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君
豐富多元的中國古典藝術(shù)圖像,可以沖擊孩子的感官,或呼應(yīng)古詩,或重現(xiàn)歷史,讓孩子有機會穿越回古代,站在歷史長河的維度,了解華夏文明,體驗藝術(shù),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從前的人穿什么衣服?
從前的人怎么吃喝?
從前的人住什么房子?
從前的人怎么出行?
從前的人玩什么游戲?
從孩子的生活出發(fā),在繪本展示的名畫中窺探歷史長河里的盛世輝煌,用視覺和想象體驗古人的生活日常,共同完成一次穿越時空之旅,也是走進傳統(tǒng)文化的有趣方式。
衣冠上國,禮儀之邦
自三皇五帝起,華夏民族就被稱為“衣冠上國,禮儀之邦”。據(jù)《左傳》記載,“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古人服飾的精美已不言而喻。
服飾是文明程度的象征。不同樣式的服飾,體現(xiàn)著不同時代、不同階層的人的生活狀態(tài);不同風格的服飾,也賦予了人們獨一無二的自我認同感??梢宰尯⒆酉胂肟?,古人怎么穿衣服才能表達出自己的身份和生活狀態(tài),再一起打開繪本看看。原來,朝廷百官的著裝等級森嚴,深宮仕女的穿戴繁復華貴,文人高士的穿著飄逸瀟灑,漁人勞工的衣著則需要便于行動。
《人物龍鳳圖》中描繪的貴族男女的深衣大袖,凸顯著他們尊貴不凡的身份;
而《牛耕圖》里正在田間耕作的平民,穿的是適合勞作的短衣窄袖。
另外,人們在勞作過程中,衣襟右掩,也就是左前襟往右掩住右前襟,更適合右手勞作的習慣,也便于人們用右手在懷中取放東西。而北方民族的胡人,很多以牧獵為主,服裝為了適應(yīng)馬背上的生活,右前襟掩住左前襟更方便他們用左手取放物品,也便于右手使用武器。通過衣襟這一小小區(qū)別,就展現(xiàn)了胡漢服飾文化上的差異,快和孩子一起在繪本中找找看吧!
民以食為天
古人把國家稱作“九鼎”,把治理國家叫“調(diào)鼎”,可見“食”在中華文化中的超凡地位。飲食日常在中國繪畫中也多有體現(xiàn),烤串在千年前就已流行,貴族高官的餐桌上都有些什么,大宋的“米其林”飯店是什么樣……多種多樣的飲食圖卷記錄了人間百態(tài)。
《從前的人怎么吃喝?》這本書從名畫中精選了皇親貴族、文人雅士以及普通百姓聚會的場景,讓我們得以近距離觀賞古時烹飪食物的器材、精美的餐具以及豐盛的食物。
孩子們讀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后,可以從明朝李士達的《桃花源圖卷》中,重溫桃花源里熱情好客的人們用好酒好菜款待漁人的場景。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出了最接地氣的市井風俗。商鋪林立中,我們似乎能聽見商販的吆喝聲。金字招牌“孫羊正店”,絲毫不遜色于今日的五星大飯店。
天人合一的建筑
從茅草屋到亭臺樓閣,再到現(xiàn)代高樓大廈,人類的住所經(jīng)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追求的居住理念之一。如今我們看到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古典園林、房屋宮殿,無不體現(xiàn)著這一點。王公貴族的宮苑群落、才子佳人的游走之處、山野林間的茅草小屋、尋常百姓的安居之所……不同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許多不同的建筑風格,不同的畫卷帶我們了解從前的人住在什么樣的地方。
在《從前的人住什么房子?》一書中,透過《小雅·鹿鳴之什圖》讓我們看到了3000年前,最尊貴的皇家殿堂和敕建孔子廟、寺觀才能使用廡殿頂;在《入蹕圖》里,紫禁城云霧繚繞,端莊大氣,仙氣十足,一看就不是凡夫俗子居住的地方。《千里江山圖》中,亭臺樓閣曲婉幽深,正是文人雅士消遣之地。
那古代的平民百姓都住什么樣的房子呢?其實“穿越”回去看看,百姓的安居之所是非常樸素的。孩子大概都聽過“三顧茅廬”這一典故,在《三顧草廬圖》中,諸葛亮居住的草廬就是典型平民百姓住所的代表。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可是古代沒有汽車、火車、飛機,人們出行除了走路,陸路交通主要靠騎驢騎馬,水路交通則依靠各式各樣的小舟、大船。豪華馬車是貴族身份的象征,貨船漁舟是百姓謀生的工具,策馬馳騁的有保家衛(wèi)國的將士,也有倉皇逃難的皇帝……現(xiàn)代交通工具讓我們的生活便利許多,無論多遠的距離都能輕松抵達。那古時的人們除了走路外,還有哪些可以使用的工具呢?
距今3000多年前的西周,被馴服的馬兒成了人類最好的伙伴。漢朝畫像石上的馬車也說明了這一點。
跟著《從前的人怎么出行?》這本書“穿越”回去,便可以看到張騫出使西域,陶淵明歸隱鄉(xiāng)田,唐明皇在安史之亂中逃亡,白居易在秋風瑟瑟中送別友人,每一幅畫面都定格著主角的人生一瞥,那些代步的馬車、船只等也成了歷史的見證。
古人更是“城
會玩”
不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都喜歡玩游戲。在沒有手機、電腦的古代,又有哪些可以玩的游戲呢?其實,古人玩樂花樣多。餐后閑來對弈,老少皆愛投壺,樂舞、百戲、運動、競技,還有琴棋書畫和各類表演,古人的娛樂生活豐富多彩。這里有扛著各式玩具走街串巷的貨郎,也有帶領(lǐng)文武百官踢球的皇帝,還有“廣場舞”、“高爾夫”和“冬奧會”……那些古人們玩的游戲現(xiàn)代人還能玩嗎?
漢朝的畫像石《百戲圖》上記載著西域特色的吐火表演,和現(xiàn)在的魔術(shù)表演極為相似。投壺則和我們在公園里看到的投環(huán)游戲如出一轍。更別說打馬球、踢足球、玩冰上競速……古代生活中都能找到它們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