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安
這一期我們就來講講讓很多同學們又愛又頭痛的長篇外國小說。很多同學們都對《福爾摩斯》這樣的外國偵探小說感興趣,《哈利·波特》系列更是如雷貫耳。但奈何書拿到手里,先不說那字里行間的翻譯文風,單是那些復雜的名字就讓人分分鐘懷疑人生,讀了幾行就需要回頭去找這個人究竟是哪一個,尤其是長篇小說,人一多起來,情節(jié)就容易混亂。
為此,我專門找到了一個資深“哈迷”(哈利·波特迷)請教她是怎樣讀了8本《哈利·波特》,不僅對情節(jié)記憶深刻,而且提起人物,比我這個看了兩遍電影的人記得還清楚。秉承著不恥下問的精神,我終于弄懂了這位“哈利·波特活字典”的姐妹是怎么讀書的了——自創(chuàng)圖譜法。
1自創(chuàng)“家族樹”:?不妨邊讀邊理清人物關系吧!
上文說到的姐妹就是在我詢問她是怎么讀《哈利·波特》時把自己做的“家族樹”拿給了我。
“家族樹”就像哈利·波特的電影里小天狼星家族展示的那樣,每一位成員都顯示在上面。但我們看書的時候可以不嚴格按照家族來劃分,也可以有其他的劃分方式。比如,在《哈利·波特》中,霍格沃滋魔法學校也可以作為一棵大樹,樹上分出四個主要分支,即四大學院。
當然一本書可以有不止一棵“家族樹”,根據不同的章節(jié),不同的篇章,或是一系列書的不同單行本,都可以制作出不同的“家族樹”,把這些家族樹整理到一個冊子里夾在書里。怕是再久沒有讀這本書,翻開“家族樹”也很快就能記起書中的人物和與他們有關的情節(jié)。這種方法類似于圖表,但制作起來比“圖表”更有趣味性,畢竟我們讀小說是為了體會書中的快樂嘛!
2?比起讀書筆記,不如來一本自己的手賬做記錄吧!
說起閱讀方法,寫讀書筆記自然是排在前列的讀書方法之一,但對于外文小說來說,寫讀書筆記似乎不太合適,這種方法更適合散文詩集等作品,所以讀長篇就更適合自己選擇感興趣的內容來做手賬。比如我那位“哈迷活字典”姐妹就是每遇到一個《哈利·波特》中出現(xiàn)的咒語就記下來,還會在旁邊做一點批注。
而對于推理小說來說,就可以在手賬上自創(chuàng)一個“警長筆記”,我們都知道推理小說是小說作者和讀者們的博弈,很多推理小說除了插圖以外是不會配其他圖畫的,所以比較重要的平面圖、人物關系圖、線索記錄等等,把這些都記錄在了“警長筆記”里就不會再覺得推理小說讀起來很亂了。
同理,讀其他長篇小說時,用這種方法來梳理時間線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除了系列長篇小說以外,長篇的名著更是如此。例如《百年孤獨》,這是一本因為無數(shù)人物重名而讓讀者絕望到想哭的名著,這時候,手賬法和“家族樹”就可以大展身手,把時間線和人物相對應,讀起來可比我第一次摸黑讀到底要清楚得多(不說了,說多了都是淚)。
最后,還想和小伙伴們分享一點,做自己的手賬時可以把它裝飾得更好看,可以貼圖,做簡報,在旁邊畫手繪,詳細的做法可以向B站up主們學習,有的up主們還把自己的讀書手賬做成了立體書。
3?不知道從何入手時就向電影取取經!
上面我們討論了如何來自己做圖譜,但拿到一系列厚厚的書,很多同學可能一時不知道該從哪里下手,別急,這時候我們不妨來找找看有沒有改編的電影等影視作品,向名導演們取取經。
影視作品里為了方便觀眾們快速沉浸在故事情節(jié)中,方便觀眾看得懂故事,“明線”和“暗線”會比小說里好尋找許多,時間線也更清晰。比如《戰(zhàn)爭與和平》,比起一開始就去讀小說,看電影會是一個更好的切入點,根據電影故事的發(fā)展順序再回頭讀書來整理手賬,或者是按照電影人物出場的順序和人物關系來整理“家族樹”。再比如類似《移動迷宮》這樣的科幻小說,看電影更容易把握小說中所創(chuàng)造的背景,看完之后再讀小說很容易快速“入境”。
不知道看了這些方法后,小伙伴們有沒有覺得讀一系列的外國小說也不是什么難事了。如果僅僅是因為讀不下去,或者是讀了幾頁就想放棄等等這種想法而錯過了那些有趣的好作品,這可就太可惜啦!
所以不妨在讀書前鋪開一張白紙,或是找一個喜歡的筆記本,頗有儀式感地邊讀邊畫,制作自己的“專屬圖譜”吧,不僅能讓你順利讀完小說,還會收獲一件頗有成就感的“藝術品”呢!
(立體書圖片截自b站up主九九九九九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