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微
好的家風猶如一種無言的教育,也是一種無聲的力量,潛移默化地熏陶著人們的心靈,塑造著人們的品格。老一輩革命家低調、守法、清廉、自立、誠實、正直的家風,既讓我們感動、敬畏,又為我們樹立了良好榜樣。
朱德家風:立德樹人,勤儉持家
朱德元帥的孫子朱和平用“立德樹人,勤儉持家”八個字總結朱德家風。新中國成立后,朱德先后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等要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朱德要求子孫輩不要有特殊思想,不要覺得高人一等,群眾怎樣生活,他們就怎樣生活,“生活上你們要自力更生,不要依靠我,也不要靠我去當官”,“一定要靠自己的才能和實干為國家作出貢獻”。朱德還以此約束自己的親屬。
出于感恩當年兄弟姐妹們湊錢供自己讀書,建國后,朱德讓他們各送一個孩子來北京上學。家里一下就多了十幾個孩子,生活壓力陡增。朱德沒有透露自己的困難,還多次主動要求在國家經(jīng)濟困難時期給自己降薪,同時開墾了一塊地,帶著孩子們拿著鋤頭、鐵鍬種菜。建國后,朱德先后6次回到家鄉(xiāng)四川,并回過一次出生地儀隴縣。他輕車簡行,要求隨從不給群眾和基層添麻煩,取消了家鄉(xiāng)干部要為他舉辦的展覽,指示在辦展覽的地方建一所小學讓娃娃們讀書。朱德還指示當?shù)馗刹恳蒙絽^(qū)資源,發(fā)展山區(qū)經(jīng)濟,自力更生,“不能光伸手向外要”。離開儀隴前,他特別提出:“希望儀隴多給國家作貢獻!”
羅榮桓家風:不講待遇,不留私產(chǎn)
羅榮桓元帥經(jīng)常告誡家人,一個革命者想的應該是為人民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不能因為地位不同了,身份變了,搞特殊化。1947年7月,羅榮桓從莫斯科治病回到哈爾濱,全家被安排住在市區(qū)一處很寬敞的獨立庭院里。他多次向有關部門提出將這處庭院挪作公用,自己另找一處房子住。一次,羅榮桓到時任東北民主聯(lián)軍政治部主任譚政家去,見譚政家住的是一處二層小樓,就說:“跟你們搭個鄰居怎么樣?你家住樓上,我們住樓下。歡迎嗎?”譚政起初還以為是句玩笑話。但沒過兩天,羅榮桓一家卻真的搬來住了。羅榮桓對家人說:“住的房子大小,看來是不起眼的事情,但我們是黨的干部,要時時想到生活在基層的人民大眾,不能官越做越大,住的樓越來越高。”他還說:“生活不要特殊化,一味追求舒適的生活,講究吃穿,貪圖享受,就要變壞的。”
1963年12月16日,羅榮桓在彌留之際囑咐愛人:“我死以后,分給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樓的房子去,不要特殊?!彼€交代子女說:“我沒有遺產(chǎn)留給你們,沒有什么分給你們的。爸爸就留一句話:堅信共產(chǎn)主義這一偉大真理,永遠干革命?!?/p>
張聞天家風:嚴以律己,不謀私利
“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公仆對人民只有奉獻的義務,沒有索取的權利。”這是張聞天一貫奉行的原則。他的一生中,無論身居何位,從不為自己和家屬謀私利,甚至為了避嫌而“苛待”自己最親愛的人。新中國成立后,擔任領導職務的張聞天因公配有汽車上下班,但他從不允許子女“沾光”。
有一次,他的兒子張虹生趁他上班前爬上車,賴著不下來,以為這樣能坐一次向往已久的小汽車。誰知張聞天一點也不妥協(xié),干脆走著去上班,讓汽車停在原地。張虹生只好乖乖地下車。上世紀50年代,知識青年開始上山下鄉(xiāng)。張聞天動員剛從中學畢業(yè)的兒子響應黨中央號召,到天津茶淀農(nóng)場鍛煉。兩年后,張虹生獲準回到北京考大學。因離校時間已久,張虹生對外語沒有把握,希望擔任外交部副部長的父親給直接分管的外交學院打個招呼。張聞天一口回絕:“你有本事上就上,沒本事就別上。”最后,張虹生憑自己的本事考上了北京師范學院。
1962年,張聞天送兒子到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工作。由于條件艱苦,到新疆沒多久,張虹生患上肝炎,并發(fā)展成慢性病。他向父母要求回京治療,張聞天回信:“你有什么資格來北京看?。啃陆敲炊嗦毠さ昧烁窝?,都是在新疆治,肝炎完全可以在當?shù)刂?。”張虹生在新疆整整工作?5年,在那里結婚生女,直到張聞天去世兩個月后,才憑“落實政策”調回祖籍江蘇,在南京的曉莊農(nóng)場落戶。1979年,中組部讓張虹生到北京工作。張聞天夫人劉英直接把調函退回:“干部子弟為什么都要回北京?”張虹生尊重了母親的意見,調入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一直到2001年退休。
董必武家風:堅持原則,摒棄特權
董必武一生任勞任怨,不謀私利。據(jù)他的女兒董良翚介紹,董必武說過這么一個故事:長征過程中,每到一個地方,住宿時要分派村里騰出來的房間,有的是跑了的地主留下的,有的是貧苦農(nóng)民騰出的,條件相差較大。戰(zhàn)士們?yōu)榇艘灿行┳h論。于是,董必武定下規(guī)矩,首先找出條件最差的一間留給自己,這樣矛盾就自然解決了。
新中國成立后,董必武身居高位,不少家鄉(xiāng)親友希望借其影響力謀得更好的工作和待遇。他一律拒絕。1951年2月13日,董必武在給堂弟董賢煦的信中說:“你現(xiàn)在農(nóng)村居住,你能識字,容易知道上級政府領導人民做什么,好好地幫助當?shù)厝嗣裢瓿缮霞壦栒俚娜蝿?。農(nóng)村有勞動模范,弟努力生產(chǎn),幫助政府完成各項工作,可能爭取做一個模范,不要拋棄工作已有根基的地方。目前來北京沒有必要?!?954年10月24日,董必武致信董賢煦時,就他請求的貸款之事指出,“這樣的事用不著我來介紹”,“現(xiàn)在國家是人民的國家,在國家機關工作的人,必須為人民服務,除了法律規(guī)定的職權外,任何人沒有特權。在你思想中對這點似乎還不很清楚”。董必武指出,堅持原則的關鍵在于踏踏實實工作、老老實實做人。1950年5月8日,他致信在湖北省供銷合作社工作的堂弟董獻之,告訴他參加到革命隊伍里來,就要“好好學習革命的思想和作風,簡單一句話就是學習腳踏實地的工作和老老實實為人民服務的作風”。
劉伯承家風:崇尚儉樸,不占便宜
劉伯承元帥和家人生活非常儉樸,他的衣服經(jīng)常是袖口磨破、領口洗得發(fā)白,他的夫人汪榮華的穿著也十分樸素。為防止家人占國家便宜,他在家里曾專門貼了一張“告示”:“兒女們,這電話是黨和國家供你爸爸辦公用的。你們有私事絕對不許用這電話。假公濟私是國民黨的作風,不許帶到我們家里來。”兒女們結婚之前,劉伯承同志就立下規(guī)矩:子女結婚后一律到自己工作單位去住。他多次向孩子解釋,家里的優(yōu)裕條件是黨和國家為照顧我而安排的,你們結了婚就不要住在這里。
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優(yōu)良家風,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今天,廣大黨員干部應以他們?yōu)榘駱樱粌H自身要正,更要正好家風、管好家人、處好家事,使家庭真正成為自己拒腐防變、永葆本色的堅強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