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穎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中的一部佳作,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一部杰出的代表作。其簡潔文雅、字字皆玉的語言,使得該作品成為文學語言藝術寶庫中的難得瑰寶。魯迅先生評價《紅樓夢》“打破了傳統(tǒng)的觀念和寫作方式”,作者曹雪芹付諸畢生心血,用傳神的筆法為后世留下了一部生動的封建晚期貴族生活史、崩塌史。本文主要基于人物語言個性分明、人物描寫精簡傳神、俗諺改造貼近生活、富含詩性雅俗共賞、渲染氛圍長于塑境和諧音雙關意趣深遠六個角度,探究《紅樓夢》的語言藝術特色。
一、人物語言個性分明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作者要想塑造出生動鮮活的人物,就必須從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著手,而語言最能展現(xiàn)一個人物的內在靈魂。《紅樓夢》在語言的運用上有著極高的造詣,作者曹雪芹在語言處理上,會根據(jù)人物的不同身份和性格,賦予其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讓每一個人物不只停留在紙面,而是立體的、充滿個性的,能夠直接呼應實際生活中的特定人。
首先,不同身份人物的語言特色。《紅樓夢》中包含諸多不同身份的人物,如貴族青年、村婦、封建家長等,他們各自的語言表達方式均存在差異。劉姥姥是其中最典型的一個。作者將劉姥姥的身份定位為在賈府討財物的老寡婦,賦予人物獨特的語言風格,使讀者對這一人物產生了深刻印象。比如,劉姥姥剛進賈府的時候,因為要給女兒和女婿準備一些過年的禮物,但又不好意思開口要錢,所以才會說出“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來?打發(fā)咱們作煞事情來?只顧吃果子咧?!薄罢摾斫駜撼醮我姽媚棠?,卻不該說,只是大遠的奔了你老這里來,也少不的說了?!边@些質樸的語言包含了底層勞動階層的樸素思想意識,與鄉(xiāng)村老婦人當前的社會地位及心理,幾乎是一致的。醉金剛倪二是一副市井無賴的模樣。當他知道賈蕓有難時,立刻對其說“不妨不妨,有什么不平的事,告訴我,替你出氣”,以此來顯示自己的正氣凜然、俠肝義膽,甚至還揚言“管叫他人離家散”。這些語言的表達既是市井人物極力尋求存在感的側面體現(xiàn),也是作者對各種人物形象的精準把握。
其次,不同性格特征的語言特色。王熙鳳這一人物的性格是既圓滑又惡毒。在賈瑞試圖勾引她的時候,她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的情緒,反而一邊用“果然你是個明白人,比賈蓉、賈薔兩個強遠了”這種語言來贊美賈瑞,一邊努力思考脫身的辦法。可賈瑞始終沒有放棄,在賈瑞一直糾纏她的時候,她就已經(jīng)準備好了應對方法。從王熙鳳所說“大天白日,人來人往,你就在這里也不方便。你且去,等著晚上起了更你來,悄悄的西邊穿堂等我”這句話中,便可看出她縝密的心思。通過表明賈蓉、賈薔不了解人心,再與賈瑞約定稍晚見面,如此便可以使賈瑞的戒心淡化幾分,這才導致賈瑞落得個身死道消的下場。另外,還有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薛寶釵的順從、探春的刺玫瑰、晴雯的暴躁等性格特點,都被作者富有個性化的文字勾勒得淋漓盡致。
二、人物描寫精簡傳神
對人物的描寫,作者通常都會從外貌、神態(tài)、動作等著手,用于表現(xiàn)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動立體。真實貼切的描寫甚至還能從側面顯示出一個人的身份地位。雖然《紅樓夢》中對人物的描寫甚多,但作者并沒有用連篇累牘的方式,而是僅憑借幾個關鍵字眼便將形象各異的人物傳神地呈現(xiàn)給讀者,如此精簡而生動的寫法,在《紅樓夢》中隨處可見。在第六回“賈寶玉初試云雨情,劉姥姥一進榮國府”中,當劉姥姥走至容府門前“便不敢進去”,只是“蹭到角門前”。此處用到的“蹭”字,讓劉姥姥這一人物形象的神韻盡顯。劉姥姥本是一個飽經(jīng)風霜的老寡婦,因為女婿祖上與賈府王夫人的父親相識,又同姓王的緣故,在借著“一處做官”的機緣巧合之下變成為了“本家”。在王狗兒一家無以為計的情況下,劉姥姥只得忐忑地來到賈府期望得到救濟。劉姥姥本是未見過世面的鄉(xiāng)下老婦人,而且多年未曾與賈府有來往,因此走進賈府后才處處好奇,將自己的土氣展露了出來,“蹭”字恰恰是其當下“不敢”心態(tài)的行為外化。之所以“不敢”,一方面是因為她出身農家,身份地位懸殊帶來的怯懦;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她意圖攀附富貴之家時心中的惶恐與忐忑。因此,單憑一個“蹭”字,便讓讀者通過動作情態(tài)了解到劉姥姥的身份地位及其所思所想。《紅樓夢》在語言表達上的豐富和強烈的表現(xiàn)力是顯而易見的,讓人讀后不禁贊嘆。
三、俗諺改造貼近生活
《紅樓夢》主要展現(xiàn)的是封建大家族的日常生活,這種生活看似富貴,實則暗潮涌動。為了讓讀者能夠借助故事情節(jié)了解到當時的社會狀況,作者采用了生活化的手法來處理寫作語言。語言生活化,其本質就是在符合現(xiàn)實生活實際的前提下,選擇一種很容易理解、更有活力、更加立體的語言形式。生活化的語言可通過利用民間諺語、歇后語來增強表達效果,也可通過口語化的表達,讓語意通俗易懂。
首先,諺語與歇后語的應用。在第六十五回尤三姐同賈珍、賈璉怒罵的場景中,作者便用到了“清水下雜面,你吃我看見”“你別油蒙了心”“見提著影戲人子上場,好歹別戳破這張紙兒”“偷來的鑼兒,敲不得”等,從這一系列俗語中可以看出尤三姐對封建貴族男人的輕蔑態(tài)度。無論是畫面感還是性格都有極強的感染力,尤其是在刻畫人物形象方面,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次,口語化表達。作者在描寫老奴醉酒的場景時,通過“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爺去。哪里承望到如今生下這些畜生來!”“我什么不知道?咱們?胳臂折了往袖子里藏?”等語言,在老奴痛罵的過程中將這一人物居功自傲的形象呈現(xiàn)出來。這段話未加任何修飾,完全就是根據(jù)真實生活的口語化表達,但最終呈現(xiàn)的整體效果非常富有藝術性。諸如此類生活化的語言表達形式,在《紅樓夢》中的分布非常廣泛。
四、富含詩性雅俗共賞
雅俗共賞是《紅樓夢》語言特色得以形成最為關鍵的要素,目的是讓更多的人能夠理解人物、看懂情節(jié),從而產生情感層面的共鳴。因此,整部小說都是用白話來書寫的。為了營造濃郁的文化氣息,作者引用了諸多詩詞曲賦、歷史典故,大大增強了作品整體的文學性?!笆腺省薄⒔鹆晔O判詞、燈謎額聯(lián)、螃蟹詩、詠白海棠等內容讓人目不暇接,不但對故事展開、人物塑造都有著積極的影響,而且可以被視為具有鑒賞價值的、獨立的文學作品。由于《紅樓夢》的古代漢語特征顯著,因此成為提高讀者文學修養(yǎng)的有力素材。
首先,詩詞曲賦的引用?!都t樓夢》中包含諸多引文摘句,如“雛鳳清于老鳳聲”“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十里荷花,三秋桂子”等等,數(shù)目之多難以計算。這些引文摘句的核心價值在于,既要與作者所描述的具體情景相互照應,又能輔助塑造人物形象、刻畫人物性格,同時還有一定關鍵線索隱藏其中,讓讀者在細細品讀后,能夠預見人物的命運,以及人物塑造的審美藝術效果。此外,在《紅樓夢》中,作者立足于人物視角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佳作,使讀者領略到“佳人”的高雅風韻。在所有的兄弟姐妹中,林黛玉是最能表現(xiàn)出文雅特點的人物。比如,在第二十六回中,她擔心寶玉遭到訓斥,便著急地前去探望,誰知卻被丫鬟晴雯拒之門外,于是在第二十七回中,她傷心欲絕地吟誦道:“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這就是久負盛名的《葬花吟》。林黛玉看似是在感慨花落,實則是將自己寄人籬下、無父無母的凄慘生活,通過作詩的方式刻畫得淋漓盡致。再如第七十回,眾姐妹要重修詩社,林黛玉寫下《唐多令》,“漂泊亦如人命”,用這句話來抒發(fā)自己流離漂泊的悲傷心境。在此,作者并未用太多的語言來描述林黛玉當時的心情、處境和遭遇,而是用一首優(yōu)美的詩句來描述,既可以加深林黛玉的才女形象,又可以讓讀者感受到小說語言的詩性文雅。
其次,歷史典故的引用。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引用的歷史典故頗多,如東施效顰、孔雀東南飛、僧圓則傳、埋琴稚子、蕉葉覆鹿、開辟鴻蒙、司馬牛之嘆等等。作者利用不同時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典故,來暗喻小說中的故事情節(jié),這對人物形象塑造、性格特征刻畫、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五、渲染氛圍長于塑境
《紅樓夢》在繼承中國古典小說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基礎上,進行了一次“塑境”的創(chuàng)新。在小說中,環(huán)境是塑造人物個性、推動人物行為的空間,反映了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現(xiàn)實和發(fā)展趨勢。因為典型的環(huán)境描寫,在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時代氣氛、表現(xiàn)社會時代背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在小說中,塑境是一個必不可少的要素。通過塑境,讀者能加深對作品內容、核心要義的理解,從中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都t樓夢》長于塑境的表現(xiàn)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烘托氛圍,通過詩意的方式將人物所處環(huán)境表現(xiàn)出來;另一方面把前人的詩詞曲賦意境直接引入內容中。在第十一回,描寫鳳姐兒帶著婆子丫頭、寧府婆子媳婦們進入會芳園偏門時這樣寫道:“黃花滿地,白柳橫坡……羅綺林,倍添韻致?!贝硕尾捎民壩牡木渥有问?,全景式地描寫出會芳園的景致,為讀者呈現(xiàn)一幅綿麗而隆重的畫面。一片黃花遍地,紅葉高懸,讓景致充滿了詩情畫意,那絢爛的秋色,帶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會芳園里的菊花、楊柳、青藤、石縫間的清流、隨風飄動的紅葉、悅耳的笛聲、漫步的少女等景致交織在一起,若細細品味便會感到會芳園的清幽與明秀。作者將此種難以形容的意境描寫得栩栩如生,他僅是用了幾十個字,便將復雜的場景描繪了出來,一字一句都是其非凡才華的體現(xiàn)。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之一,就是可以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更快地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并投入作者營造的意境氛圍中,讓身處在不同空間的讀者也能產生情感共鳴,使其感到更加濃厚的詩意和豐富的內涵。
六、諧音雙關意趣深遠
《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雙關”的解釋是:“修辭方式,用詞造句時表面上是一個意思,而暗中隱藏著另一個意思?!彼^“諧音雙關”,指的是利用同音和近音的形式組成的雙關。諧音雙關的使用,既能讓語言表達更加含蓄、幽默,又可以在故事情節(jié)中發(fā)揮隱喻的作用?!半p關”在《紅樓夢》中的應用非常廣泛,不管是在主題、情節(jié)、人物姓名、人物對話中,都包含大量的雙關語,使得整部小說都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對讀者又有著無窮的吸引力和無法言說的凝重之美。《紅樓夢》中諧音雙關的應用,一方面是為了適應文學修辭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為了躲避“文字獄”。當然,這也需要作者具備足夠扎實的文學功底,否則刻意制造諧音雙關,很可能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成為一種文字游戲。
在《紅樓夢》中,名字的諧音和雙關是最常見的。取名藝術也是該作品的一大藝術特色,甚至在中國古代小說史上都罕見。書中的人物角色眾多,且每個人物都對應一個凸顯個性的名字,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取名的高超技巧。人物的命名,不僅與其身份、行為、性格、命運等因素密切相關,更與《紅樓夢》的整體故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甚至成了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關鍵因素。比如,甄士隱的諧音是“真事隱”,賈雨村的諧音是“假語存”。如果將賈雨村的真名叫作“賈化”,那么就與“假話”諧音。這兩個人的名字,其實都是曹雪芹《紅樓夢》創(chuàng)作手法的根本體現(xiàn),即把真實的情況“隱”掉,再虛構出“假”的事物。這兩個人的名字,既反映了他們的個性特征,又隱含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和創(chuàng)作風格。另外,作者在塑造人物時,一方面要使人物在性格所設定的情節(jié)中活動,另一方面也要向讀者揭示其性格的邏輯軌跡,為了處理好這種矛盾,作者應用了暗示的方式。比如,薛寶釵在元宵節(jié)時寫的春燈謎里面有一句“恩愛夫妻不到冬”,與謎底“竹夫人”的情形相吻合,同時也暗示了寶釵的結局。因此,賈政一聽,以為是“讖語”,頓時充滿疑惑。《紅樓夢》中的大量暗示手法,既體現(xiàn)了曹雪芹在小說結構上的造詣,又成為研究八十回以后佚稿的一個重要參考。
綜上所述,《紅樓夢》以生動的語言來塑造出多種人物形象,并沒有應用長篇大論的解說和冗長的形容詞,而以極為內斂含蓄的語言,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入手,來描繪人物的個性和心理動態(tài)。同時,作者還擅長用簡潔的語言把故事情節(jié)、人物心理、多彩場景、情生動景等描寫得淋漓盡致。可以說,《紅樓夢》具有豐富的語言表現(xiàn)力、獨特的語言效果,也正是這些獨具特點的語言表達方式,造就了該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