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儉
北京人愛稱“爺”,其中就有“北京大爺”這一稱謂。過去俗指那些八旗后裔,他們有著禮數(shù)多、好擺譜、不容打攪、不容輕視,有資格有派頭,通常給人一種惹不起的感覺。這當說是舊時“北京大爺”之“范兒”。
然,時代不同了,現(xiàn)今的“北京大爺”身上的這些“做派”見得極少了。細心人發(fā)現(xiàn),他們的穿戴衣著也許不那么講究了,例如胡同里的他們夏穿白背心大褲衩,冬著棉馬甲加秋褲,可他們那舉止言行的“范兒”,卻著實討人喜歡。
譬如,您隨便往胡同里走走,不管哪家用電跳了閘他們管,誰家小兩口吵了架他們也管,就算是不認識的生面孔,只要進了胡同,他們一樣像個主人“照應(yīng)”著。若是偶爾開著車進了狹窄的胡同,您瞧胡同里站著的“北京大爺”們別提有多熱情了。只見他們先是往各家院門小挪幾步,讓出車道來,接著就有“北京大爺”指揮起司機來了:“來來來,盡管開,方向打直了,欸……對!欸……對!沒問題!開您的!”等順利過去,你想回頭道個謝,“大爺”頭也不抬,繼續(xù)聊他們的天兒,頂多來個反手一揮,那意思是:走你的吧!在北京,無論你裝扮得多么奇怪,上街都不會不自在。“北京大爺”們沒人顧得上閑話你。但在這同時,當你困難無助、低到谷底時,卻又總能有來自“北京大爺”的一絲光照著你,可能是電梯里陌生人的微笑,可能是店家老板無意間的善意。而所有這一切的背后,是“北京大爺”們的熱心與這座城市的包容。最貼切的,還是那五個字“北京歡迎你”!“北京大爺”熱心助人之“范兒”讓人敬佩。
譬如,您隨便走進胡同里的一戶平常人家,房子雖然緊巴巴的,擺設(shè)也許顯得有些陳舊,但“北京大爺”們家里的家什還是一堆堆得多。吹拉彈唱、提籠架鳥、寫字畫畫兒……好不好的,隨手就來。這讓您細細品味到市井與詩意交織而生的滋味。沒有哪座城像北京一樣,既藏得住飄飄緲緲的夢幻,又容得下踏踏實實的生活。曾住過北京的外地人想起北京城,腦海里就活脫脫出現(xiàn)站在胡同口背手盤著核桃、聚在一塊兒侃大天的北京大爺們?!氨本┐鬆敗庇性诨食悄_下生活的通透,卻也不精明、不世故,不修邊幅的外表下,心卻可能還一如少年?!氨本┐鬆敗睙釔凵?、熱愛京城之“范兒”可見一斑。
再譬如,“北京大爺”特喜歡“侃大山”。有“侃爺”之稱謂。四合院中、公園里、馬路旁,三五一群的“大爺”們聚在一起侃起來,那興致絕不亞于電視節(jié)目里的“鏗鏘三人行”。侃什么?少有天南地北、海闊天空般的神侃,而多是侃國內(nèi)改革、經(jīng)濟發(fā)展、民眾生活、文藝舞臺……足見得他們的侃資多是國家大事。足見“北京大爺”關(guān)心國家之“范兒”該有多么濃烈!怪不得熟悉京城的外地人都稱“北京大爺”人人稱得上是“政治家”哩!
與舊時不同,“北京大爺”舉止言行的“范兒”,透露著他們身上帶有的熱情開朗、性格耿直、敦厚踏實、寬容大度、關(guān)心國家。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向上向善。
由此,鄙人真誠祝愿:“北京大爺”的“范兒”揚棄起來,此其一。上述所言,都是“北京大爺”“范兒”中的正能量。在此同時,也一定要提防舊時那些不良文化的滋擾,例如讓人惹不起的作派,好擺譜的作風,等等。此其二。京城為首善之區(qū),這熱情開朗、寬容大度、關(guān)愛他人、關(guān)心國家一類的“北京大爺”之“范兒”該是多么需要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有待于老一輩的口口相傳、言傳身教。若此,北京青年男女身上的正能量會更多起來,一輩接一輩,輩輩都有“范兒”,此其三。各個城市都有各自城市的文化,但文化不應(yīng)該是閉塞保守的,而應(yīng)該開放包容、相融相鑒?!氨本┐鬆敗鄙砩纤鶖y帶的這正向“范兒”,對任何一座城市的人們來說,都是需要借鑒的。誠如是,城市文化就會愈發(fā)厚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