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綜述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列數(shù)字、分類別、引資料、作詮釋、配圖表等。分析說明方法的作用,一要看用了怎樣的說明方法,說明了什么對象;二要看所用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體現(xiàn)了說明文怎樣的特點,這樣分析才透徹。
1.舉例子。能更加客觀地說明事物的特征,使抽象、復雜的事物變得通俗易懂。
2.打比方。能突出事物的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
3.作比較。用具體、熟悉的事物和抽象、陌生的事物進行比較,使讀者產(chǎn)生具體而鮮明的印象;或將兩種類別相同或不同的事物進行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
4.列數(shù)字。能準確地反映事實情況,體現(xiàn)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5.引資料。能使說明的內容更具體、充實、準確。引用典故和詩歌,可以使文章更具文采和趣味性。
6.作詮釋。能具體形象地說明事物的特點,便于讀者理解。
7.分類別。將說明對象按照一定標準劃分成不同的類別,條理清晰、層次分明,使人一目了然。
8.摹狀貌。進行狀貌摹寫,使說明對象更具體、生動。
9.配圖表。能使讀者更加直觀、一目了然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典例呈現(xiàn)
今別月宮去 采得月壤歸
◎馮 華 喻思南
①2020年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3000牛發(fā)動機工作6分鐘后,順利將攜帶月壤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huán)月軌道,成功實現(xiàn)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②點火起飛后,上升器經(jīng)歷垂直上升、姿態(tài)調整和軌道射入3個階段,進入預定環(huán)月飛行軌道。隨后,上升器將與環(huán)月等待的軌返組合體交會對接,將月球樣品轉移到返回器,后者將等待合適的月地入射窗口,做好返回地球的準備。
③據(jù)介紹,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面后,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之后就進入了“挖土”的工作模式。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采樣任務采用表鉆結合、多點采樣的方式,設計了鉆具鉆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模式。
④這兩種模式并不是同時進行。首先開啟的鉆取模式,鉆具鉆取主要獲得月面以下樣品。截至12月2日4時53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鉆取采樣及封裝。接著,機械臂表取裝置開始自動采樣并封裝,機械臂表取則主要獲得月球表面樣品,截至12月2日22時,經(jīng)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采樣,并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專家介紹,為確保月球樣品在返回地球過程中,保持真空密閉以及不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探測器在月面對樣品進行了密封封裝。
⑤為了順利完成采樣任務,著陸器隨身攜帶了鉆取采樣裝置、表取采樣裝置、表取初級封裝裝置和密封封裝裝置等“神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tǒng)副總設計師彭兢介紹,機械臂表取可以想象成類似人手的裝置,在腕關節(jié)設有兩個采樣裝置,很像挖土的鏟子;鉆具鉆取則可以鉆入月球內部,鉆取月壤巖芯。它們科學分工,精密配合,采取深鉆、淺鉆、“鏟土”“挖土”“夾土”等各種方式,采集月壤樣品并進行密封封裝。
⑥距人類上一次從月球采樣至今,已有40多年的時間沒有拿到新的月球樣品??茖W家表示,對月壤的研究不僅涉及月球本身,還包含太陽系空間物質和能量的重要信息。將月球的月壤等關鍵性樣品運回地面實驗室供科學家精準分析研究,有利于進一步了解月球的狀態(tài)、溫度、物質含量等重要信息,深化對月壤、月殼和月球形成演化的認識。
(選自《人民日報》2020年12月4日,有刪改)
借鑒
1.第⑤段中提到的“神器”具體指什么?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中詞語含義的能力。依據(jù)“為了順利完成采樣任務,著陸器隨身攜帶了鉆取采樣裝置、表取采樣裝置、表取初級封裝裝置和密封封裝裝置等‘神器’”,可知“神器”具體指鉆取采樣裝置、表取采樣裝置、表取初級封裝裝置和密封封裝裝置。
2.第③段畫橫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說明方法及作用的能力??忌私庹f明文常見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然后結合文章具體內容進行分析。根據(jù)“采用表鉆結合、多點采樣的方式”“鉆具鉆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模式”可知,畫線句子運用了分類別的說明方法,對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采樣的方式與模式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
專項訓練
“舌尖上的浪費”觸目驚心
◎段梅紅
①“民為國基,谷為民命”,中國文化中自古至今傳承著“民以食為天”的警訓。然而,當曾經(jīng)的貧窮、饑餓、匱乏與我們漸行漸遠,“吃”便被賦予了許多生理需要之外的社會功能,也有了諸多社會表現(xiàn),“舌尖上的浪費”就是其中一種。
②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聯(lián)合對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薩4個城市的366家餐飲企業(yè)開展了長達5年的追蹤研究,2018年底,發(fā)布了《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通過《報告》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食物浪費的嚴重程度已非“觸目驚心”四字所能概括。
③根據(jù)《報告》,我國城市餐飲業(yè)僅餐桌食物浪費量就高達1700萬~1800萬噸,相當于3000萬~
5000萬人一年的口糧。中國餐飲業(yè)食物浪費量為每人每餐93克,浪費率為11.7%。大型餐館的食物浪費量更大,因為這樣的場合往往是朋友相見、商務聚會的場所,點餐、就餐往往更注重“面子”。這類聚會還件有大量酒水消費,因而會減少對其他食物的食用,常常導致更為嚴重的食物浪費。據(jù)《報告》,大型餐館商務聚會類型的平均浪費率高達38%。
④校園也是浪費的“重災區(qū)”。各種供餐方式中,以盒飯浪費最嚴重,浪費量高達每人每餐216克,約占食物供應量的1/3,換句話說,1/3學生的盒飯被倒掉了。
⑤要知道,這只是“城市餐飲”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的浪費。其實在消費前的制作環(huán)節(jié),很多浪費行為已經(jīng)在廚房開始了。比如,不少烹飪食材其實只使用一部分;一些用于吊湯的食材大部分被丟棄;為了口感,極端挑剔地選用食材;為了賣相,很多食材只是入眼而非入口。
⑥如果繼續(xù)向前追溯,在食物進入市場流通之前,浪費已經(jīng)出現(xiàn)。據(jù)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統(tǒng)計,我國每年僅在糧食存儲、運輸和加工等環(huán)節(jié)造成的損失就在350萬噸以上。對此,《經(jīng)濟日報》曾報道,我國每年在糧食生產(chǎn)、流通、加工和消費環(huán)節(jié)產(chǎn)生的浪費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
⑦或許很多人還未意識到,餐桌浪費不僅意味著大量食物被扔掉,更意味著生產(chǎn)這些食物時所投入的大量淡水資源、能源、土地以及生產(chǎn)資料等的無效消耗。同時,處理這些廚余垃圾也將給城市帶來巨大的環(huán)境壓力。如果我們能夠減少或避免浪費食物,那么,每年就會有250萬億升的淡水、113億千瓦時的電力、18919平方千米的森林重新回到我們身邊。
⑧如果美食不可辜負,那么食物就是我們與自然最近的紅線,我們有千萬種理由讓每一粒米、每一葉菜都能最終固于廚房和餐桌。
(選自《百科知識》,有刪改)
訓練
文章主要運用了哪兩種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請列舉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姚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