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鑫
(陽煤集團壽陽開元礦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山西 晉中 045400)
開元礦井田位于沁水煤田西北端,井田內陷落柱發(fā)育,根據歷次地質勘探(包括物探)和歷年采掘工程揭露情況,井田內共發(fā)育陷落柱258 個,陷落柱密度9.2 個/km2,陷落柱規(guī)模大小不一,一般為圓形、橢圓形。
隨著煤礦開采逐步向深部發(fā)展,煤層賦存越來越復雜,地質構造的存在嚴重影響著礦井的安全高效生產,尤其是穿過斷層、陷落柱及其影響帶內的巷道支護是一個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1]。因此,要加強對陷落柱分布規(guī)律的研究及分區(qū)的預測,為礦井安全生產提供依據。
開元礦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的3903 工作面開采沁水煤田的3 號煤,3903 工作面采用雙“U”型布置方式,工作面面長230 m,走向長1 490 m。煤層埋深375~392 m,平均埋深385 m,煤層厚度為2.1~2.5 m。3903 繞道斷面為矩形,寬×高為5 m×2.8 m。切巷前方300 m 處煤體有一個陷落柱,大小達到65×80 m2,且陷落柱周圍煤層變薄,不足1.5 m,影響范圍達到16 000 m2,為避免對工作面回采造成影響,計劃做繞道避開陷落柱影響范圍。繞道位于切巷前方165 m 處,由于3903工作面瓦斯治理措施采用的是回風側接瓦斯管進行抽采,需要在抽采措施巷和回風巷之間每隔50 m 施工一條聯絡巷,但繞巷處施工聯絡橫貫間距較大,且位于構造區(qū)域,需要開掘大量的巖巷,施工工程量大、工期長,而且會產生大量矸石,影響工作面的銜接。為滿足工作面后方通風,需要對繞道進行高水材料巷旁充填,采用高水材料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術可將工作面由兩進兩回“雙U”布置方式調整為兩進一回“Y”布置方式。3903 工作面與陷落柱關系如圖1所示。由于3903 繞巷需進行沿空留巷,回采期間需受工作面超前支承壓力及大型陷落柱構造應力的影響,巷道布置必須避開陷落柱及回采側向支承壓力應力集中區(qū),使之處于應力降低區(qū)內[2]。3 號煤層頂底板巖性及綜合柱狀如圖2所示。
圖1 3903 工作面與陷落柱關系
圖2 3 號煤頂底板柱狀圖
圖2 3903 繞巷支護斷面
采掘活動會使原巖應力的平衡狀態(tài)受到破壞,同樣,在穩(wěn)定煤層中出現斷層、陷落柱等構造時,煤層頂板出現斷裂,導致應力傳遞出現阻隔,上覆巖層的部分重量會轉移到周邊的煤壁,使相鄰煤壁受力增加并出現內移現象,即應力集中及應力重新分布。有學者研究表明,隨著開采深度的增加,巖層壓力增長迅速,構造應力也隨之顯著增長,構造應力的方向性變得明顯,并且兩個水平構造應力的差值變化越來越大,導致應力場帶有明顯的方向性,給礦井巷道布置及煤炭開采造成了嚴重困難,且還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在大型構造區(qū)附近,必須考慮構造應力場的影響,尤其是水平構造應力的影響,研究顯示,最大水平應力通常為垂直應力的0.5~5.5 倍,如果不考慮構造應力對巷道的作用力,往往會造成巷道的失穩(wěn)破壞和工作面的壓架等,使礦井無法進行正常生產[3]。因此,必須對構造應力的影響、進行詳細分析,尋求合理的巷道布置和支護方式,保證巷道掘進和工作面開采期間的穩(wěn)定性。
從煤層柱狀可以看出,3 號煤層頂板是比較堅硬的砂巖,底板以泥巖、砂質泥巖為主,屬軟弱巖層,而且泥巖存在遇水容易膨脹的問題,位于陷落柱應力影響范圍內,受回采動壓影響,極易導致巷道底板底鼓現象嚴重,底鼓變形較大會使得巷道斷面迅速縮小,對工作面回采沿空留巷期間通風斷面影響很大[4]。因此如何有效控制3903 繞巷圍巖變形是保證回采的必要條件,掘進施工期間必須合理確定支護設計,減低圍巖的收斂速度及收斂量,同時確保后期在構造應力及回采側向支撐壓力的影響下,錨索、錨桿聯合支護能有效控制巷道圍巖變形量。
根據前文分析,構造應力對巷道的主要影響是水平應力較大,巷道圍巖的力學性質容易改變,所以構造應力場中巷道錨桿、 錨索聯合支護應采用高預緊力支護系統,變被動支護為主動支護。由于錨索的支護優(yōu)勢在于其高抗拉強度,但其抗剪強度卻很低,僅是其抗拉強度的1/5~l/10。由于錨索與孔壁之間的間隙很小,頂板巖層稍有移動,錨索就易受到剪切破壞,所以頂板支護必須錨桿配合錨索聯合支護,頂錨桿桿體選用抗剪切能力強、剛度大的,幫錨桿桿體選用抗拉伸能力強、延展率大的材料[5]。
3903 回風順槽設計幫錨桿的預應力矩為300 N·m,根據現場觀測及礦壓監(jiān)測分析,對于圍巖松軟段,加之后期風化、洗巷淋水等原因導致巖石破碎后,錨桿托盤無法緊貼巖面,造成錨固預應力降低,嚴重的會使錨桿徹底失效。
相比錨桿,錨索的強度、預緊力較大,而且長度可以是普通幫錨桿的兩倍,對于特殊地質構造所形成的松動圈的加固平衡拱承載能力也更大,巷道兩幫的煤體可以承載更大的應力,也可以很好地抵御圍巖變形。
針對以上情況,結合3 號煤頂底板巖性,3903繞巷支護設計為:采用錨桿、錨索、金屬網、W 鋼帶聯合支護。頂板支護方式: 使用長4.8 m 的五眼W 鋼帶,鋼帶上錨桿、錨索采取“五花”布置方式,排距0.8 m;兩幫支護方式:每幫布置3 根,間距為0.9 m,北幫(陷落柱幫)布置一至兩根幫錨索,形成“三花”布置方式。錨桿錨固力不小于120 kN,錨索預緊力不小于230 kN。3903 回風繞巷支護設計如圖3所示。
通過研究煤層頂底板巖性,使用高預緊力、高強度錨桿、錨索聯合支護,采用4.2 m 幫錨索加強煤幫支護強度,使得幫錨索通過圍巖松動圈深入煤巖層深部,及時變被動支護為主動支護[6],給圍巖一定的預壓應力,以約束巷道圍巖特別是煤幫的塑性變形,并使頂板的垂直應力轉移到巷道兩側煤體縱深,最終提高圍巖的抗變形能力。
簡單分析3903 工作面繞采期間的礦壓顯現規(guī)律,工作面推進至3903 繞巷處及其前后范圍內,工作面及巷道交叉處開始發(fā)生圍巖應力集中現象,存在局部頂板破碎及底鼓,工作面推進至繞巷后,在工作面后方20 m 左右,繞巷頂板下沉較為強烈,有明顯動壓現象。隨著工作面的推進,距工作面后方50 m 左右的范圍內,頂板下沉活動較前一階段緩和,但頂底板移近量持續(xù)增加,50 m以后,繞巷上覆巖層活動趨于穩(wěn)定。結合3 號煤工作面來壓步距一般為15~25 m 進行分析,隨著工作面的縮短,工作面來壓步距增大至25 m 以上,受采場關鍵層巖塊旋轉下沉影響,巷道圍巖變形較大,頂板下沉量明顯,但由于巷道頂幫支護合理,頂板和煤幫處于應力平衡狀態(tài),滿足了安全生產需要。
1)針對3903 工作面存在大型陷落柱,分析了構造應力對巷道布置及支護方式的影響,礦井深部構造應力主要是水平應力影響較大。
2)通過分析構造應力對巷道圍巖的影響,考慮到巷道圍巖變形量要求,采用了強度高、延展率好的錨桿和錨索進行聯合支護變被動支護為主動支護。
3)通過對工作面繞采期間的礦壓規(guī)律進行觀測,工作面推進50 m 以后,3903 回風繞巷上覆巖層活動趨于穩(wěn)定,合理的支護方式可以確保巷道頂板和煤幫變形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