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艷紅 圖/康慶平
黃曉紅在永春縣一都鎮(zhèn)開展救護知識宣講。
黃曉紅是泉州市永春縣紅十字會的一名工作人員。朋友常戲稱,她因為名字有個“紅”,所以就在紅十字會工作。她也樂于把紅會當成自己身上的標簽,將紅會的精神作為自己的信仰,成為生命的印記。
基層紅會人手缺乏,2012年入職以來,她大部分時間是一個人打理單位里里外外的事,因此也培養(yǎng)了獨當一面的能力。2020年疫情暴發(fā)期間,她扛起了永春紅會的物資接收工作,雖應接不暇,卻毫無紕漏。正如去年她在世界紅十字日主題公益活動上受邀作交流發(fā)言時說的:“在紅會什么都得會?!?/p>
這是她九年履職的寫照,也是很多基層紅會工作者日常工作的寫照。
01
黃曉紅來自一個普通的家庭,甚至可以說是飽受挫折的家庭。18歲時父親因車禍過世,如同她在文章中寫的:“我一直記著因為沒法交學費,媽媽帶著我們去找老師、找校長說情時,她滿臉的淚,還有環(huán)繞著我們的沉寂?!菋寢尩挠赂遥菋寢尩膱詮?,重建了一個家。從此,我比同齡人更不懼,更坦蕩……”
挫折培養(yǎng)了她樂觀的天性,也正因為吃過苦,受過磨難,她對處于困境的群眾有深切的同理心。
入職之初,正值大病救助開展得如火如荼,黃曉紅整個孕期都加班加點辦理大病救助,臨產(chǎn)前也挺著大肚子堅守崗位。為了讓群眾少跑腿,遇到缺結算表或者其他輔助證明等材料,她都統(tǒng)一到新農(nóng)合幫忙刷出來,深受永春縣身患重病的城鄉(xiāng)困難群眾好評。
因單位缺乏專干人員,黃曉紅兩次產(chǎn)假都時不時回單位處理財務工作和緊急事務,其他單位、縣里中心工作有需要,她也經(jīng)常被抽調幫忙。她一直記得有個大病患者跟她說的:“生活其實很簡單,今天能吃得下,睡得著,沒有疼痛,就是賺到。什么都不要計較了,有事沒事多笑笑?!笔苤哌_觀的人生態(tài)度給了她很多啟發(fā)。
02
紅會單位小,工作看似單純,但是核心業(yè)務“三救三獻”(救災、救助、救護,無償獻血、造血干細胞捐獻、器官捐獻)都是關乎生命的大事,投身其中,可以給人帶來金錢無法衡量的成就感。紅會九年的浸潤,塑造了黃曉紅樂呵呵的個性,教她熱愛有限的生命,并以極大的熱忱投入飽含著愛和美的紅十字工作。
她的朋友圈如同紅十字人的日常工作記錄簿,不是一天兩三場奔忙于救護課路上,就是時不時分享一些急救小常識;有對遺體器官捐獻者大愛的講述,也有參加鄉(xiāng)村助學的感受……她平常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瑣事,疫情期間,她將抗疫的心路歷程一五一十記錄在朋友圈,電視臺以之為底本拍攝了“抗疫朋友圈”系列之《愛的旅途》。
公眾對防疫物資的關注就像一束聚光燈,打在每個紅會人的身上。因為一些輿論壓力,讓紅會的人“沉默”了,但是紅會的工作性質,又需要通過宣傳去發(fā)動、匯聚更大能量。怎么解?
朋友的一句話啟發(fā)了她:“認識了你,我才知道紅會做了這么多有意義的事,你就是我們能看到的紅會的樣子?!彼耄热槐魂P注,索性就如實記錄,從身邊的人影響起,慢慢做,一直做,總會被看到、被理解。
作為救護培訓師、縣政協(xié)委員,黃曉紅率先提出在縣城設置AED(自動體外除顫器)。剛開始大家心存質疑:“這個會不會被誤用,會不會傷人?民眾足夠了解嗎?會閑置嗎?”
為了解答疑惑,獲得理解和支持,在2020年永春縣“兩會”召開前,她花了幾個月多方調研,結合收集積累的數(shù)據(jù),撰寫提案《關于在公共場所鋪設“救命神器”AED的建議》。在建議里,黃曉紅詳細分析了永春縣的現(xiàn)狀、存在問題和解決辦法。
召開政協(xié)會議時,縣主要領導參與他們的小組討論,她心情異常激動:“雖然對于這個提議能否得到重視沒有十足的把握,可面對面建言獻策的機會要好好把握,AED的推動太需要這樣的機會來發(fā)聲。”黃曉紅搶先發(fā)言,詳細地講了調研的案例和有關數(shù)據(jù)。讓她深感意外的是,領導當場表態(tài)這是一件惠及民生的好事,要推動落實。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2021年,永春從無到有逐步安裝AED,緊接著她又在一個征求意見會上建議要在學校、景區(qū)、公共場所安裝AED,也得到分管領導的肯定,該提議最終順利列為“2022年永春縣為民辦實事項目”。
面對不解和質疑,黃曉紅不怨嘆、不沮喪,總是通過不斷的學習、調研來解疑釋惑?!耙宦飞希灰阏J為是對的,就去堅持,會有很大的能量場,最終必將抵達。我們紅會工作者最了解這件事,我們不去做,誰又能做得更好呢?作為政協(xié)委員,我們是一個界別、一個行業(yè)的聲音,要大膽為民生發(fā)聲。只要沒有私心,會有很多人來應和的?!?/p>
03
紅會的事是工作,卻也被黃曉紅變成了“家事”,她帶著丈夫一起募捐、做公益,帶著兩娃一起助學、走訪慰問。后來因為紅會救護課的普及,師資較為缺乏,她就動員身為講師的弟弟成為救護師資,一起講授公益課。
姐弟還組隊參加了救護技能大賽,她在個人現(xiàn)場授課環(huán)節(jié)取得了大賽第一的成績?!拔覀冮_展活動的時間是隨機的,經(jīng)常這邊急著辦活動,那邊師資時間排不開。加上我們的師資費很微薄,大家都是抱著公益心做,不好意思強求別人來上課。但姐姐的話,弟弟還是要聽的,所以想到把我弟弟也培訓起來?!秉S曉紅說,紅會的人難免因工作繁忙受到家人抱怨,不如讓家里人也融入紅會大家庭、成為志愿者,彼此就容易理解了。
從2014年開始授課至今,她在泉州各地上課近200場次,幽默風趣的教學方式深受學員喜愛。她總說:“快樂中學救護,關鍵時刻記得住!”
七年來,黃曉紅時常奔忙于公益宣講的路上,因為她知道,每普及一人、普及一場,都有可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凹t會工作真是功德無量的事,雖然我們不求功和名?!?/p>
去年9月,泉州暴發(fā)又一輪疫情,她在接收物資、做好志愿服務等抗疫工作的同時,結合所見所感創(chuàng)作了閩南語歌曲《面線糊抗疫曲》,在閩南地區(qū)廣為傳播,深受好評。歌曲中寫道:“咱的心里若有歌,在哪都快樂??挂哂心阋灿形?,風雨勿免驚。抗疫有你也有我,愛拼就會贏?!?/p>
黃曉紅說,當初報考紅十字會的時候她給媽媽打電話,媽媽說:“這個單位好,你讀大學前還得到它兩千元的救助款?!焙髞碇朗谴壬瓶倳闹鷮W款,但愛的回饋、愛的傳遞已然在紅會得到了成全。
有句話說,人是帶著使命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當找到了自己的使命,人生每一天都會過得有意義。黃曉紅用她的實際行動為這句話做了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