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青
作為春節(jié)檔的剛需,喜劇片《這個殺手不太冷靜》(以下簡稱《殺手》)走出了漂亮的黑馬逆襲曲線。因同檔期內(nèi)沒有其他純喜劇競爭,加之過關的質量,該小成本作品在春節(jié)7天拿下近14億元的好成績,截至2月21日累計票房超過23億元。
《殺手》翻拍自日本喜劇《魔幻時刻》,講述熱愛表演的龍?zhí)籽輪T魏成功陰差陽錯受到明星米蘭的邀請,成為一部“電影”的男主角。當他使出全身解數(shù)演繹這個名叫“卡爾”的超級殺手時,殊不知自己早已陷入一場生死危局。
《殺手》是一部優(yōu)點與缺點同樣明顯的作品。優(yōu)點首先是“翻拍”的成功落地與演員的準確表演。原作《魔幻時刻》是典型的日式喜劇,呈現(xiàn)出冷幽默的整體氣質,主人公由外形冷酷的演員佐藤浩市飾演,營造的是一種反差與錯位的喜感?!稓⑹帧纺幸惶柺窍矂⊙輪T魏翔,他身上天然的喜感強調(diào)的是與角色的一致性,再輔以他夸張的演繹,一個自以為是卻總“帥不過三秒”的人物得以確立。這種“改造”的準確性也體現(xiàn)在陳明昊飾演的黑幫老大、黃才倫飾演的導演米勒及周大勇飾演的二當家身上,眾多角色共同烘托的喜劇氛圍更符合國內(nèi)觀眾對于喜劇片的預期。
在喜劇橋段本土化方面,《殺手》也下了很多功夫。例如,魏成功與黑幫大佬的首次見面、與意大利黑幫交易等主要場景,除了嫁接經(jīng)典橋段,還增加了致命“指彈”、殺手的刺猬等層出不窮的新笑料,大都自然且恰當。影片還大量致敬經(jīng)典片,如《喜劇之王》《教父》《墨西哥往事》《雨中曲》《賭神》等,制造了喜劇情景,加強了喜劇沖突。此外,《殺手》的服化道、燈光、調(diào)色等都盡量向20世紀中期好萊塢的復古浮夸風靠攏,并借用舞臺劇的藝術語言,營造了影片的架空感和荒誕感。
講故事之余,《殺手》也嘗試塑造人物,例如,用魏成功癡迷于表演、給米蘭送愛心面等設計,作為角色的“救貓咪”(指讓角色做一些能討好觀眾的事情)。其中,對《雨中曲》經(jīng)典片段的復刻無疑是高光時刻。當魏成功沉浸于喜悅并愜意舞蹈,演員的表演松弛而真誠,讓觀眾相信魏翔就是魏成功,魏成功就是魏翔,都是天真的追夢人。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翻拍與致敬為《殺手》帶來“便利”,也為其投下?lián)]之不去的影子?!赌Щ脮r刻》中原本有許多形象豐滿的配角與支線,為影片帶來豐富的維度;而《殺手》為了凸顯故事主線,化繁就簡,砍去了這些看似多余的“枝椏”,卻因此少了人生的況味與電影的余味,這是該片最令人遺憾之處。
如果說《魔幻時刻》是用自然界夕陽西下時的“magic hour”映射了生命歷程的起落,以及人生的曠達;那么《殺手》則更像是只承擔“博君一笑”功能的單面鏡,顯得單薄且懸浮。
與此同時,影片主題的游移也讓觀眾的共情點失焦——最終讓魏成功重新振作的,究竟是對米蘭的愛,還是對電影的夢想?可惜這兩個主題,影片都未從頭貫徹到底,沒講透,也不入味。
誠然,正如觀眾肯定《殺手》時所說的,“喜劇的基礎是好笑”;然而,當我們對一部“好喜劇”的期待降低如斯,忘記了“喜劇的內(nèi)核是悲劇”這樣的高級使命,就不知是觀眾的悲哀,還是喜劇人的悲哀了。
也許正因如此,我們更有理由懷念《城市之光》《喜劇之王》《甲方乙方》《夏洛特煩惱》等那些曾經(jīng)在記憶中留下烙印的喜劇電影。希望未來有更多的“好喜劇”,能讓我們在哈哈大笑之余,還能獲得力量,去面對悲喜交集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