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霖
老灶臺肚里的火,紅晃晃地燒啊燒啊。家鄉(xiāng)的老灶臺,如煙彌漫,一份溫暖縈繞在我的心頭。
家鄉(xiāng)的老灶臺,是腦海中揮之不去的記憶。老灶臺是隨和、接地氣的,無論是秋風乍起落下的枯葉,還是收獲稻麥時剩下的秸稈,抑或是樹林冬春更新出的朽木,皆可入灶。把木材放進灶膛,像“井”字般搭起,塞入些許柴草,就燃起了星星火苗??粗切切腔鹈纾袷羌尤肭逅械囊坏稳玖?,在灶臺中不斷氳氤開來,很快占據(jù)了整個灶口。柴草的爆炸聲,噼噼啪啪,合奏出美妙的樂章。炊煙裊裊,風吹來,似那薄如蟬翼的帷幔緩緩落下……
冬天,老灶臺把家里燒得暖融融的。一放學,我們幾個小伙伴背上書包都急著往家里跑。屋外寒風呼嘯,屋內(nèi)溫暖舒適。一進家門,幾個小孩全都擠在灶臺前取暖。灶臺不大,只能容一兩個人靠近。這時,孩子們?nèi)繑D著撞著,誰也不讓誰,最后只好猜拳來決定。運氣不好的就不能站在一旁,要讓給別人取暖了。那紅紅的火苗暖烘烘的,昏黃的燈光下,映得我們的臉也紅彤彤的。老灶臺旁,是生活的煙火味,是“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的閑適。
不僅如此,灶膛里也能孕育美食,兒時最愛的是烤紅薯。敞口的大鐵鍋穩(wěn)扎扎地嵌在鍋腔里,灶口空著大嘴巴等著填進柴草盡情燃燒。煙囪沐浴著房頂金燦燦的陽光,安靜地等著冒出第一縷炊煙。往灶膛內(nèi)埋幾個胖胖的紅薯,柴草熱烈燃燒后,如夢幻般的柴火灰,若明若暗。紅薯焦香的味道,彌漫出來,躥進鼻中,勾起陣陣食欲。趁母親不在,總是先偷偷拿出一小塊,滾燙的紅薯在我手里跳躍著,灰塵撣去得差不多時,用手輕輕掰開,里面冒著熱氣,一股清甜的香味撲鼻而來。我迫不及待地塞進嘴里,燙得舌頭打哆嗦,殘留的煙灰也把嘴唇沾得黑乎乎了。那正宗的烤紅薯,現(xiàn)在想來也讓人口水直流。
鄉(xiāng)下人是敬重灶神的,正月初一時,鄉(xiāng)下人都會點燃香燭祭拜灶君。這時,也是我們孩子最歡樂的時刻。晚上家家戶戶都煮魚燒肉,倒上米酒和茶。每個人都要對著灶君畫像躬身禮拜,保佑我們?nèi)医】灯桨?。拜完灶君,孩子們都能分到一把糖,也許不太理解拜灶君的含義,但有糖吃總是異常高興的。
老灶臺,是農(nóng)村人們心中的文化符號,時間緩緩流逝,它也隨塵而去,但老灶臺留下的記憶,總是回味悠長。記憶就像那灶臺中的火苗,燃燒著,燃燒著,它永遠是我心中最溫暖的存在。
‖福建省廈門市松柏中學‖指導教師:賴文蓮
吉吉工作室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灶臺已經(jīng)不常見了??墒牵鼛Ыo人們的溫暖和美好回憶,卻永遠值得懷念。尤其是寒冷的冬季,不論你塞給它的是一堆枯葉,還是幾根腐朽的木頭,它都能燃起紅紅的火苗。無論外面的寒風是如何呼嘯,走進屋內(nèi),人們就會感到春天一般的溫暖與舒適。最讓人難忘的還屬烤紅薯了,隨便往灶膛里扔進幾個胖乎乎的紅薯,柴草熱烈燃燒后,紅薯的香甜就會撲面而來。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還有什么比一家人圍坐一起、共同烤火取暖更溫馨的事情呢?
老灶臺,是農(nóng)村人們心中的文化符號,是客居異鄉(xiāng)游子的思念,看到它,就想到了家。盡管,隨著時間的流逝,它也會有一天消失不見,但那份美好和溫暖的回憶會永遠留在人們的心里。
【適用文題】有一種聲音;銘記鄉(xiāng)愁;縈繞在心里的溫暖……(鳴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