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
在很多人眼中,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笨”老師,但一路走來,我這個“笨”老師也下過一番“笨”功夫,這“笨”功夫也算是我做教育的一種姿態(tài)吧。
“笨笨”地做,注意教育小細節(jié)
為了讓孩子們在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內掌握豐富的知識,我會查閱一篇篇文章、一本本書,然后記在課本上,用在課堂上;為了向學生推薦名著、整理知識點,我會將不同版本的圖書都找來,一一閱讀與比較;學生之間出現(xiàn)矛盾時,我?guī)缀醪徽壹议L,而是花時間逐個找學生談話解決;談話中,我會慎重思考,小心道來,以免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每期的“優(yōu)秀生”都由我親自設計頒獎詞,頒獎詞或長文或短詩,形式不一。
七年級開學第一天,班級的每一個孩子都會收到一份我親手送出的“開學禮包”,里面有我寫的《致家長的一封信》、學校作息時間表、桌貼、座貼和我設計并打印的“開學護照”。
“開學護照”中包含“開學寄語”“中學生行為規(guī)范”“我愛校園”“我愛老師”“我愛班級”“我愛閱讀”“我愛第二課堂”等活動的蓋章處。學生每完成一個活動,都會得到我加蓋的一枚精美印章,得到8枚印章的同學將獲得一份新學期的小禮物。
“開學護照”是一份富有創(chuàng)意的紀念品,是學生三年學習時光的見證?!白o照”上的每一個活動、每一枚印章、每一句寄語都體現(xiàn)了學校和班級的文化,都在講述校園里溫暖的人和事。
“笨笨”地磨,教育才能出“味道”
2005年剛參加工作時,年輕的我經驗不足,就悄悄地看老教師的課本和備課本,學習和研究他們的教學方法和思路。我每周都去聽四五節(jié)其他教師的課,觀摩學習,虛心向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遇到公開課任務,我總是搶先報名,認真?zhèn)湔n,耐心傾聽每一位聽課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回來之后再反復打磨。雖然缺乏經驗,但我堅信,教學需要“體會”,慢慢“琢磨”,就能逐漸“上手”。
我喜歡讀書、寫文章,于是帶領學生大量讀書,以讀促寫,以寫促讀,以讀促讀。十二三歲的學生喜歡動手,我就讓學生每周寫兩三篇日記或讀后感,附上圖畫,讓表達由單調、枯燥變?yōu)樯鷦佑腥?。學生說他們喜歡這樣的作業(yè);家長們也說,這樣的作業(yè)有情、有智、有意義。就這樣,學生的美好情懷透過字里行間展現(xiàn)出來,他們漸漸愛上了寫作。
后來,我們還編輯了班級電子文學報《問渠》,有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問渠》后來還成為學校的文學報。
“笨笨”地放手,讓學生飛得更高
2014年,我有了新的成長——做班主任。如何讓學生更好地成長呢?我開始動腦筋想辦法。
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我將班級分成“行政部”“秘書部”“衛(wèi)生部”“執(zhí)行部”四大管理部門,實行“崗位聘任制”,讓每個學生都按月領“優(yōu)秀券”,有自己的崗位,成為班級的主人。聘用期結束后,我會根據其在職時的表現(xiàn)“續(xù)聘”或“解聘”。這樣的靈活評價,既能保證公平又能提高效率。
可到手的“優(yōu)惠券”該怎么花?我征求學生的意見。
孩子們進行了新一輪的討論,最終決定,大家都要用自己的“優(yōu)秀券”支付班級內部的一些“費用”,比如“租”桌椅,繳納借書的“押金”和違紀的“罰金”,還可以將“收入”存入班級“存折”或是向班主任申請“貸款”。
這套制度讓學生明確了班里的獎懲規(guī)則,讓他們懂得,遵守規(guī)則、勤奮努力就有受到獎勵的機會。
在我“束手無策”時,學生會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我“模棱兩可”時,學生會明確表態(tài)。做個“笨”老師真好!
“笨笨”地回眸,愛是你我相伴
在“慢慢磨”的過程中,師生關系也悄悄發(fā)生了變化。一有時間,孩子們就喜歡和我在一起聊天、說笑話、講故事、做游戲,我也會談我的求學經歷,講我出過的洋相、流過的眼淚和留下的遺憾。
“你真是個‘笨’老師!”學生說。
是的,我很“笨”。與孩子們在一起,我好像又回到愛哭愛笑、不藏不掖的年齡,回到了童年時光。
那年五月,我們相約去野營。大熱的天,五十多人沒有一人喊苦叫累。我們一起頂著烈日支帳篷,自己的忙完了,就去幫別人。當安插好所有帳篷、整理好床褥、收拾好行李后,大家都特別開心。
落日的余暉漸漸散去,奔波忙碌了一天的我們架起篝火燒水做飯。孩子們爭相送上精彩節(jié)目,搶著幫家委會的叔叔阿姨烤串。在熊熊篝火映照下,在大山深處,伴著晚風和滿天星輝,我們盡情地跳起了“兔子舞”,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由衷的喜悅。
晚會快要結束時,孩子們小心翼翼地端出一個大蛋糕,對我說:“老師,生日快樂!”
原來,那天是我的生日。我忘了,他們卻記得。33歲的我被深深感動了,哭成一個孩子,他們卻反倒像大人一樣為我送上擁抱。
是的,“笨”老師很笨,苦累多一些,時間長一些,卻溫暖了學生,也溫暖了自己。
一天,我坐在學生中間談笑風生,來教室尋我的同事竟然沒有發(fā)現(xiàn)我。經一個孩子提示后才看到我,同事愣了一下,隨即哈哈大笑道:“好一個大孩子啊!”
孩子們笑了,我也笑了,在學生面前,我愿意永遠是個“笨笨”的老師,一個“大孩子”。
(責任編輯: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