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福
(上海市航頭學校,上海)
“先概括后具體”結構被很多作家所鐘情,主要是因為“先概括后具體”結構具有其他寫作方式所無法替代的優(yōu)點。首先是“先概括后具體”結構具有層次清晰的優(yōu)點,“先概括后具體”結構都是總寫,對下文的寫作內(nèi)容先用一句話進行概述總結,這句話起總起下文的作用。讀者只要看了總起句基本就能明白下文作者所寫的內(nèi)容。接著作者會對總起句所寫的內(nèi)容進行分層敘述,而且在寫作過程中層次不會亂??偲鹁湎葘懯裁磧?nèi)容,在下面的敘述中也會先對這個內(nèi)容進行詳細的敘述。首先,“先概括后具體”結構在說明文中用的比較多,在文章的首段或每一段的第一句話都會總寫說明對象的特點,然后再分層說明。讀者只要看首段或每一段的第一句話就能明白下文所寫內(nèi)容。這樣層次清晰的優(yōu)點是其他寫作手法所無法比擬的。其次,“先概括后具體”結構具有中心突出的優(yōu)點。很多人寫文章都犯同樣的錯誤——中心不突出,別人看了他的文章只知道他寫的是什么,至于為什么寫這篇文章,作者要表達什么觀點或者抒發(fā)什么情感都不明白。這是寫文章的大忌,而采用“先概括后具體”結構寫作方法就不會出現(xiàn)以上錯誤。一般的“先概括后具體”結構都會在總起句中把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表述出來,讀者只要看了總起句就能明白作者的寫作內(nèi)容和寫作目的,這樣中心就非常突出。
小學語文教材中也有很多采用“先概括后具體”結構行文的文章,如《趙州橋》《家長的橋》等都是采用“先概括后具體”進行行文的。如第二自然段總起句寫到趙州橋非常雄偉,這句總寫趙州橋的特點,趙州橋是雄偉的,而雄偉到底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接著下文就進行分層敘述。先介紹趙州橋的長度、寬度,接著寫橋梁的建筑材料,接下來詳細介紹趙州橋的形狀特點是橋梁建筑史上史無前例的。這樣的“先概括后具體”結構行文能讓學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久而久之學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口頭表達能力強的學生一般都比較樂觀、自信、開朗。而口頭表達能力弱的學生往往會出現(xiàn)不自信的情況。很多學生雖然也想表達自己的意愿,但是苦于沒有恰當?shù)脑~語。而有的學生在表達時會語無倫次,不知所云,所說的話雜亂無章,沒有邏輯。而“先概括后具體”結構就可以幫助學生解決以上問題?!跋雀爬ê缶唧w”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有非常大的作用,具體表現(xiàn)在:“先概括后具體”結構能讓學生在口頭表達時做到條理清楚。如老師讓學生介紹自己的爸爸,學生可以先用一句話對自己的爸爸進行概括。如有的學生這么介紹:我的爸爸是一個勤勞、善良和有愛心的爸爸。爸爸每天早上很早起床,先是幫自己準備好早餐,等我吃好早餐再送我上學,然后就去忙他自己的工作。有時工作到很晚才回家,回到家后不像別的爸爸那樣躺在沙發(fā)上玩手機,而是忙著做家務,爸爸的勤勞也給家人帶來了幸福安康。我的爸爸還是一個善良的人,他的同事或者朋友找他幫忙,他總是想盡辦法去幫他們解決問題。而且爸爸對陌生人同樣非常友好,看到別人需要幫助,而他又能提供幫助時,爸爸總是會伸出援助之手。在別人遇到困難或者始料未及的災難時,爸爸總是慷慨解囊,如給發(fā)生自然災害的人捐款、捐物。只要是有需要捐款的地方,爸爸總是毫不猶豫地捐款。而且我爸爸還是一個非常有愛心的人,在家里對待爺爺、奶奶總是尊敬有加,對爺爺、奶奶的照顧也做得非常好,所以在家里總是能看到爺爺、奶奶燦爛的笑容和聽到他們爽朗的笑聲。像以上口頭表達就非常清晰,而且條理分明。這樣的“先概括后具體”結構學生學習多了,自然會養(yǎng)成一個口頭表達清晰的習慣。
“先概括后具體”結構除了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外,對學生書面表達也非常重要。書面表達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首先是學生在學習語文所要面臨的考試中都會有作文寫作要求,而且還有語言綜合運用的考題。如果學生能采用“先概括后具體”結構來行文會讓他的作文增色不少。如寫水果,按照形狀、顏色、滋味分小節(jié)利用總起句來介紹。如學生寫自己最愛吃的桃子,先總寫桃子外形從側面看像心形,而且熟透的桃子顏色鮮艷呈粉紅色,桃子的果汁特別甜且多。有了這句總起句,讀者對桃子有了一個初步印象,接著再詳細介紹桃子。如桃子有大有小,小桃子香甜,大桃子甜且多汁。桃子的外形美,從側面看呈心形,所以桃子有個很好的寓意就是表示美好和長壽,拿一個捧在手里讓人有一種喜悅之感。桃子的顏色鮮艷呈粉紅色,無論是路邊攤、水果店或者超市只要是桃子往那一擺,總是很搶眼。看著大個的、鮮艷的桃子總讓人有一種想擁有的欲望。桃子有一種香味,只要是有人吃桃子,幾十米外都能聞到其香味。桃子咬在嘴里那個甜真叫人終生難忘,那是一種沁人心脾的甜,是一種回味無窮的甜,所以只要吃過桃子的人,看到桃子都會想買,因為那個甜太讓人魂牽夢繞了。
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對學生學習和生活非常重要,同樣概括能力也非常重要。學生的概括能力提高了就能對事物有總的看法,“先概括后具體”結構其實就是概括的一種,因為“先概括后具體”結構中的總就是概括。所以“先概括后具體”結構學得好,學生的概括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如老師在上課時經(jīng)常讓學生進行優(yōu)美句子、段落的賞析,或者從文中找出能概括本文中心的句子或段落,有的老師還采用摘句法讓學生進行練習。摘句法就是讓學生在文中找到能概括文章或體現(xiàn)中心的句子,這個方法如果能經(jīng)常讓學生練習,學生的概括能力會得到不小的提高。
根據(jù)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對課文的品讀最終都會融于學生的寫作中。以部編版教材三年級上第六單元來說,單元目標指出: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習作的時候,試著圍繞一個意思寫。不難發(fā)現(xiàn),《富饒的西沙群島》《海濱小城》《美麗的小興安嶺》中都包含十分經(jīng)典的“先概括后具體”的小節(jié)。我們學習的不僅是風景,更是作者的謀篇布局,并學習這一經(jīng)典寫法,因此在設計這一單元的作文《這兒真美》時,將教學目標定為:(1)認識“先概括后具體”結構,能找到概括句。(2)仿造文章,能根據(jù)自己選定的特點寫幾句平行的概括句。(3)利用修辭手法將小節(jié)寫具體、寫生動。
1.認識概括句
出示《海濱小城》節(jié)選:
小城里每一個庭院都栽了很多樹。有桉樹、椰子樹、橄欖樹、鳳凰樹,還有別的許多亞熱帶樹木。初夏,桉樹葉子散發(fā)出來的香味,飄得滿街滿院都是。鳳凰樹開了花,開得那么熱鬧,小城好像籠罩在一片片紅云中。
小城的公園更美。這里栽著許許多多榕樹。一棵棵榕樹就像一頂頂撐開的綠絨大傘,樹葉密不透風,可以遮太陽,擋風雨。樹下擺著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總是坐滿了人。
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瀝青的大路,都是用細沙鋪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響,好像踩在沙灘上一樣。人們把街道打掃得十分干凈,甚至連一片落葉都沒有。
請學生找到概括句,并總結概括句的特點:每一個小節(jié)都有一句概括句,這幾句的概括句句式很相似。概括句出現(xiàn)在開頭比較多,而這個小節(jié)的內(nèi)容都是圍繞著這句概括句來寫的。
2.仿寫概括句
認識到概括句的特點后,學生如何自己寫出有效的概括句呢?將“小城的公園更美”單獨出示,讓學生具體分析這句概括句,不難發(fā)現(xiàn),這句概括句是由地點(小城)、景物(公園)再加上一個特點“美”組成的。
3.嘗試寫具體
出示:有桉樹、椰子樹、橄欖樹、鳳凰樹,還有別的許多亞熱帶樹木。初夏,桉樹葉子散發(fā)出來的香味,飄得滿街滿院都是。鳳凰樹開了花,開得那么熱鬧,小城好像籠罩在一片片紅云中。
讓學生觀察作者是如何將小城庭院里的樹美的特點寫清楚的。學生會發(fā)現(xiàn),作者抓住了樹的顏色、香味將鳳凰樹和桉樹的特點寫具體。同時,“熱鬧”是一種擬人的修辭手法,“小城好像籠罩在一片片紅云中”則是一種比喻的修辭手法??偨Y下來,我們可以抓住概括句中景點的特點進行描寫,再加上修辭手法,就能讓分句更具體和生動。
以學生1為例:
校園的涼亭真美,它景致怡人。近處,一座木質(zhì)的六角亭,尖尖的亭頂像一把展開的雨傘。亭下是四把石椅,坐在上面,既能躲避熱辣的陽光,又能欣賞四周的美景。夏日聽蟬鳴,冬日賞梅開,別提多愜意了。遠處,是一條蜿蜒的鵝卵石小路,它通往幽深的灌木叢中,一顆顆石子仿佛一個個調(diào)皮的小孩子,仿佛在對你說:“來探險呀,來探險呀!”
學生1抓住了景物的標志性特點,加上擬人和比喻的修辭,將校園涼亭的景致寫清楚、寫生動了。
學生對“先概括后具體”結構的理解和掌握,最終是以學生的文章為體現(xiàn)的。根據(jù)學生上交的作文,評定得心情況。這反映了學生對“先概括后具體”結構這一知識點的掌握和遷移情況,相信得心越多,掌握得越扎實,而文章從謀篇布局到局部細節(jié)描寫都會更顯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