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中誼 黎倬妍
摘 ?要:運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推進線上黨史學習教育,實現線上線下協同,是運用移動互聯網思維進行內容、形式、方法創(chuàng)新的重要舉措。堅持“內容為王”永不過時,推進權威資源的線下運用和地方延伸,發(fā)揮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yōu)勢,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的全方位創(chuàng)新,能夠更好增強黨史學習教育的親和力,提升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學習強國;黨史學習教育;親和力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重大時刻,各地各部門在遵循黨史學習教育的一般規(guī)律和特點、深入領會黨史學習教育的任務要求和重點內容的前提下,在做好集中學習和規(guī)定動作的基礎上,也要推進自主學習,探索自選動作,高質量完成黨史學習教育。[1]本文認為,大學生群體具有過硬的政治素質和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按照黨中央黨史學習教育[2]和共青團開展“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學習教育的通知指引[3],只要內容豐富、形式新穎、方法得當,使黨史學習教育更具親和力和針對性,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效性是可以得到保證的。而從路徑選擇上說,“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是立足黨內、面向社會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創(chuàng)新載體。運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進行黨史學習教育,能夠承載更多權威豐富的資源,強化黨史學習教育的學習動機和參與熱情,在探索“自選動作”中推進內容、形式、方法創(chuàng)新,提升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親和力、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堅持“內容為王”永不過時,增強黨史學習教育內容的親和力
“學習強國”網絡學習平臺是集權威政治理論知識和海量優(yōu)質信息資訊于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庫,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學習、育人、鑒別、凝聚等功能。[4]我們首先要發(fā)揮其內容優(yōu)勢,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
在內容層面,一是主題主旨上堅持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有助于在混合式教學改革中推進黨史融入思政課教學。
“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論中國共產黨歷史》《黨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等思想深邃的原文原著為基本遵循。在框架體系上,平臺在“學習”板塊中專辟“黨史”頻道,設置“黨史故事”“黨史知識”“黨史研究”“紅色映象”“中國精神研究”“文獻紀錄片”等欄目,貫穿著從圖文影像到分析論說、從講好人物史事到領悟精神、從理解知識到研究思想、從生動講述老故事到續(xù)寫新時代華章的深層用意,具有嚴密的邏輯層次性。并且,平臺在“學習”板塊中不僅專辟“黨史”頻道,還在其他頻道嵌入黨史學習教育的內容,如“人物”中的“‘雙百’人物”“共和國榮光”“時代楷模”“道德模范”“身邊的感動”等,既講述了共產黨人創(chuàng)造歷史、感天動地的英模故事,也講述了共產黨員在平凡的崗位上無私奉獻做出不凡成績的故事。“理論”中的“黨史研究”“理論著作導讀”“思想理論研究”“理論與實踐”,也是對“黨史”頻道的有力補充,能夠引領大學生把學黨史悟思想引向深入?!坝耙暋敝械摹坝耙暀n案”、“軍事”中的“學習軍史”等,能夠了解更多專題式的黨史知識。
平臺的框架設計與內容設計,契合大學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同時又喜歡求變求新的思維特點。從宏觀上看,引導大學生進入“學習強國”學習平臺進行自主學習,既有效克服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極大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常態(tài)化生活化學習習慣,推進混合式教學改革,又能夠充分發(fā)揮黨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有助于落實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目標要求,完成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突出任務,達成黨史為重點的“四史”融入思政課教學的教學目的。
二是在內容設計上堅持價值性與知識性相統一,與在知識傳導中進行價值灌輸的思政課教學相向而行。
高校思政課教學,是一個由呈現基本知識到宣講思想理論、從記憶理解到價值引領的教育過程。“學習強國”學習平臺“黨史”頻道下設欄目,包括黨史故事、知識、理論研究與精神闡釋等的專題內容,與思政課教學內容高度吻合,與由淺及深的教育規(guī)律相銜接,與思政課在知識傳導中進行價值灌輸的方式相一致。
具體而言,在“黨史故事”欄目,“習近平總書記講述的紅色故事”“永遠的豐碑”“英雄烈士譜”“紅色檔案故事”等專題,有助于大學生權威準確理解并講好紅色經典故事?!敖韼叫南螯h——大學生講述黨史故事”“建黨百年講好博物館藏品故事”“紅色文物·百年百寶”等專題,以記者、大學生、檔案講解員、普通參觀者的視角講述紅色故事,實現了政治話語與生活話語的良性互動、宏大敘事與細節(jié)呈現的統一,有助于引導大學生在情感共鳴中增強價值認同。在“黨史知識”欄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中國共產黨簡史》《中國共產黨百科》及其導讀,有助于大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百年黨史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中國共產黨的“十萬個為什么”》和“名師大家講黨史”,以精辟的提問引發(fā)思考,以準確的解答串聯起百年黨史線索,以精彩的講解詮釋百年黨史的重點難點知識,能夠滿足大學生探究性學習的需要。“黨史百年·天天讀”“每日黨史知識答題”“黨史回眸”等專題,能夠強化大學生黨史學習,達成在日積月累的趣味學習中增進了解與感悟的效果。
而后再提升到“黨史研究”和“紅色精神研究”層面。在“黨史研究”欄目,“黨史百年·重要論述”專題,權威準確并系統梳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的重要論述,有助于大學生正確認識重大黨史事件和重要理論成果;“光輝足跡”專題,有助于大學生從百年黨史的視角闡釋歷次重大歷史事件的歷史意義;“從創(chuàng)建共產黨到成立新中國”“紅色金融史”等年代史、專門史題材,有助于大學生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抉擇關頭見初心”專題,彰顯中國共產黨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百年歷程,有助于大學生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yōu)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古田會議永放光芒”“定都記”“革命紀念碑碑文敬讀”“中國青年堅定跟黨走的百年征程及歷史必然”等深度解讀系列文章,有助于大學生用黨的實踐創(chuàng)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而在“中國精神研究”欄目,相關豐富內容充分呈現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地域行業(yè)涌現的近百種偉大精神,充分詮釋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建黨精神,有助于大學生吸收愛黨愛國、擔當盡責、勤勉刻苦、拼搏奮斗、團結協作、開拓創(chuàng)新、無私奉獻、務實篤行等精神財富,傳承黨的崇高理想、堅定信念、根本宗旨、優(yōu)良作風,為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提供不竭精神動力。
三是在內容層次上堅持建設性與批判性相統一,在正向引導與批判辨析中弘揚正確黨史觀。
高校思政課擔負著“傳道”與“解惑”的職責,引導大學生閱讀“學習強國”的真切歷史和理論文章,契合大學生思維活躍、易受不同社會思潮影響的特點,需要激發(fā)大學生學思并舉、辯證審視、在多元社會思潮中明辨是非的潛能,在常態(tài)化的閱讀學習中達成堅定國家觀、歷史觀、價值觀的效果。
一方面,“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對線上黨史學習教育的鮮明主題和內容設計,充分做到了在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guī)律,提出因應的戰(zhàn)略策略,做到了“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fā)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5],有利于正面引導大學生樹立大歷史觀,形成正確黨史觀。另一方面,互聯網日益成為新的輿論傳播場域,也是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主陣地和最前沿。以所謂西方“普世價值”丑化歷史,以碎片化史實甚至虛構史實重新編造歷史,惡意詆毀英雄人物,盡管在互聯網上日益遭到抵制,但歷史虛無主義的聲音還是時有流傳?!皩W習強國”學習平臺有意識地在勾勒歷史脈絡的同時刻畫微觀細節(jié),以豐富的人物、故事、文物素材講述有血有肉的歷史,能夠引導大學生了解歷史的真實、人物的偉大、精神的可貴;有意識發(fā)表“樹立正確黨史觀”等理論文章,能夠加強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引導大學生理解黨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歷史邏輯與理論邏輯,可謂是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二、推進權威資源的線下運用和地方延伸,增強黨史學習教育形式的親和力
在形式方面,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有助于大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做到知行合一。在線下援引更加豐富的資源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其前提是選材合適,評論中肯,引導得當,尤其是地方紅色資源的內容、發(fā)展脈絡、全國性意義和影響必須準確。在缺乏“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的過去,如果思政工作者理論功底不夠,研究不深,容易出現偏差。而如今,“學習強國”各級學習平臺,在各級宣傳部門的監(jiān)管下建立了層層把關審核制度,這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便利,從保證學習教育內容的權威性上說更有運用的必要性。
具體來說,將“學習強國”線上平臺的鮮活素材尤其是喜聞樂見的地方素材應用在組織生活、理論宣講、專題講座、課堂教學等學習場合,能夠拉近學習內容與日常生活的距離,保證黨史學習教育選材嚴肅又不失活潑。將線上專題應用于組織黨史知識競賽、新思想學習問答、聯系地方實踐的主題演講、地方紅色文化普及等活動,保證黨史學習教育活動題材嚴謹又不失趣味。選取線上視頻在外出參觀交流、志愿服務、社會調研中播放,后期也可將圖文報道、剪輯視頻擇優(yōu)錄入“強國號”和地方平臺中,可以提升大學生的學習實踐熱情。另一方面,大學生銘記初心的黨史故事,能夠堅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積極投身“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以更大的熱情開展“三下鄉(xiāng)”“返家鄉(xiāng)”、團員向社區(qū)(村)報到等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大學生在把握歷史發(fā)展進程中明晰當今時代的歷史方位,能夠不斷提高大學生把握新發(fā)展階段、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構建新發(fā)展格局的戰(zhàn)略智慧與思維能力,進而在地方社會政治生活中思索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具體路徑,將黨史學習落到實處,不負重托,不辱使命,砥礪前行,做出實績。
堅持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統一,有助于大學生在地方素材學習與豐富呈現方式中增強學習興趣。“學習強國”中央平臺是推進線上黨史學習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非常注重內容的可讀性。與此同時,在省市平臺、縣級融媒層面,地方紅色資源、仁人志士、百姓心聲、發(fā)展成就、實踐探索、經驗總結,則能夠打造成為地方宣傳陣地、理論高地、文化園地。而從兩者的良性互動來看,地方平臺從地方視角切入而不斷推出優(yōu)秀黨史作品,保證了作品具有地方特色又不失全局視野和中心主題,逐級遴選至中央平臺之中,也能拓寬了中央平臺的資源來源渠道。
引導大學生關注多級平臺尤其是所在省市平臺的豐富內容,有助于向大學生呈現更為親切可感的地方素材,更大程度激發(fā)學生的黨史學習興趣;能夠深化大學生對所在省市的認識,激發(fā)愛鄉(xiāng)愛國熱情,形成情感共鳴;能夠拉近百年黨史、思想理論與自身生活環(huán)境的距離,調動生活經驗加強體驗式理解,增強學習內容的悅納度。更為重要的是,講述地方黨史人物、故事、案例之時以小見大,能夠引導大學生恰如其分理解其全國性影響、經驗和意義。在建立地方紅色資源庫之后推送整體分析的理論文章與視聽資源,能夠引導大學生梳理其中的歷史脈絡,并將區(qū)域發(fā)展史匯入中國現當代史的知識框架。
此外,平臺不僅注重內容的多樣性,還注重內容呈現上的多樣性。學習強國APP為用戶提供了海量共享的圖文、音頻、視頻學習資源,確保學習的多樣化、個性化、智能化與便捷化。[6]而具體的黨史學習教育領域,則能夠極大提升黨史學習的生動性與趣味性。平臺在“百靈”板塊中開設“黨史”,“電視臺”板塊中開設“看黨史”,增加了“黨史”的視頻音頻節(jié)目呈現等模式。平臺在“黨史”頻道,采用最新最快的學習要聞、情境再現的黨史故事、內容豐富的黨史知識、簡潔明快的史論時評、深入淺出的理論文章、切近生活的采訪紀實為主體內容,嵌入意蘊深遠的典故名言、彌足珍貴的紅色文物、簡潔明快的視聽影像、絢麗多姿的鮮活圖片、直觀豐富的圖表數據,具有極強的可讀性和說服力。
三、發(fā)揮網絡思政教育的優(yōu)勢,增強黨史學習教育方法的親和力
在方法方面,一是堅持主導性與主體性相統一,保障線上黨史學習教育的持久運行?!皩W習強國”學習平臺由中宣部主管,由各級宣傳部門、黨政機關、媒體、學校等主導建設、協同建設,保證了黨史學習教育的正確政治方向和崇高價值目標,而且取材豐富、資料可信、視角立體、更新及時、傳播迅速,構成了權威、全面、立體的黨史資源庫。與此同時,“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以學習者為中心,強化泛在學習、體驗學習、互動學習、自律學習、游戲學習和推薦學習[7],開發(fā)形成了諸多功能——具有訂閱、推薦、消息通知功能,在大數據技術支撐下能根據用戶學習興趣和習慣進行閱讀推送;具有征集(如“Ta改變了我”主題征文、“黨史知識題目專項征集活動”,或者珍藏圖片、短視頻的征集)功能,可以調動參與熱情;具備發(fā)表觀點、搜索、分享功能,可以主動獲取、分享、反饋信息;具備建群功能,可以實現工作協同、通知發(fā)布、群內互動,提升黨史學習教育的工作部署效率。引導大學生進入“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學習,滿足了大學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交互學習、碎片化學習的需要,同時又重視知識整合與價值引領,促進大學生形成宏觀整體、系統全面的視野。
二是堅持灌輸性與啟發(fā)性相統一,激發(fā)線上黨史學習教育的鉆研精神。黨史學習教育是自上而下開展的、貫穿2021年整年的重要政治任務,也是高校黨團組織和廣大學生需要認真貫徹落實的重要政治任務。它離不開進行正面系統的理論傳授,用黨的光輝歷史和思想理論武裝頭腦。但是,黨史學習教育中的灌輸,不是“填鴨式”的硬灌輸,而應當是啟發(fā)式的軟灌輸?!皩W習強國”學習平臺的“黨史故事”“黨史知識”內容,用嚴肅而不失活潑的形式調動學習者的學習興趣,用感人肺腑的紅色故事激發(fā)情感共鳴,并促使大學生舉一反三,積極發(fā)現身邊黨史資源,講好身邊紅色故事、傳承紅色精神、牢記初心使命。而前述“黨史研究”欄目下設的若干專題,更是尊重學習者的主體地位,有助于引導大學生用黨的實踐創(chuàng)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在認清歷史規(guī)律中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有助于激發(fā)大學生自主學習和深入探究的意識,積極參與“挑戰(zhàn)杯”等研究型比賽,在具有一定理論高度下生動挖掘和詮釋地方紅色故事、總結提煉地方紅色精神。
三是堅持顯性教育與隱形教育相統一,拓寬線上黨史學習教育的多元路徑。平臺提供的實用課程、技能課堂,貫徹“課程思政”的理念,在潛移默化中實現鑄魂育人的效果?!翱扉W”中的“歷史瞬間”“旅游”中的“紅色旅游”“實播中國”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實地走訪,實現了日常生活維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扒啻褐袊敝械摹皩W史”“農民豐收”中的“中央1號文件”,區(qū)分青年黨員、農村黨員等不同群體的學習偏好,增強了傳播針對性實效性。平臺提供的政務服務和實用資訊,能夠使大學生在享受便捷服務中增強獲得感和幸福感。手機閱讀的便利性、常態(tài)化學習機制,能夠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更好獲取有效有益信息,汲取黨史的豐厚精神食糧,立志建功新時代。此外,平臺采用每日答題、專項答題手段檢驗學習效果,采用挑戰(zhàn)答題、四人賽、雙人對戰(zhàn)激勵學習。嘗試將平臺學習的年度積分納入黨員、學生的考核指標,探索學習積分在線下兌換學習禮物,能夠激勵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
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逐夢同行。拓網絡教育渠道,強鑄魂育人工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開展線上黨史教育正當其時、十分必要。發(fā)揮“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的權威內容優(yōu)勢、特色資源優(yōu)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優(yōu)勢,豐富線上黨史學習教育的內容與形式,并推進線上線下協同,能夠更好增強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親和力,提升黨史學習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5]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1(7):4-17.
[2]新華社.中共中央印發(fā)《通知》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N].人民日報,2021-02-27(01).
[3]共青團中央關于在全團開展“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學習教育的通知[N].中國青年報,2021-03-05(01).
[4]張莉等.“學習強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20(Z1):33-35.
[6]葉婷.基于“學習強國”APP的高校思政課教學創(chuàng)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4):43-45.
[7]劉和海等.自主學習何以可能:“學習強國”啟示下的平臺學習之策[J].電化教育研究,2021(4):61-67.
責任編輯 ?姜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