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印禮,朱林欣,廖堂全,彭文仙,何也君,劉小平,揭雨成,*,邢虎成,*
(1 湖南農業(yè)大學農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2 湖南省草類作物種質創(chuàng)新與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 長沙 410128;3 長沙湘美紫云英農牧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湖南 瀏陽 410306)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是豆科黃蓍屬的越年生草本植物,既可作優(yōu)質綠肥,也可用于飼料及食用[1-2]。紫云英含有作物所需的多種營養(yǎng)物質,易被土壤微生物腐解。翻壓紫云英對改善土壤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微生物的多樣性、培肥土壤以及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有重要意義[3-9]。另外紫云英可生產加工蜂蜜、紫云英豆腐、酒類等產品,對提高農田經濟效益有重要作用[1-2,10]。因氣候、土壤類型等差異,對紫云英品種的要求不同,選擇適宜當?shù)胤N植的紫云英良種是關鍵[11-12]。本研究對不同品種紫云英的生育期特征和適應性進行比較,篩選出適宜湖南湘東地區(qū)種植的優(yōu)質紫云英品種,以期為優(yōu)質紫云英綜合利用提供基礎。
參試紫云英品種共14 個,其編號和名稱分別是1 號閩紫9 號、2 號信紫1 號、3 號徽紫1 號、4 號余江大葉、5 號宣紫1 號、6 號宣紫5 號、7 號弋江種、8號寧波大橋種、9 號安徽大葉、10 號湘紫1 號、11 號湘紫2 號、12 號湘紫3 號、13 號湘紫4 號、14 號湘紫5 號。其中1~9 號紫云英種子購自安徽良龍綠肥種業(yè)有限公司,10~14 號購自晟昱紫云英種植專業(yè)合作社。
試驗于2020—2021 年在瀏陽永和鎮(zhèn)李家灣進行。此地介于北緯27°51′~28°34′,東經113°10′~114°15′之間,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歷年平均氣溫17.4 ℃,年平均降水量1 680 mm,無霜期266 d[13]。從2020 年10 月-2021 年5 月試驗地日降水和日均溫及月均溫和月降水量變化可知,本種植季,氣溫和降水與多年平均無較大差異。
每個品種設3 次重復,共42 個小區(qū),隨機區(qū)組排列。每個小區(qū)面積4 m×5 m =20 m2,種子用量為18 kg/hm2,溝寬30 cm,播種方法為撒播。2020 年10 月13 日播種,冬前撒施復合肥300 kg/hm2,干旱時適當灌水,早春看苗生長情況適時撒施磷鉀肥75 kg/hm2。
物候期、株高、分株數(shù)、葉色、葉片數(shù)、根長、根瘤數(shù)量及產量等參照文獻[4]的方法進行。
采用Excel 整理數(shù)據,采用DPS 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采用GraphPad Prism7.00 制作圖片。品種采用綜合性狀的隸屬函數(shù)評價法進行綜合評價,變異系數(shù)賦權公式:
Wi=Vi/Vn
式中:Wi為第i個指標的百分率;Vi為i指標的變異系數(shù);Vn為所求的n個變異系數(shù)之和。
綜合隸屬函數(shù)計算方法如下:
隸屬函數(shù)值U(Xij)=[(X-Xmin)/(Xmax-Xmin)]
反隸屬函數(shù)值U′(Xij)=1-[(X-Xmin)/(Xmax-Xmin)]
綜合隸屬函數(shù)值D=∑(U(Xij)·Wi)/Wn
式中:X為測定值;Xmax為最大值;Xmin為最小值;Wn為指標百分率總和;U(Xij)為i種質j指標的隸屬函數(shù)值。
湘東地區(qū)紫云英品種的盛花期在3 月底到4 月初最合適。2020—2021 年分別對各個品種的生育期進行調查,結果見表1。閩紫9 號和信紫1 號生育期幾乎一致,2 個品種都在3 月15 日之前達盛花期?;兆? 號、余江大葉、弋江種和寧波大橋種生育期略晚,在3 月中旬時達到了盛花期。宣紫1 號、宣紫5 號、安徽大葉生育期稍晚,在3 月20 日左右進入盛花期。湘紫系列紫云英生育期最長,盛花期最晚,平均滯后了9~10 d,在3 月底才進入盛花期。所有紫云英品種的種子在4 月底5 月初成熟,整個生育期在198~201 d。
表1 14 個紫云英種質生育期調查Table 1 Investigation of 14 milkvetch germplasms at the growth stage
2020 年12 月對各品種苗期特征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14 個紫云英品種葉色都為淺綠或黃綠。14 個品種株高都集中在11~16 cm,最高的是湘紫4 號,苗高15.6 cm,最低的是信紫1 號,苗高11.2 cm。不同品種間株高存在顯著性差異,湘紫系列品種株高普遍較高。14 個品種的分枝數(shù)一般為1~1.5 個,品種間沒有顯著性差異。14 個品種的真葉數(shù)一般為12~13 片,品種間也沒有顯著性差異。14 個品種的根長在5~5.5 cm,根瘤數(shù)一般在0.8~1.3 個之間,品種間均沒有顯著性差異。整體來看,湘紫系列品種生長適應性較好。
表2 14 個紫云英品種苗期生長情況Table 2 Growth of 14 milkvetch germplasms at the seedling stage
從表3 可知,不同品種株高差異顯著,湘紫系列品種株高相差不大,在54~57 cm 之間,顯著高于其他品種;徽紫1 號、宣紫1 號、宣紫5 號的株高顯著低于其他品種,都低于30 cm;其他品種的株高在30~50 cm 之間。從分枝數(shù)來看,徽紫1 號、余江大葉、弋江種、寧波大橋種的分枝數(shù)顯著高于其他品種,平均都大于8 個/蔸,湘紫系列品種間差異不明顯,僅湘紫1 號的分枝數(shù)較低,只有4.7 個/蔸。從莖粗來看,閩紫9 號、余江大葉、弋江種和寧波大橋種的莖粗都大于3 mm,顯著高于其他品種;宣紫5 號的莖粗最細,顯著低于其他品種;湘紫系列品種莖粗均在2.8 mm 左右,無顯著差異。從根長來看,不同品種間根長差異顯著,寧波大橋種的根長最長,達13.4 cm,顯著長于其他品種,信紫1 號、徽紫1 號、宣紫1 號、宣紫5 號和閩紫9 號的根長均低于7.0 cm,顯著低于其他品種。從整體農藝性狀來看,湘紫系列株高最高,其他性狀中等,尤其是湘紫4 號表現(xiàn)較優(yōu)。
表3 14 個紫云英種質盛花期農藝性狀Table 3 Agronomic traits of 14 milkvetch germplasms at the blooming stage
從表4 可知,14 個紫云英品種的產量存在顯著差異。從單株鮮質量來看,余江大葉的單株鮮質量最高,達到10.8 g/株,與閩紫9 號、宣紫5 號、寧波大橋種、安徽大葉、弋江種、湘紫1 號、湘紫2 號、湘紫3 號、湘紫4 號和湘紫5 號無顯著性差異,但這些品種的單株鮮質量顯著高于信紫1 號、徽紫1 號、宣紫1 號。從單株干質量來看,信紫1 號和徽紫1 號的單株干質量小于1 g,低于其他品種;單株干質量最高的是閩紫9 號,達到1.7 g;湘紫系列品種單株干質量在1.2 g 左右。從每公頃鮮質量來看,最高的是余江大葉,其次是閩紫9 號,但與湘紫系列品種均無顯著性差異,閩紫9 號、余江大葉、宣紫5 號、弋江種、寧波大橋種、安徽大葉、湘紫1 號、湘紫2 號、湘紫3 號、湘紫4 號和湘紫5 號的產量接近。
表4 14 個紫云英種質盛花期產量性狀Table 4 Yield traits of 14 milkvetch germplasms at the blooming stage
采用綜合隸屬函數(shù)法,對供試的14 個紫云英品種的苗期性狀和盛花期性狀進行綜合評價,其中含水量為反隸屬函數(shù),計算時采用減法。隸屬函數(shù)均值越大說明該品種綜合價值越高,綜合生產性能越好。結果表明,平均隸屬函數(shù)值排名前三的品種為湘紫3 號(編號12)、湘紫5 號(編號14)和余江大葉(編號4),這3 個品種在湘東地區(qū)綜合表現(xiàn)最優(yōu),適合在湘東地區(qū)推廣。湘紫3 號生育期長,盛花期晚,利于在4 月底做綠肥使用,苗期生長良好,盛花期農藝性狀與其他湘紫系列差異不顯著,但其具有較高的干物質產量,因此建議優(yōu)先推廣湘紫3 號。
表5 14 個紫云英品種綜合隸屬函數(shù)評價結果Table 5 Comprehensive membership function evaluation table of 14 milkvetch varieties
紫云英翻壓時期影響其肥效,一般在盛花期翻壓效果最好,在湘東地區(qū)一般3 月底4 月初翻壓。從14 個品種的生育期來看,湘紫系列品種、安徽大葉、宣紫1 號和宣紫5 號均在3 月底進入盛花期,這與范美容等[14]的研究結果一致。紫云英在不同的地區(qū)生育期也不同[11-12,15-16],湘東地區(qū)一般在10 月底至11 月上旬播種。從品種來源看,安徽、福建、江西和湖南的品種均可在湘東地區(qū)生長,出苗率、生長速度、株高和產量等都有差異,但均會開花結果。因此從生育期來看,14 個品種均可在湘東地區(qū)生長發(fā)育。
紫云英冬前的長勢對盛花期的鮮草產量和養(yǎng)分含量具有重要影響[17]。14 個紫云英品種在冬前均生長良好,葉片未出現(xiàn)凍害。紫云英苗期生長良好,可幫助其安全越冬。從第二年返青后的生長來看,14 個品種均可以安全越冬,相比較而言,湘紫系列品種表現(xiàn)更好。
盛花期是紫云英壓青做綠肥的最佳時期,鮮草產量決定了提供的綠肥量[16]。紫云英鮮草產量與株高、莖粗、葉面積等成顯著正相關,而葉綠素與葉面積、葉周長無明顯相關性[2]。本試驗14 個品種盛花期農藝性狀符合該特點,株高、莖粗均存在顯著差異且與產量呈正相關性。從試驗結果來看,湘紫4號、湘紫5 號、寧波大橋種、余江大葉、安徽大葉、閩紫9 號單株鮮質量均超過10 g,相應的其株高、莖粗的值均較大。從公頃產量來看,14 個品種中除信紫1 號、徽紫1 號、宣紫1 號外,其他品種產量均較高。
本研究對14 個紫云英品種的苗期性狀和盛花期性狀進行綜合隸屬函數(shù)分析,發(fā)現(xiàn)湘紫系列表現(xiàn)普遍較好,排名靠前,尤其是湘紫3 號綜合性狀排名第一。利用綜合隸屬函數(shù)法對作物進行綜合評價是目前較常用的方法。綜合隸屬函數(shù)值法會將各指標進行轉化,計算出綜合隸屬函數(shù)值D,以D 值為評價指標的方法不僅考慮了各個指標間的相互關系,同時也考慮了各指標的重要性,能使評價結果更準確[18]。
所有紫云英品種均能在4 月底至5 月初成熟,生育期約198~201 d。盛花期在3 月底至4 月初的品種有湘紫系列品種。苗期14 個紫云英品種株高存在顯著性差異,湘紫系列品種株高普遍較高。盛花期不同品種株高、分枝數(shù)、莖粗、根長具有顯著差異,湘紫系列品種株高最高,在54~57 cm 之間,尤其是湘紫4 號表現(xiàn)較優(yōu)。從單株鮮質量來看,余江大葉表現(xiàn)最高,達10.4 g,與閩紫9 號、宣紫5 號、寧波大橋種、安徽大葉、弋江種及湘紫系列無顯著性差異,但顯著高于信紫1 號、徽紫1 號、宣紫1 號。從產量來看,最高的是余江大葉,其次是閩紫9 號和安徽大葉,再次是湘紫4 號,鮮質量均達到23 400 kg/hm2以上,說明這幾個品種均適合在湘東地區(qū)栽培。綜合生育期、苗期及盛花期特征結合隸屬函數(shù)分析,推薦湘紫3 號作為湘東地區(qū)稻田紫云英種植的首選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