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雅寧
摘 要:近年來,許多優(yōu)秀的青年油畫家開始接替老一輩油畫家的藝術責任,為南方風景繪畫群體的后續(xù)發(fā)展提供幫助。自此,南方風景青年油畫團隊正式形成。這些畫家通過找尋廣西當地的山水風景來進行實地寫生,著力打造有地域內涵、有精神傳遞的青年油畫團隊。其中,孟遠烘、藍學會、謝克安三位畫家的作品集中表達了南方風景繪畫群體中青年畫家對生活和自然的敬畏,他們立足于廣西的地理風貌和人文歷史,形成了獨特的群體性風景繪畫特征。
關鍵詞:南方風景油畫;青年油畫展;地域性
21世紀初,美術評論家、畫家蘇旅先生將廣西熱愛風景的畫家們號召起來,形成了南方風景繪畫群體。該群體承載了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文化生特色和民族風格,他們的作品展現了該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近年來,在張冬峰等人的引領下,南方風景青年油畫團隊(簡稱南青隊)正式形成,這是南方風景繪畫群體發(fā)展出的一個年輕的分支。在近期舉辦的“2020南方風景·青年油畫線上作品展”中,藍學會的“靜臥漁港”系列作品和謝克安的“松樹圖”系列的風景油畫成為了南青隊作品的典型代表。
一、南青隊的組成背景:老一輩的藝術指引
畫家張冬峰作為南方風景繪畫群體的代表人物之一,堅持致力于風景油畫的創(chuàng)作,他筆下的南方風景畫成為中國當代風景畫的標志之一。以他為代表的南方風景繪畫群體的藝術家們立足于廣西的地理風貌和人文歷史,形成了獨特的群體性風景繪畫特征。從創(chuàng)作結果上看,他們的畫作整體較為溫和,并非某些現代油畫那般,制造出夸張、耀眼的線條,而是更多地保留了中國畫的寫意精神。他們多以廣西獨特的喀斯特地貌或者南方特有的溫潤、寧靜的鄉(xiāng)土生活為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在此基礎上,一群以高校教師和藝術精英為主的青年人被吸引而來,他們從2016年至今一直堅持著南方風景題材的油畫創(chuàng)作,形成了南方風景青年油畫團隊,簡稱南青隊。與老一輩的藝術家相比,廣西年輕藝術家所處的社會語境以及自身的知識結構和審美趣味都有了新的變化,這使得他們創(chuàng)作風景畫也與之前大有不同。一是表現為對社會景觀的呈現,二是呈現出轉向個人、轉向內心的傾向[1]。
隨著南方風景青年藝術家主題性創(chuàng)作的不斷深入,其各自有了較為擅長的繪畫題材,并由此延伸出了一系列的繪畫主題。其中,孟遠烘擅長的沙灘題材、藍學會擅長的漁港題材和謝克安擅長的植物題材具有較強的藝術表現力。
二、沙灘上的時代:孟遠烘心中的遠方
畫家孟遠烘1976年出生于廣西賀州,1998年本科畢業(yè)于廣西藝術學院美術系油畫專業(yè),2008年廣西藝術學院油畫碩士研究生畢業(yè)。他善于將歐洲油畫的特點與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特點相結合,繪制具有中國意味的油畫。在創(chuàng)作中,他注重細節(jié)對整體畫面的影響。在對畫面的背景進行處理時,多使用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處理方式。其中,他的“沙灘上”系列作品入選了中國油畫學會主辦的《可見之詩——第二屆中國油畫寫生作品展》。這也是他藝術創(chuàng)作的新起點。
“沙灘上”系列作品囊括了現代女性在沙灘上的種種奇遇。畫家以極具現代特征的女人體為創(chuàng)作對象,不僅對她們所攜帶的度假物品進行了描繪,而且對她們身穿的現代泳裝進行了描繪(圖1)。從孟遠烘2018年—2021年持續(xù)三年的沙灘題材創(chuàng)作中不難發(fā)現,其作品在色調上有著一定的改變,逐漸從朦朧的綠灰色調轉變?yōu)槿岷偷狞S灰色調,而且更加注重畫面細節(jié)部分的過渡處理,遵循了藝術創(chuàng)作與現實相結合的原則。
以往的畫家在進行沙灘題材的繪畫創(chuàng)作時大多會將繪畫主體定為沙灘上遠距離的人群,具體體現在將對遠方人物輪廓的塑造和對天空的描繪,形成遠近結合的視覺對比,進而將海邊沙灘的藝術形象完美地呈現給大眾。但是這種傳統(tǒng)的沙灘題材畫作帶給欣賞者的大多是審美上的疲勞和視覺上的平凡,因為這與照片中的海邊“天然浴場”似乎鮮有分別,缺少了一定的審美體驗。而孟遠烘的作品能夠從眾多的沙灘題材創(chuàng)作中脫穎而出,讓人眼前一亮,這正是其給大家?guī)淼闹匾獌r值之一。
觀賞者走近這些作品,看見它們第一眼的時候不免會產生疑惑,這幅畫所描繪的場景究竟是何地?為何這些女性的穿著如此之輕盈?經過仔細端詳便可發(fā)現,這些閑適地俯趴和側倚在地上的女性是在沙灘上享受愜意的休閑時光。這種含蓄的創(chuàng)作手法拋棄了開門見山的主題輸出,讓欣賞者能夠自如地以思考為前提產生多樣性的審美感受??梢哉f,這一系列作品為沙灘題材的油畫創(chuàng)作提供了一個新的創(chuàng)作角度。
在整幅畫面中,優(yōu)美女人體占據了較大畫幅,成為藝術家重點塑造的對象。因此,本文對“沙灘上”系列作品中的女人體形象為典型進行分析。無論是平躺、側倚、俯趴還是直立,這些女人體不約而同地具有典型的微胖美特征。她們或許是同一人,或許是不同人,但都具有中華女性優(yōu)美的曲線和健康的膚色,充分展現了東方女性勻稱柔美的形象。除此之外,孟遠烘還著重描繪了身著泳衣的現代女性形象,展現出鮮明的時代性特征。這些慵懶閑適的女性形態(tài)像是在側面訴說現代女性的樂觀心態(tài),即她們能夠在工作、家庭等壓力之下做回自己,享受獨特的個人時光,其散發(fā)的藝術氛圍與忙碌的現代社會形成鮮明對比。由此可見,藝術家的個人創(chuàng)作風格偏向展現現代女性的獨立形象。蘇旅先生曾對孟遠烘評價道:“孟遠烘有一種天生的憂郁,這種憂郁毫無疑問也貫穿了他的藝術——不管是南方的風景或者海灘上那些優(yōu)雅的女人體甚至靜物。孟遠烘又是青年畫家中不多的酷愛讀書和寫作的另類。”[2]
三、船的自畫像:藍學會筆下的漁港情懷
畫家藍學會是廣西藝術學院美術學專業(yè)(油畫創(chuàng)作與教學研究方向)碩士研究生,是廣西首批“國培計劃”和“區(qū)培計劃”專家?guī)鞂<摇K淖髌凤L格偏向厚重、干脆、大筆觸,創(chuàng)作對象通常是他身邊的人物和風景。在創(chuàng)作中,他鐘情于漁港題材,注重厚重的色彩處理,認為“畫家對高色階色彩的研究和應用是我們在風景寫生中應特別注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了使自身的創(chuàng)作更加貼近自然,他常常在創(chuàng)作前到廣西沿海地區(qū)采風寫生,積累了許多的創(chuàng)作素材。廣西發(fā)達的航運業(yè)歷史悠久,吸引了一大批廣西本土藝術家的目光,這正是藍學會強烈關注漁港題材的原因所在。
以藍學會的油畫作品《靜臥漁港一》為例。該作品注重對船只整體輪廓的構建,用刮刀塑造的筆直紋理使船的輪廓線條硬朗不失骨氣。其中,深灰色的船體象征著穩(wěn)重的行事風格,深紅的桅桿起到了點綴深色船體作用而不顯得突兀,象征著漁民打漁生活中的激情。畫家以寫實的繪畫風格結合油畫肌理塑造出一組船的自畫像,畫面中的船如同老翁一般,自述著風卷殘云斑駁的一生。畫家正是通過對船輪廓的重點刻畫,突出他對于漁民生活的擔憂,如擔憂行船過程中遇見風浪和極端天氣。他用船的形象映射漁人打漁過程的艱辛,體現了對船的敬畏之心。同時,這也是畫家擁有一直著力于塑造海邊漁船形象的獨特漁港情懷的原因之一(圖2)。
藍學會作品中的船不僅是一種與漁人緊密相連的交通工具,而且時刻散發(fā)著生活的氣息和海的鮮香味,處于觸目就能感受到的真實且動人的生活場景中。他筆下的船不是江河湖泊中的船,是海邊的船,而海邊的船比其他的船面臨著更多的考驗。從他的作品中我們能夠體會到畫家對于靜止不動的漁船的情有獨鐘。其作品畫面的中心位置總是一只深色的船體,突出了創(chuàng)作主體的形象。那么一個冰冷且斑駁的船體怎么會吸引人們的目光呢?對于畫家來說,他的情懷不在于停泊的漁船,而是在于擔心漁船是否會在出海過程中被風浪卷席。此刻,斑駁的船體背后展示的是靠海為生的漁民的焦灼擔憂。
畫家的藝術創(chuàng)作始終源于生活的指引。藍學會正是用嚴謹的結構和深沉的設色來展現新時代廣西沿海漁民的生活現狀,并且融入對海邊漁民的共情。通過創(chuàng)作的作品透露出自身的情感傾向。油畫風景并不是僅僅展現地域特色的景致,它還要有一個與當代文化相趨同的藝術態(tài)度,要在作品中呈現當代的自己的藝術思維和文化的精神特質。而廣西既有富于特色的自然景物,又有深厚的人文底蘊[3]。
四、樹的猙獰:謝克安筆下的植物生命塑造
畫家謝克安畢業(yè)于廣西藝術學院研究生班,師從著名油畫家張冬峰、劉南一、黃少鵬老師,曾在全國多地舉辦了個人作品展。他創(chuàng)作風格多樣,創(chuàng)作對象較廣,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個性鮮明。同時,他的畫風較為活潑,擅長找尋生活中的“生命力”。這主要體現在其畫作的線條和色彩十分活躍,傾向于表達大自然中生命的堅韌與頑強。
謝克安善于觀察南方山林中的植被。我們通常說南北方的山巒差異最明顯的地方就在于山中植被的多少。北方的山以重巒險峻的山石為主體,遠望去盡是懸崖峭壁和怪石嶙峋,而南方的山是秀麗且郁郁蔥蔥的。如果說北方的山像一個血氣方剛的青年,那么南方的山一定是溫潤婉約的少女。因此,謝克安的南方風景畫一定會具備南方風景的基本特征——植被茂盛,這在他的作品中常有體現。以《松樹圖05》為例,這是一幅寫意的風景畫,畫中央黑灰相間的不規(guī)則團狀則是松樹的意象表達。除了有黑灰的主體色彩堆砌之外,畫面中還融入了綠色和紅色作為點綴。綠色可以看作是與山相互依存的植被,或是鮮嫩的松針。逐漸融入黑灰色的綠色則表達了一種植被覆蓋山林、包裹山林的感覺,展現了植物的強大生命力。畫面灰白色調的背景則交代了作品的季節(jié)——冬天。山間的松樹在寒冬中屹立不倒,雖有凋零的葉片但也不乏生機,展現了堅毅挺拔的霧凇精神。能夠在廣西的嚴冬中發(fā)現此景,不難體現出作者對于捕捉創(chuàng)作素材的敏銳(圖3)。
在生活里,自然風景中的色彩是復雜的、時刻處于變化中的,但保持不變的是那個瞬間畫家對于大自然所帶來的氛圍與意境的感受[4]。自古以來,畫家的畫就與自然中的植物相連甚密。其中,樹經常作為南方山巒中的描繪主體出現在南方風景畫家的作品中。作為南方風景青年油畫團隊的一員,謝克安在描繪樹的形象的時候,著重注入了自己獨特的理解。他認為樹在生長的過程中,通過延伸、交錯的枝丫書寫著自己的生命,并且將此歸結為樹的“猙獰”。風景畫對植物生命力的塑造離不開以下幾個方面,分別是枝、干、葉、環(huán)境、季節(jié)。植物的形象會隨著春夏秋冬的變換而改變。如果說春季展現的是植物綻放的生命力,那么冬季便展現的是植物堅毅的生命力。不同生命力的展現就是前面提到的樹的“猙獰”。植物只要能夠成功在冬季生存,那么必然會被賦予“掙扎中脫身”的內涵,這也是生命內涵的體現——磨難中生存。那么我們如何將這種“植物生命塑造”運用到油畫中呢?畫家需要通過堅硬的肌理的描繪和對比設色的方法在畫面中烘托出植物的季節(jié)特點,將春季的柔美或冬季的剛強時刻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我們從任何畫家的作品中都可以窺見他性格的一部分。無論畫家的繪畫技術多么高超,所采用的表現形式多么豐富,若他的畫作不能體現他的內心情感,那也只能是蒼白的畫作。而畫家的性格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所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地域性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對其性格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響[5]。
五、結語
南青隊的油畫創(chuàng)作既延續(xù)著老一輩的傳統(tǒng),又將自然景色與人文精神相結合。以藍學會的“漁港情懷”為例,畫家通過對于生活中物(船)的敬畏,創(chuàng)作出了敬畏的對象,在作品中融入了自身的情感。再以謝克安的“植物生命塑造”為例,畫家通過對于季節(jié)和植物生長規(guī)律的把握,塑造了植物的生命形象。這些畫家在承擔藝術責任的同時,還十分關注廣西當地的風景,并且實現了自然景色與人文精神的結合。
參考文獻:
[1]趙嘉,尹枚.廣西當代風景油畫的描繪方式與視覺表達[J].美術,2019(12):130-131.
[2]蘇旅.孟遠烘桃[J].南方文壇,2019(3):186.
[3]陸麗娟,韓文利.環(huán)境對廣西當代油畫創(chuàng)作的影響[J].文藝爭鳴,2010(20):146-148.
[4]申宇昂.南方風景繪畫意境探究:評張冬峰的南方風景主題系列油畫[J].藝術教育,2021(3):187-190.
[5]謝曉荷.中國風景油畫的南北差異[J].美與時代(中),2018(11):54-55.
作者單位:
廣西藝術學院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