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虹瑜 楊天春
摘 要 目的:研究阿托品散瞳對各種年齡及不同進展期的近視患者的屈光度的影響,探索阿托品散瞳驗光的適宜時機。方法:將100名近視患者分為A組(進展時期≤3個月)和B組(進展時期>3個月),觀察對比組內采取小瞳驗光、復方托吡卡胺散瞳驗光和阿托品散瞳驗光時的屈光度。結果:A組的所有年齡患者和B組13歲以下的兒童患者,在阿托品散瞳后驗光與小瞳驗光和復方托吡卡胺散瞳驗光的屈光度在統(tǒng)計學上具有明顯的差異(P<0.01)。B組13歲及13歲以上患者阿托品散瞳后驗光與其他兩種驗光的屈光度相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建議進展時期≤3個月的所有近視患者和進展時期>3個月的13歲以下的兒童近視患者采取阿托品散瞳驗光。
關鍵詞 阿托品散瞳 驗光 近視 屈光度 進展時期
中圖分類號:R778.2; R778.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22)03-0039-03
Effect of atropine mydriasis on the diopter of myopic patient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progression and various ages
YANG Hongyu, YANG Tianchun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Ciyun Hospital of Jieyang City, Jieyang 52203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tropine mydriasis on the diopter of myopic patients at various ages and different stages of myopia and to explore the appropriate time for atropine mydriasis optometry. Methods: One hundred myopia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3 months of progression) and group B (>3 months of progression). The diopter was compared among small pupil optometry, compound tropicamide mydriasis optometry and atropine mydriasis optometry. Results: The diopter of children of all ages in group A and under 13 years of age in group B determined by the three optometry methods all showed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iopter of the children aged 13 and over in group B after atropine mydriasi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wo optometry (P>0.05). Conclusion: It is recommended to adopt atropine mydriasis for all patients whose myopia have progressed for ≤3 months and for children under thirteen years of age whose myopia have progressed for >3 months.
KEy wORDS atropine mydriasis; optometry; myopia; diopter; period of progression
我國近視眼患者不僅發(fā)病年齡偏低,而且患病率逐年上升。近視的發(fā)展,是從假性近視到混合性近視再到真性近視。近視發(fā)生后若不注意矯治,患者的屈光力會進一步增加,合理的矯正可以控制度數(shù)進一步加深。目前,矯正近視的主要方法是配戴合適的眼鏡,驗光則是其前提條件。臨床上常采取小瞳驗光、復方托吡卡胺散瞳或阿托品散瞳驗光。近視患者一般每半年進行一次視力檢查,對于近視患者選擇哪種驗光方法還沒有明確的結論。本研究主要分析不同年齡、不同進展時期近視患者不同驗光方法的結果,探討阿托品散瞳對不同年齡、不同進展期近視患者屈光度的影響,進一步探討阿托品散瞳驗光的適宜時機。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在眼科門診接受檢查的100例(200只眼)6~18歲近視患者,其中男53例106眼,女47例94眼。按視力降低時間(最近2次驗光間期或初診首次視力下降時間)分為A組(50例100眼)和B組(50例100眼)。A組:近視進展時期≤3個月,男26例,女24例;年齡6~18歲,平均年齡(12.15±2.89)歲;屈光度(-2.66±2.01)D;B組:近視進展時期>3個月,男27例,女23例;年齡6~18歲,平均年齡(12.78±1.94)歲; 屈光度(-2.70±1.95)D。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等效球面鏡-0.50 d~-6.00 d;矯正視力≥1.0的雙眼近視患者;年齡6~18歲;受試者都理解測試程序和與測試相關問題,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患有器質性眼病、閉角型青光眼、斜視等疾病和(或)有該類型疾病家族史者。
1.3 治療方法
詢問病史,用國際標準視力表對視力進行檢查,采用Hirschberg角膜反射法和遮蓋法檢查眼位,使用非接觸眼壓計對眼壓作出檢測,使用裂隙燈顯微鏡對患者的屈光間質進行檢查,用前置鏡查眼底,對眼部器質性病變再次進行排除。驗光時先測右眼,再測左眼。先進行計算機自動驗光,然后用條形光檢影鏡對所有近視患者進行視網(wǎng)膜檢影驗光,以檢影結果為基準判斷屈光度。各患者均在第1日進行小瞳驗光,并對屈光度進行記錄;用5 g/L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進行散瞳,間隔15 min滴眼1~2滴,前后共3次,滴完45 min后開始驗光,記錄屈光度;第2日開始1次/d,連續(xù)3 d用10 g/L阿托品眼用凝膠涂眼,第4日再進行驗光,將此時屈光度也給予記錄。將不同年齡近視眼3種驗光的屈光度進行記錄統(tǒng)計。3種驗光檢查都是由同一名富有經(jīng)驗的眼科醫(yī)生進行。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A組各年齡段3種驗光情況
A組各年齡段患者采取復方托吡卡胺散瞳后驗光和阿托品散瞳后驗光所得屈光度數(shù)值均低于小瞳驗光,且阿托品散瞳后驗光屈光度低于復方托吡卡胺散瞳后驗光(表1,均P<0.01)。
2.2 B組各年齡段3種驗光情況
B組13歲以下的兒童患者,阿托品散瞳后驗光與其他兩種驗光的屈光度在統(tǒng)計學上具有明顯的差異(表2,均P<0.01)。而13歲及13歲以上患者阿托品散瞳后驗光與其他兩種驗光的屈光度相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近視的原因復雜多樣,遺傳、視覺環(huán)境和行為因素通常被認為是近視發(fā)展的主要原因[1]。學生課業(yè)負擔重和電子產(chǎn)品的廣泛使用,在長時間的近距離用眼下,睫狀肌呈持續(xù)性收縮,長時間使用眼睛和過度使用調節(jié)會導致睫狀肌發(fā)生痙攣,調節(jié)反應減弱,調節(jié)延遲,并誘導視網(wǎng)膜中某些神經(jīng)遞質或生長因子的產(chǎn)生,造成眼軸的異常增長,從而導致近視的發(fā)生和發(fā)展[2]。
視遠時睫狀肌處在一種放松狀態(tài),使得晶狀體懸韌帶保持著某種張力,在懸韌帶牽引之下,晶狀體外形相對平坦。當視近物時,睫狀肌處于收縮狀態(tài),跟隨著晶狀體懸韌帶處于松弛,晶狀體因彈性作用而凸出,其前表面曲率增大,增加了眼睛的屈光力。阿托品是目前最常見的睫狀肌麻痹劑之一,是一種M型受體阻滯劑。它能阻斷副交感神經(jīng)的興奮性,影響睫狀肌和瞳孔括約肌,可有效緩解平滑肌痙攣,麻痹睫狀肌,抑制眼調節(jié),使瞳孔擴大,防止在近視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過度調節(jié)作用,并能增加晶狀體懸韌帶的張力,使晶狀體厚度變薄,降低屈光度,進一步控制近視的進展[3-4]。
通過對本文中表1、表2數(shù)據(jù)的分析表明:兩組患者阿托品散瞳或復方托吡卡胺散瞳后驗光所得屈光度值均低于小瞳驗光的屈光度,并且阿托品散瞳后驗光的屈光度比復方托吡卡胺散瞳后驗光的屈光度更低,證明阿托品可更加有效地降低近視屈光度,與相關研究結果相一致[5-6]。兩組13歲以下患者給予阿托品散瞳后驗光分別與復方托吡卡胺散瞳后驗光、小瞳驗光的屈光度進行比較,差異均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近視進展時期≤3個月的13歲以上近視患者,阿托品散瞳后驗光的屈光度分別與復方托吡卡胺散瞳后驗光、小瞳驗光的屈光度之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近視進展時期>3個月的13歲及以上的近視患者,阿托品散瞳和復方托吡卡胺散瞳對于降低屈光度的程度無明顯差異(P>0.05)。
從以上結果可以推斷,近視進展(或發(fā)生)時期≤3個月的各年齡段近視患者和近視進展(或發(fā)生)時期>3個月的13歲以下的近視患者都可能有調節(jié)性近視的存在,在這種情況下采取小瞳驗光或復方托吡卡胺擴瞳驗光,對于結果可能造成較大偏差,可能會導致近視的檢查結果高于實際結果。因此,對于這些階段的近視患者,應用阿托品作為睫狀肌麻痹劑進行散瞳驗光,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驗光所得的屈光度將會更加精準。因此建議,進展時期≤3個月的所有近視患者和進展時期>3個月的13歲以下的兒童近視患者均應采取阿托品散瞳驗光。
參考文獻
[1] 李曉晶, 王雁, 吳雅楠, 等. 角膜前、后表面像差在近視及近視散光人眼中的分布特點及補償機制的初步研究[J].中華眼科雜志, 2016, 52(11): 840-849.
[2] 李國平, 吳建峰, 丁美華, 等. 谷氨酸與NO-cGMP信號通路在近視發(fā)病中的作用[J]. 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 2016, 18(7): 440-442; 445.
[3] 葉勇, 歐陽浪, 陳紅茹. 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膠治療青少年低度近視的臨床效果[J]. 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9, 26(2): 143-146.
[4] 孟瑞. 0.01%阿托品控制近視進展有效性分析[J]. 中外醫(yī)療, 2020, 39(1): 96-98.
[5] 鄧升. 術前應用阿托品眼用凝膠治療惡性青光眼患者的臨床效果[J]. 黑龍江醫(yī)藥, 2020, 33(3): 611-612.
[6] 葉志桃, 鐘穎, 李榮需. 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與阿托品眼膏治療青少年假性近視的臨床效果分析[J].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20, 14(7): 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