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福琴
(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城關第二小學,甘肅 隴南)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要走出作文教學的幾個誤區(qū),為學生寫作打好基礎,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教給學生正確的寫作方法,同時,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多寫多練。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上好作文講評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興趣,如此,才能切實做好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最讓人頭疼的事情。如果從一、二年級開始,給學生打不好基礎,上了三年級以后,大部分學生便會提筆犯困,滿腦子一片空白,即使勉強寫成一篇,也不會讓人滿意。因此,做好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至關重要。筆者教學小學語文已經(jīng)有很多年了,下面就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歷,給大家分享幾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方法。
小學作文教學往往存在這樣三個誤區(qū),一是部分教師認為寫作三年級才起步,所以等學生升入三年級后才開始教學作文。二是按照教學大綱要求,每學期共七至八次作文課,所以只要做好教材要求的這幾次就足夠了。三是平時可以不注重作文教學和訓練,等把閱讀教學任務完成后,集中突擊作文教學。以上這三個誤區(qū)是影響作文教學效率和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最大因素,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走出這三個誤區(qū)才能真正做好作文教學。首先,盡管寫作是三年級才開始,但一、二年級要為三年級打好基礎。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語文教學中,做好學生的口語訓練和寫話訓練,并教給學生正確的方法,同時還要加強練習。其次,除了教材安排的這幾次寫作教學外,教師還要經(jīng)常組織寫作教學活動,并且還要把寫作融入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最后,作文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學中,教師不能把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分割開,先完成閱讀教學,最后突擊作文教學和練習,這是不可行的。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并且教給學生正確的寫作方法。小學生作文多以寫人記事為主,寫人記事時要引導學生寫身邊的真人真事,不能胡編亂造,把本來沒有發(fā)生的事情寫到作文中。所以,平日里,筆者要求學生堅持寫日記,讓學生把每天看到的、親身經(jīng)歷過的事情用文字表達出來,起初可能大多學生寫的是流水賬,但堅持一段時間后,把學到的詞語、成語及修辭方法慢慢地用到自己的日記里,那一定會寫出好文章來。同時,常把自己寫好的文章讀給父母或同學聽,讓他們找出其中不恰當或不合理的地方,然后再加以修改,慢慢地就會養(yǎng)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習慣了。
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多讀多寫,在讀到好的文章時,想一想身邊是不是也有同樣的例子,然后試著把身邊的人和事寫出來。在讀到好的詞語或句子后,趕緊把它們抄寫下來,如果在后面的寫作中也遇到類似的案例,試著把這些好詞好句融入進去。如筆者在教學五年級習作“難忘的一件事”時,因為之前筆者曾帶領班上的學生開展過一次社會實踐活動,那就是為五保家園的老人運送冬天取暖用的煤,當時正值大雪飛舞,筆者和班上的學生一起在大雪中推著沉重的手推車,一步一步把煤運送到學校附近的五保家園。筆者就以這件事情為素材,在教學作文之前寫了一篇500字的文章,然后在班上讀給學生聽,學生聽了之后,感覺到特別熟悉,等聽到他們自己的名字時,才知道這就是我們一起做過的事情。學生一下子有了寫作的想法,原來素材就在我們身邊。
學生有沒有寫作興趣,關鍵要看老師怎么上作文講評課,如果把作文講評課上好了,那學生的寫作興趣就會越來越濃厚。一方面,講評作文時,教師要顧及全班大部分學生。有些教師只講評好的或只講評不好的,對于那些平平淡淡的從來不提及,時間久了,處于中間水平的學生就一次不如一次了。另一方面,講評作文時,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閃光點。比如,誰的標點符號運用得特別正確,誰把成語運用得恰到好處,誰寫的句子特別通順,誰寫的文章十分感人等。每個學生由于學習水平不同,存在個體差異在所難免,但每個學生都各有特長,教師在作文講評課上不能戴著有色眼鏡評價學生。因此,只有做好作文講評,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
總之,作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做好學生的作文教學,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因此,作為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以培養(yǎng)興趣為主,注重寫作方法及寫作技巧的引導,鼓勵學生博覽群書,并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