300 余件,以花瓶為主的各類瓶400 余件”[3](如表1 所示)。由此可見,該時期龍泉青瓷深受各國歡迎,其產(chǎn)量之大、外銷數(shù)量之多、品種之豐富,在外銷陶瓷中處于領先地位,其他瓷器難以望其項背。
表1 新安海底打撈遺物一覽表
龍泉青瓷之所以能夠成為支撐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大宗商品之一,因素繁多,我們認為主要有4 個方面。一是越窯的衰落為龍泉窯的崛起提供了歷史機遇。北宋以來,隨著龍泉窯工藝水平的精進,龍泉青瓷因其青翠似玉的顏色、新穎活潑的造型、雅俗共賞的裝飾,深受人們喜愛;而越窯青瓷因其陳舊落俗、缺乏玉質感等諸多原因,市場需求逐漸減少,日益由盛轉衰。二是龍泉窯得天獨厚的區(qū)位優(yōu)勢促進了外貿(mào)擴張。龍泉窯雖地處浙西南山區(qū),但燃料豐富、制瓷資源優(yōu)質、水路暢通,窯瓷又多數(shù)分布在甌江兩岸山麓上,運輸便利。三是統(tǒng)治者的外貿(mào)“博易”方針鼓勵了瓷器交易?!端问贰な池浿尽份d曰:“寧宗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臣僚言,以金錢博買,泄之遠夷為可惜。乃命有司制以絹布、錦綺、瓷器之物博易,聽其來之多少,若不至,則任之,不必以為重也。”大意是說,由低成本的瓷器代替銅器、金器有利于防止錢幣外流,更便于增加財政收入。故寧宗嘉定十二年頒詔“凡買外貨以絹帛錦綺、瓷器為代價,不用金銀、銅錢”,這表明以物易物的“博易”方針得以正式確定,該項舉措為龍泉青瓷的快速發(fā)展奠定了政治基礎。四是市舶司制度的發(fā)展完善將龍泉青瓷推向世界各地。市舶司地位等同于我國早期的官方外貿(mào)管理機構,初創(chuàng)于唐朝,發(fā)展完善于宋元。為了適應陶瓷外貿(mào)需要,唐朝首先在廣州設立市舶司?!端螘嫺濉罚航B興七年(公元1137年)高宗趙構說:“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動以百萬,豈不勝取之于民?!苯B興十六年(公元1146年)高宗則頒詔“市舶之利,頗助國用,宜循舊法,以招徠遠人,阜通貨賄”,并授權市舶司“掌番貨海舶征榷貿(mào)易之事”;元代則是制定了“獎勵互市”政策。毋庸諱言,龍泉青瓷得以行銷海外并備受青睞,完全得益于這項制度的持續(xù)沿襲和發(fā)展完善。
據(jù)上可知,龍泉青瓷是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商品和財富源頭。而這條“海上陶瓷之路”真正的起點,我們認為一是麗水境內(nèi)龍泉青瓷的原產(chǎn)地——龍泉及甌江兩岸的龍泉窯(如圖2 所示),二是運送青瓷的起點碼頭——以大港頭古商埠為主的甌江兩岸港口碼頭。唯有如此,龍泉青瓷“原產(chǎn)地——運輸——銷售地”的全過程方能完整呈現(xiàn),“海上陶瓷之路”的美譽才更名副其實。
圖2 龍泉及慶元縣古瓷窯遺址分布圖
龍泉及甌江兩岸是龍泉青瓷的原產(chǎn)地。北宋莊季裕在《雞肋編》中說:“處州龍泉縣……又出青瓷器,謂之秘色,錢式所貢蓋取于此?!饼埲G的主要窯廠位于龍泉及浙西南甌江上下游的兩岸,“從本世紀三十年代以來,特別是五十年代以后,文物考古工作者對龍泉窯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和考察,在龍泉、慶元、云和、景寧、遂昌、松陽、麗水、縉云、武義、永嘉、泰順、文成等縣發(fā)現(xiàn)各期龍泉青瓷窯址四百余處,這是我國歷史上罕有的一個窯場眾多、分布范圍遼闊、產(chǎn)量巨大的瓷窯體系。其中,龍泉縣的龍泉溪和縣南的秦溪兩岸瓷窯最多,僅大窯一地就發(fā)現(xiàn)古窯址五十多處”[5]。據(jù)《大明會典》(第194 卷)記載,當時規(guī)定外銷青瓷盤每個售價為150 貫,價格很高,所以自元代以來,龍泉瓷大量燒造各式大盤和高足杯等新品種,以滿足各國、各民族不同的生活習俗的需要。繁榮興旺的龍泉窯瓷業(yè),極大地促進了中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正如著名地理歷史學家、浙江大學教授陳橋驛在《龍泉縣地名志·序》中所指出的那樣:“在全省,甚至在全國,龍泉是個不同凡響的縣份。1000 多年以來,就是這個縣份,以它品質優(yōu)異的大量青瓷器,在世界各地為我們換回了巨額財富,贏得了莫大的榮譽。而龍泉一名,也就由此而傳遍天下?!?/p>
甌江兩岸港口碼頭是運送青瓷的起點碼頭。“南宋時期,處州(麗水)龍泉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瓷業(yè)中心。甌江上游瓷窯林立,煙火相望,江上運瓷船只往來如織,日夜繁忙?!盵6]龍泉青瓷體積大、重且易碎,產(chǎn)品可以用船筏沿甌江順流而下直抵外銷主要港口,輸出便利。與此同時,“至兩宋時期蓮都港埠開始走向鼎盛。……南宋中期,伴隨著對外交流的日漸密切,蓮都港埠更是成為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一站。從這里運出的瓷器、漆器、絲綢遠渡重洋,遠銷日本、印度、東南亞、中非、歐洲等世界各地。……蓮都港埠作為古代重要的水上中轉樞紐,為促進中外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作出過巨大的貢獻”[7]。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八百里甌江》指明:“大量的史料與考古報告可以證實,宋元時期的甌江沿岸航運業(yè)與造船業(yè)十分發(fā)達,港口興盛,著名的龍泉青瓷成為早期海上貿(mào)易的重要物品之一?!税倮锂T江,歷來是浙西南的水上交通要道,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特別是海上瓷器之路的重要節(jié)點?!愃h的大港頭曾經(jīng)是一個重要船埠,為甌閩之通途,津梁之要害?!税倮锂T江,沿岸有不少集市、埠頭,如大港頭、下河埠、大水門及青田、永嘉沿岸的各個船埠?!蹦祥_大學著名歷史學教授劉剛、李冬君夫婦在《宋朝的大航海時代》中更是明確提出:“到了宋代,陶瓷之路的起點轉到了甌江上游的龍泉窯,出口就在溫州?!本C上所述,大量的史料有力地論證了:以大港頭古商埠為主的甌江兩岸的港口碼頭是運送龍泉青瓷的起點碼頭。
國際著名陶瓷學家、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三上次男在《陶瓷之路》一書中直接指出,“從中國東南沿海各港口起,循海之道一直到印度沿岸的波斯灣、阿拉伯海、紅海和東非沿岸,所到之處無處沒有龍泉青瓷的足跡(如圖3 所示)。這條漫長的陶瓷之路,實際上就是中國陶瓷,特別是龍泉青瓷所開拓出來的”。
圖3 中國典型貨物——龍泉窯青瓷全球傳播分布示意圖
歷史雄辯地證明,龍泉青瓷外銷量的激增與海陸運輸航線的開辟相輔相成。時任南宋福建(泉州)路市舶司的趙汝適,在依據(jù)其見聞所著的《諸蕃志》中,詳細記述了龍泉青瓷對外輸出的主要地區(qū)有:越南的占城,柬埔寨的真臘,印度尼西亞的三佛齊、蘭無里、閣婆、西聾官,馬來西亞的單馬令、凌牙斯加、佛羅安、渤泥,斯里蘭卡的細蘭,印度的南毗、故臨,菲律賓的三嶼、蒲哩嚕,坦桑尼亞的層拔,等等。這充分表明,南宋時期,龍泉青瓷的外銷范圍就已遍及亞洲、歐洲、非洲三大洲,產(chǎn)品倍受各國君主和人民喜愛。法國人將龍泉青瓷命名為法國著名舞劇《牧羊女亞司泰來》中男主人公的名字“雪拉冬(Celadon)”,摩洛哥人稱其為“真世界最佳者”。
宋元時期,龍泉青瓷成為世界性商品,進一步拓展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根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和史料驗證,溫州、寧波和泉州是我國宋代龍泉青瓷向海外輸出的主要港口。如果以龍泉青瓷的發(fā)運港為基點劃分航線的分路,那么我國宋代龍泉青瓷外銷的航路則以浙江口岸為中心,分為南路與北路兩大航路?!盵8]101其中,“南路外銷航線分支較多,主要有東南亞和南亞航線、波斯灣航線、印度洋至佐法爾航線、印度洋至亞丁航線、印度洋至北非、東非航線”[8]102;北路外銷航線則“以溫州、寧波為起始港北上,途經(jīng)東海至朝鮮半島,最終到達日本”[8]103。元代瓷器貿(mào)易的航路主要分為南亞、波斯灣和阿拉伯群島、東北非三條航線[8]105。而明代,因實行海禁政策,處于甌江兩岸的龍泉窯漸居次要位置,而景德鎮(zhèn)瓷業(yè)則日益成為全國制瓷中心。
龍泉青瓷是迄今為止全球陶瓷類唯一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的項目,也是中國陶瓷史上窯業(yè)歷史最長、窯系范圍最廣、產(chǎn)品質量最優(yōu)、世界影響最大的瓷器。回顧龍泉青瓷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上財富源頭的歷史地位,新時代龍泉青瓷應更加大有可為、大有作為。麗水在融入“一帶一路”的重大機遇中要牢固樹立“文化品牌”意識,緊緊圍繞“麗水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始地”這張金名片做好深耕文章。正如麗水市委書記胡海峰同志所強調的,要深刻認識到青瓷文化是最亮眼、最具代表性的黃金品牌,是獨一無二的專屬標簽,也是最大優(yōu)勢和資源所在。最大程度地釋放“文化紅利”,一要致力瓷文化的“深化工作”,二要致力瓷文化的“物化工作”,三要致力瓷文化的“轉化”工作,振興歷史經(jīng)典,推動新動能供給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