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子鈺,柳召剛
(內(nèi)蒙古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輕稀土資源綠色提取與高效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稀土濕法冶金與輕稀土應用重點實驗室,內(nèi)蒙古包頭 014010)
氟化鈉,化學式為NaF,屬于離子化合物。常溫為無色晶體或白色粉末,溶于水,微溶于醇。其在工業(yè)中有廣泛應用,可作磷化催進劑、密封材料和防腐劑等。由于該物質(zhì)有毒,在農(nóng)業(yè)中也可作為殺蟲劑使用。
碳酸鈉,化學式為Na2CO3,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強堿弱酸鹽。常溫為無色晶體,結晶水常溫下為白色粉末,被廣泛應用于化工中,用來制造清洗劑、洗滌劑等。
水鹽相圖一直是化學工業(yè)中的重要研究手段,它的研究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分別是實驗部分和理論部分。學者需要通過大量實驗得到上清液和濕渣的質(zhì)量組分數(shù)據(jù),然后通過數(shù)據(jù)繪制水鹽相圖,并對相圖進行分析總結。該體系為Na2CO3-NaF-H2O三元水鹽相圖,很多學者的研究中包含或單獨包含Na2CO3和NaF,例如NIZOMOV,SOLIEV研究了25 ℃時NaF-NaHCO3-H2O的相平衡[1];包頭師范學院的李紅霞研究了NaF-Na3PO4-NaOH-H2O及其子體系離子濃度測定方法探究[2]。
還有學者在實驗的基礎上結合Pitzer模型進行數(shù)據(jù)模擬,得到的模擬相圖與通過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的相圖進行對比,矯正模型的準確度,使其達到計算相圖的作用。Linjun WANG等做了四元體系Na-F-CO3-HCO3-H2O溫度在308.15 K和323.15 K下溶解度的測定及Na-F-Cl-SO4-CO3-HCO3-H2O體系Pitzer平衡模型的建立[3];Felmy研究了氟化物和磷酸鹽成分在ESP中Pitzer模型的增強型熱力學數(shù)據(jù)庫的開發(fā)[4],F(xiàn)elmy的研究對于該研究具有極高的指導意義。郝晴做了Na2CO3-NaF-H2O三元水鹽體系在313.15 K和343.15 K相平衡研究[5-6],文章是在前人的基礎之上對其他溫度進行了研究,力求數(shù)據(jù)更加準確和完整。
氟化鈉,AR(500 g),天津市化學試劑三廠;碳酸鈉,AR(500 g),天津市化學試劑三廠;鹽酸標準溶液,C=0.014 59 mol/L;氟標準溶液,C=0.100 0 mol/L(20 ℃),廣檢(廣州)檢測科技有限公司;氟離子強度調(diào)節(jié)劑(TISAB,pH值=5.0~5.5),廣州臻萃質(zhì)檢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氯化鉀溶液,C(KCl)=3.0 mol/L(20 ℃);酚酞指示劑(0.1%的90%乙醇溶液);甲基橙指示劑(0.05%的水溶液);去離子水,pH值=6,電導率<6×10-5S/m。
pH/離子濃度測量儀(MP523型),上海三信儀器廠;pH計(PHS-3E型),上海雷磁儀器有限公司;日本理學XRD智能X射線多晶衍射儀(SmartLab-9kw);電子分析天平(MP5002型),精度1×10-4,上海精密儀器有限公司;X射線衍射儀(D8 ADVANCE),德國布魯克;冰箱(DW-FL200A),中科美菱低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4恒溫水浴鍋,金壇市城西麗華實驗儀器廠;JJ-1精密磁力攪拌器,江蘇金壇市金城國勝實驗儀器廠;水銀溫度計0 ℃~100 ℃(精度0.5 ℃);移液槍,(0/200/400/800/1 000,單位:μL);槍頭(1 000 μL)。
此實驗溫度分別為278.15 K和333.15 K。由于溫差很大,故兩溫度下的實驗方法略有不同。實驗溫度278.15 K時,往該溫度下飽和氟化鈉溶液中以飽和碳酸鈉的10%質(zhì)量梯度加入碳酸鈉固體,直至達到雙飽和狀態(tài)。然后將調(diào)配好的溶液盛放在聚乙烯瓶中并放入冰箱冷藏室保溫,溫度調(diào)至5 ℃(278.15 K),實驗時間為30 d。在此期間需每隔8 h將試劑瓶充分搖晃。由于333.15 K較高,所以需要在耐高溫塑料瓶中進行實驗操作,重復以上步驟,并將調(diào)配好的溶液轉(zhuǎn)移到塑料瓶中,然后放入磁力轉(zhuǎn)子進行充分攪拌,塑料瓶口用保鮮膜密封。恒溫水浴鍋溫度調(diào)至60 ℃(333.15 K),實驗時間為3 h。實驗完成后,靜置溶液30 min,使沉淀充分沉降,然后用移液槍取1 mL清液于50 mL容量瓶中稱重,加水至刻度線。再將塑料瓶中剩余上清液倒掉,將瓶中沉淀進行過濾,從中取少量濕渣于50 mL容量瓶中稱重,加水至刻度線,搖勻使其充分溶解。此實驗方法切忌使用玻璃容器進行實驗,雖然氟化鈉的水解微弱,但其水解后生成的氫氟酸與玻璃反應,對實驗結果造成不良影響。
F-含量采用經(jīng)過氟標液校準的pH/離子濃度測量儀測定。該儀器是采用離子選擇電極法,測量前需要選擇測量的離子。
(1)
(2)
在鹽酸標液滴定時,由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在水中pH值不同,需要先后加入酚酞指示劑和甲基橙指示劑[7]分別滴定。
平衡液相和平衡固相中H2O的質(zhì)量組分用差減法得到。
溶液密度用密度瓶法[8]進行測量。用移液槍快速取樣1 mL上清液,放入已稱重的容量瓶中進行精確稱量。
平衡固相用日本理學XRD智能X射線多晶衍射儀(SmartLab-9kw)進行檢測,進行X射線多晶衍射分析時的光管為銅靶Kα[9],掃描范圍10°~80°,掃描速率15(°)/min,步長0.01°。
表1和表2是三元體系Na2CO3-NaF-H2O在278.15 K和333.15 K相平衡研究的實驗數(shù)據(jù)。其中分別包含了278.15 K和333.15 K下平衡液相和濕固相NaF、Na2CO3和H2O的質(zhì)量組分,上清液的密度,濕渣中平衡固相的物質(zhì)組成。
表1 三元體系Na2CO3-NaF-H2O 278.15 K相平衡組成Tab.1 The composition of the quaternary system Na2CO3-NaF-H2O at 278.15 K
續(xù)表1 (Continue)
表2 三元體系Na2CO3-NaF-H2O 333.15 K固液平衡組成Tab.2 The composition of the quaternary system Na2CO3-NaF-H2O at 333.15 K
表1、表2中編號1和編號12分別是氟化鈉和碳酸鈉的飽和溶液,無濕固相。編號2-11可以看出,碳酸鈉對氟化鈉有鹽析作用,且碳酸鈉含量越高對氟化鈉的鹽析作用越強。
圖1~圖4是三元體系Na2CO3-NaF-H2O在278.15 K和333.15 K相同和局部放大圖。
圖1 Na2CO3-NaF-H2O在278.15 K下三元水鹽體系Fig.1 Ternary water-salt system of Na2CO3-NaF-H2O at 278.15 K
圖1、圖3可知,溫度278.15 K和333.15 K時三元體系Na2CO3-NaF-H2O相圖中的相區(qū)大致相同,相圖中沒有復鹽和固溶體產(chǎn)生,產(chǎn)生的只是該鹽的水合物,屬于簡單共飽型體系。平衡相圖中包含了1個不變點(共飽點);3條單變量曲線;1個液相區(qū);3個結晶區(qū),其中包含2個單鹽結晶區(qū),1個混合結晶區(qū);1個全固相區(qū)。不變點E對應的平衡固相為NaF與Na2CO3·H2O,其平衡液相組成為w(NaF)=1.182%,w(Na2CO3)=3.470%。根據(jù)278.15 K條件下相圖可知,液相線由H2O刻度線右上角開始向左下方移動,到達E點繼續(xù)向下,在Na2CO3刻度線終止,液相線上方為液相區(qū)。
圖2 Na2CO3-NaF-H2O體系在278.15 K下相圖局部放大圖Fig.2 Partial enlarged view of the phase diagram of the system Na2CO3-NaF-H2O at 278.15 K
圖3 Na2CO3-NaF-H2O在333.15 K下三元水鹽體系Fig.3 Ternary water-salt system of Na2CO3-NaF-H2O at 333.15 K
單變量曲線EB是NaF的溶解度曲線,是NaF+L區(qū)和NaF+Na2CO3·H2O+L區(qū)的分界線,對應的結晶區(qū)為NaF+L(EBC區(qū)域),說明從NaF+L區(qū)和NaF+Na2CO3·H2O+L區(qū)移動時,平衡固相中有Na2CO3·H2O不斷析出,從右往左Na2CO3·H2O含量不斷增加,NaF含量不斷減少。單變量曲線EA是Na2CO3·H2O的溶解度曲線,是Na2CO3·H2O+L區(qū)和NaF+Na2CO3·H2O+L區(qū)的分界線,對應的結晶區(qū)為Na2CO3·H2O+L(EAD區(qū)域),平衡固相全部為Na2CO3·H2O,不存在NaF。單變量曲線AB是NaF+Na2CO3+L的溶解度曲線,是NaF+Na2CO3·H2O+L和NaF+Na2CO3·H2O+Na2CO3區(qū)的分界線,對應的結晶區(qū)為是NaF+Na2CO3·H2O+ Na2CO3(ABF區(qū)域),該結晶區(qū)為全固相區(qū)。
圖4 Na2CO3-NaF-H2O體系在333.15 K下相圖局部放大圖Fig.4 Partial enlarged view of the phase diagram of the system Na2CO3-NaF-H2O at 333.15 K
圖2、圖4是Na2CO3-NaF-H2O體系分別在278.15 K和333.15 K下相圖的局部放大圖。區(qū)別在于333.15K的Na2CO3·H2O+L結晶區(qū)比278.15 K的Na2CO3·H2O+L結晶區(qū)小。
兩幅相圖為兩溫度下溶液成分變化圖,該相圖對實際生產(chǎn)中溶液內(nèi)部物質(zhì)變化關系具有重要幫助。
3.1.1 密度分析(圖5)
圖5 三元體系Na2CO3-NaF-H2O 278.15 K和333.15 K時密度Fig.5 Density of ternary system Na2CO3-NaF-H2O at 278.15 K and 333.15 K
由圖5可知,當溫度達到278.15 K時,溶液的密度隨溶液中碳酸鈉含量增加變化不大,密度變化范圍在1.04 g/mL~1.10 g/mL之間;當溫度達到333.15 K時,溶液密度隨溶液中碳酸鈉含量的增加而明顯增大,密度變化范圍在1.05 g/mL~1.46 g/mL之間。
3.1.2 pH值分析
該溶液pH值是通過pH計(PHS-3E型)測試的,測試前需要用KCl溶液進行浸泡,結果見圖6。
圖6可以發(fā)現(xiàn),Na2CO3含量相同時278.15 K比333.15 K的pH值高,說明強堿弱酸鹽溶液pH值隨溫度的升高逐漸降低[10]。因為溶液中的兩種溶質(zhì)都是強堿弱酸鹽,強堿弱酸鹽隨著溫度的升高溶液中會水解出更多的[H+]。由pH值=-lg [H+]可知,[H+]越高pH值越低,故溫度越高pH值越小。
圖6 三元體系NaF-Na2CO3-H2O 278.15 K和333.15 K時pH圖Fig.6 The pH diagram of the ternary system NaF-Na2CO3-H2O at 278.15 K and 333.15 K
3.1.3 共飽點固相鑒定研究
濕渣法由德國化學家Schreinermark提出,通過測定濕固相及其平衡的液相組成后,將兩者的圖形點連成直線。純固相一定在這條連線上,可以確定純固相的位置[11]。
圖7、圖8分別為該體系278.15K和333.15K共飽點E的X射線衍射分析圖,圖中2、3行分別對應Na2CO3·H2O和NaF的X射線衍射標準圖譜。XRD圖測的范圍為10°~80°,實驗圖譜與標準圖譜對比可知,共飽和點平衡固相中存在Na2CO3·H2O和NaF,而且333.15 K比278.15 K共飽點析出固相的形態(tài)更好,強度更高,說明溫度越高,越有利于析出固相。
圖7 三元體系Na2CO3-NaF-H2O 278.15 K時共飽點XRD圖Fig.7 The XRD pattern of the total saturation point of the ternary system Na2CO3-NaF-H2O at 278.15 K
1)碳酸鈉對氟化鈉有鹽析作用,且碳酸鈉含量越高對氟化鈉的鹽析作用越強。
2)相圖中沒有復鹽和固溶體產(chǎn)生,屬于簡單共飽型體系,平衡相圖中包含了1個共飽點;3條單變量曲線;1個液相區(qū);3個結晶區(qū),其中包含2個單鹽結晶區(qū),1個混合結晶區(qū);1個全固相區(qū)。
3)強堿弱酸鹽溶液pH值隨溫度的升高逐漸降低。
4)溫度越高,更有利于共飽點固相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