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容(福建:廈門同安區(qū)西塘小學)
簡單的小學科學實驗之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基于深度學習的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索意識,主動思考,深入探索,以辯證批判的思維來看待通過實驗揭曉的奧秘。在深度學習之中,學生的潛能被激發(fā)出來,當其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遇到問題時,也能以理性客觀的態(tài)度面對。那么教師該如何通過合適的授課方案來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呢?文章中有詳細的教學策略。
指向深度學習的科學實驗能開發(fā)學生科學思維,使其深入思考,探索科學實驗之中蘊含的奧秘。傳統(tǒng)的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往往都是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觀看。同時,教師會將實驗結果以及其蘊含的道理提前告知學生,學生接受的是灌輸式教育,全程都沒有深入思考,只是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進行記憶認知。而深度學習下的科學實驗教學,是讓學生主動探索,以批判性思維看待問題,并解決問題。這樣學生的科學思維會得到提升。
長期通過深度學習進行主動思考并培養(yǎng)自身辯證思維,能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為敏捷。同時,帶有指引作用的問題能讓學生的思維更為緊湊。這樣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便可以解決高思維含量的科學問題。無論是課堂學習抑或平時的作業(yè)練習,效率都會有明顯提升,并且維持在較高水準上??偠灾疃葘W習科學實驗內(nèi)容并引導學生參與到實踐中去,能使科學學習效率得到較大提升。
深度學習科學實驗能激發(fā)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與求真精神,遇到問題時,首先想到的不是求助他人,而是迎難而上。長此以往,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科學探索能力都會得到較大提高,核心素養(yǎng)自然也會有較大提升。趣味十足、與生活相融合的科學實驗能讓學生深度思考,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思維習慣,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也會主動完成相關的科學實驗,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能擁有科學探索精神。因而深度學習能讓學生形成較高的核心素養(yǎng)。
教師在開展指向深度學習的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時,需要遵循互動性原則,將課堂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教師則起輔助學習的作用。在整個科學學習的課堂上,教師需要把握好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科學實驗的實踐之中去,并且進行深度思考和探究,通過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拥恼n堂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沉浸到科學學習的氛圍之中,展開深度思考,探索其中真諦。
絕大部分小學生心智都未成熟,遇到問題時沒有較為嚴謹?shù)乃季S進行思考。尤其是在完成科學實驗時,需要教師一步步引導,通過有價值問題的提出讓學生進入深度學習之中,從表層的科學實驗現(xiàn)象之中挖掘深層次內(nèi)涵。因而在小學科學實驗課堂之中,指向性原則就顯得非常重要,教師需要在上課之前便準備好合適的授課教學計劃,預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并及時指引,使其沿著正確的思考方向思索問題,獲得良好的科學實驗學習成果。
小學科學實驗之中蘊含著深刻的內(nèi)涵,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將其中的內(nèi)涵挖掘出來,并引入平時的學習生活之中,讓知識的作用真正顯現(xiàn)出來。這樣學生的境界才能得到提升,科學實驗的內(nèi)在價值才能得到升華。當學生完成一個科學實驗,并且感悟其中的道理之后,教師便可以將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與學生完成的科學小實驗相融合,通過類似的方式深化知識學習,并從中感悟提升,達到較高的層次和境界。
科學中的各種理論概念比較多,部分學生只是了解這些概念,卻沒有深刻理解這些理論。為了讓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的狀態(tài)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合理設計實驗,并通過一系列的實驗進行驗證,并引發(fā)深度思考,從真正意義上深度理解這些理論概念,并得到知識層面與精神層面上的升華。如,在“生態(tài)平衡”學習中,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了解到處于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每個物種的相互影響,并且每個物種都發(fā)揮重要作用以維持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完成生態(tài)瓶的制作,在有蓋子的塑料瓶之中放入泥土、水草、小魚等,并將塑料瓶的蓋子擰緊,讓小魚在其中生存一段時間,看情況如何。在該實驗中,瓶中的生物便構成了簡單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通過光合作用,水草為小魚的生存提供氧氣,水草還是小魚的食物,小魚的排泄物則成了水草生長的有機肥料,在短時間內(nèi),小魚不會死亡。但是長時間如此,小魚還是會死,原因是生態(tài)系統(tǒng)過于簡單。通過該類型的簡單實驗,學生在完成實驗的過程中會深入思考生態(tài)平衡,并了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
基于深度學習的科學實驗,學生之間可以互動交流,并且通過互動交流產(chǎn)生思維的碰撞,收到更高層次的思考效果。深度學習中,學生的主動性非常重要,而小組合作、溝通交流等形式,則可以使學生的主動性被充分激發(fā)出來。如,在進行“蠟燭的變化”相關實驗時,教師可以提供制作蠟燭的PPT 流程,引導學生自主討論并通過動手操作來完成。在整個完成過程中,蠟塊由大變小,由固體變?yōu)橐后w,這時教師就可以試探地詢問學生:蠟塊變成另一種物質了嗎?學生帶著此疑惑繼續(xù)做實驗,會發(fā)現(xiàn)隨著溫度的降低,蠟塊又變?yōu)楣腆w,即其性質并沒有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的產(chǎn)生。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完成“點燃蠟燭后觀看蠟燭燃燒變化”的實驗。具體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其一,使用潔凈干燥的燒杯罩在火焰的上方;其二,將內(nèi)部有澄清石灰水涂抹的燒杯罩在火焰的上方;其三,將白瓷碗底部放到火焰上方灼燒一段時間,看變化。分別會出現(xiàn)內(nèi)壁有水霧、內(nèi)壁變白、底部有黑色煙灰三個現(xiàn)象。這時學生便可以展開討論,通過反復猜測與交流,將蠟燭燃燒過程中產(chǎn)生的新物質推測出來。
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弱,可能會對需要自己動手完成的科學實驗產(chǎn)生一定的畏懼心理,如果教師不加干預,他們便無法進入科學深度學習之中,還會對科學實驗產(chǎn)生一定的畏難情緒。因而,在授課時,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情感狀態(tài),適當增強他們的情感體驗,讓其感受到身邊學生的溫暖、教師的溫暖以及實驗與思維過程的溫暖,從而更愿意深入思考,完成整個實驗探究學習。比如,在鐘擺實驗的探究之中,教師就可以一步步地引導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來完成整個鐘擺實驗。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為什么有的鐘擺擺得快,有些卻比較慢,是不是和擺長有關系呢?”這時學生可以利用不同的擺長進行計時擺動次數(shù)的計數(shù)實驗。通過此種方式研究其間是否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并能知曉到底是擺長長擺動得更快,還是擺長短擺動得更快。整個過程中,教師都要溫柔地引導學生,使其不斷進步,從而完成整個實驗探究,并從中感悟一定的道理。同時,學生在進入深度思考的同時,也可以了解該實驗之中使用了一種特殊的實驗方法,即控制變量的方法。
在深度學習背景下開展科學實驗教學,教師需要注重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其學習境界能有所提升。引發(fā)學生深度思考的實驗并不需要過于復雜,相反,簡單的實驗對小學生更為友好,其更能從中感悟到實驗內(nèi)涵。如,學生在完成較為簡單的降雨小實驗后,可以從中得到一定的啟發(fā)。首先,學生可以用酒精燈來加熱燒杯中的水,直到水沸騰,然后取一個培養(yǎng)皿放入熱水中,將其取出后蓋住燒杯。這時教師就可以拋出問題:“培養(yǎng)皿的底部有什么呢?”學生仔細觀察后發(fā)現(xiàn)底部有小水珠。教師接下去問:“為什么會出現(xiàn)小水珠?”這時部分學生會認真思索,結合課本內(nèi)容,得知:熱的水蒸氣碰到了溫度稍低的培養(yǎng)皿便凝結為小水珠。教師可以繼續(xù)實驗,將一小塊冰塊分給學生,讓他們放在培養(yǎng)皿上,并觀察實驗現(xiàn)象。不一會兒,學生發(fā)現(xiàn),不少聚集在培養(yǎng)皿底部的小水珠開始匯集下落,與自然界中的降雨非常相似。這樣絕大部分的學生思維都會發(fā)散,了解該實驗的真正目的與其中的實驗價值。
科學來源于生活,同時通過不同的科學小實驗,學生可以從中感悟生活道理,并且通過類似的方式使得實驗的價值得到一定提升??茖W實驗如果不與生活相結合,就會變得高不可攀,不少學生便會有較大的學習難度,并且也很難進入深度學習之中。因而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貼近生活的科學實驗,如,物品發(fā)霉的小實驗就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非常貼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完成??梢栽O置三組實驗:其一,將潮濕的面包放入冰箱,設為1 號組;其二,將潮濕的面包置于常溫環(huán)境,設為2 號組;其三,將干燥的面包置于常溫環(huán)境,設為3 號組。通過該實驗,學生發(fā)現(xiàn),2 號組的霉變速度明顯快于1 號組與3 號組。這時不少學生會思考其原因,得到“發(fā)霉與溫度、濕度等緊密相關”的結論。學生于是知道在生活之中該如何儲存食物。對于此類型的生活化小實驗,學生的主動性與批判精神可以得到體現(xiàn),從而進入深度學習之中,并升華實驗的價值。
綜上所述,教師可以嘗試開展深度教學,通過引導式問題以及學生親身體驗等方式,讓他們更為深刻地體驗實驗的趣味性,尋找其中蘊含的奧秘。同時小學階段中的不少實驗都可以溯源于生活,教師融入生活元素能讓學生感同身受,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科學實驗的興趣,主動進入深度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