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現(xiàn)在的釣魚圈子流行“盤老板”,畢竟從南京到北京,賣的總比買的精,但老板是那么好盤的嗎?要是那樣的話,這老板在影視劇中都活不到第二集。就算是大師級的鄧剛也有過馬失前蹄的時候,所以“盤老板”成了技術(shù)活,覺得自己有“兩下子”的釣友便不自覺地開始嘗試,成功與否更是成了衡量自己技術(shù)的一把標尺,可是“盤老板”光有技術(shù)是遠遠不夠的,除了天時地利人和還需要點運氣。
現(xiàn)在有個東西叫探魚器,這玩意成為釣魚裝備也沒多長時間,我沒特別關(guān)注過,因為一旦用了這東西,釣魚的懸念就沒了,樂趣也就沒了??墒怯腥岁P(guān)注這東西,并用得得心應(yīng)手。雖然我不用這東西,但我并不反對別人用,畢竟釣大水庫時,若能夠找到魚群,進而有的放矢地去垂釣,無疑會增加收獲的喜悅。
在這樣一個熱衷于使用探魚器的小群體中,還有一小部分人熱衷于“冰釣”,之所以給冰釣二字加上引號,是因為他們的行為在我的認知中已經(jīng)算不上釣了。這些人會在水面封凍后專門找曾經(jīng)開竿放釣的魚塘,雖然魚塘中魚的總體密度不大,但畢竟魚塘面積小,魚兒相對集中,垂釣效果會優(yōu)于水庫,更何況他們帶著探魚器。此外,這種魚塘殘存的“庫底”并不多,老板更容易麻痹大意,疏于監(jiān)管,這就讓那些人有了可乘之機。
物色到理想的魚塘后,他們下一步會找魚塘老板談價格。一般來說,魚塘老板是不經(jīng)營冰釣項目的,畢竟受眾少、利潤小,還存在一定的危險性,沒人會為這點蠅頭小利耗費精力。所以,他們先要征得老板同意,話術(shù)大概如下:沒招兒啊,我們就喜歡玩這個,冬天憋著難受,天冷水涼也釣不到啥,純屬消磨時間……這些話看似沒毛病,但是從他們嘴里說出來則具有很強的目的性,核心意思就是獲得老板的理解并同意冰釣;此外,他們還在不經(jīng)意間強調(diào)“釣不到啥”,打消老板的顧慮,老板順著他們的思路被誤導(dǎo)之后,還便于他們講價。一般來說,這套話術(shù)會讓大多數(shù)的魚塘老板同情心泛濫,進而同意他們的冰釣請求,收費也不會高過夏天的正常價。
騙取老板的信任后,他們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到冰面上轉(zhuǎn)一轉(zhuǎn)了。不要以為他們會迫不及待地開釣,那是釣魚迷干的事,這伙人才不會這樣,兔子還沒見著,怎么可能撒鷹?他們上冰面是為了偵察,有了探魚器的加持,他們會對水中魚的密度了然于胸,如果密度夠大,就大殺四方,如果密度小,不值得下手,就留下一句“過幾天有時間我就來”,然后另覓他處。
那么,被他們盯上的魚塘?xí)?jīng)歷什么呢?
這些人往往晝伏夜出,理由是“白天忙,晚上抽空來玩一會兒,半夜就走”之類的,其真正目的是借著夜幕的掩護,神不知鬼不覺地給魚塘“清塘”。他們絕不會單獨行動,一定要團伙作案,這樣不僅戰(zhàn)斗力強,一旦事情敗露也不至于挨揍。
列位別小瞧這些人,別以為水溫低,魚的食欲差,其實天冷、水溫低的時候,魚都集群,你如果能找到魚群,就能“連口”,初春時節(jié)的魚情就是如此情形,而探魚器所起的作用就是給魚群精準定位。他們在帳篷里“貓”上一宿,天亮之前整個魚塘基本上就會被清理干凈。這絕非危言聳聽,我見過的幾伙人至少收獲百斤。當然,他們是不會讓魚塘老板看到魚獲的,這就是他們選擇夜間作案的原因。得手后,他們會直奔早市——賣魚去。而老板從始至終都被蒙在鼓里,自己遭受了巨大損失卻渾然不覺。
有人得意洋洋地稱這種卑劣行徑為“盤老板”,我覺得用“盤老板”不合適,用“騙老板”或“陰老板”更為準確。這些猥瑣之人的貪婪行徑,本質(zhì)上與偷盜無異,暴露的是其低下的道德水準,不值得炫耀。
“盤老板”應(yīng)該是在透明的情況下進行的,是憑本事實現(xiàn)的,那是實力的體現(xiàn),是公平過招后的勝利。
有人辯稱:老板收了錢就是你情我愿的事,愿賭就要服輸。這種說法貌似有道理,但是別忘了,你借助探魚器這一充滿科技感的作弊神器給人清了塘,難道不是在“出老千”?這場“對賭”還公平嗎?你若事先聲明使用探魚器,哪個老板會收你的錢,誰會同意你釣?你為什么要晚上去釣?為什么不敢讓老板看到你釣魚的過程和最終魚獲?你到底是在偷盜還是在冰釣?你心里最有數(shù)。
最后,我要正告各位當事人:別大言不慚地把這種行為稱作冰釣,以如此見不得光的手段、損人利己的招數(shù)達到進貨目的的行為,無論如何都算不上冰釣。這種行為非常不道德,人所不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