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娟娟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依舊嚴峻,各地不時有感染者出現(xiàn)。為了讓學生在面對疫情的時候保持健康和穩(wěn)定的心態(tài),避免疫情帶來創(chuàng)傷,我設計了這節(jié)班會課。
師:歡迎大家來到心理課堂。我希望同學們能積極參與活動,真誠分享感受,認真傾聽他人的分享。我們先聽一段舒緩的音樂,放松身心。(播放音樂《藍色天際》)請大家用最舒服的姿勢坐在位置上,可以靠在椅子上,也可以趴在桌子上,然后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想象一下,大家躺在柔軟的草坪上,陽光溫暖,微風輕拂,然后……(教師突然將一個氣球戳破。)
(預期反應:學生被驚嚇到,有的大叫一聲,有的突然從凳子上跳起來,有的站起來想往外跑,有的滿臉驚恐……)
師:面對突然的響聲,你是什么反應?
生1:我很害怕,情不自禁大聲喊了出來。
生2:我又害怕又好奇,想看看是怎么回事。
……
師:如果把剛才那個事件比作一個應激事件,我們在心理上和身體上都會有什么變化呢?一起來看一個視頻。
設計意圖:用游戲活躍課堂,讓學生體驗應激反應,同時給學生營造安全、溫暖的課堂氛圍,為后續(xù)的課程提供安全的心理空間。教師在操作的時候注意氣球不宜吹得過大,戳破氣球的時候遠離學生座位,只要讓學生體驗到在舒服的狀態(tài)下發(fā)生應激事件即可。
(播放的視頻內容為:假期結束,返校上課后的早上,小嫻在課堂上被帶走隔離,教室其他同學被要求戴上口罩,不能離開教室,包括所有科任教師,同學們一度陷入恐慌。
視頻播放結束后,教師提問;
(1)你看到這個視頻有什么感受?
(2)如果你是那個班級的學生,會是什么心情?)
生1:我要被隔離了,怎么辦,我會不會有事?
生2:我好怕,感染新冠病毒雖然不一定會死,但是對腦子的危害會不會很大?我會不會變傻?
生3:如果被隔離在人生地不熟的房間,一個人孤零零的,那多可怕啊……
師:假設我們一直帶著這樣不舒服的情緒體驗,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影響?
(學生回答,基本涵蓋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
師(總結):從大家的分享里,我感受到面對突然被隔離這個應激事件,我們的心里是緊張、焦慮、恐慌的。如果我們不能想辦法調節(jié)情緒,這些應激反應會一直影響我們。那我們該怎么做才能讓我們在這個事件中更舒服一些呢?接下來,我們一起做一個小游戲,看看能不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示。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體驗,引導學生,認識到面對突發(fā)狀況的各種情緒和反應都是一種常見的應激反應,為后續(xù)化解應激反應做鋪墊。
(一)第一關:氣球吹吹吹。
規(guī)則:根據(jù)指令,學生向氣球里吹氣,每吹一口氣,代表一種應激反應的情緒被吹進氣球。
師:如果持續(xù)往氣球里吹氣,會發(fā)生什么?
生1:氣球會爆炸。
師:同理,如果心里裝著很多應激反應的情緒,我們就會覺得不舒服,會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聯(lián)系剛才的吹氣球活動,請回答,我們該如何處理應激反應?
生2:將情緒釋放出來。
師:對,我們要把心中各種應激情緒宣泄出來。有哪些宣泄的方法呢?現(xiàn)在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把你們能想到的方法寫到任務單上。
(學生先思考,再集體討論。)
師(小結):在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找到了很多宣泄的方法,如語言表達、運動、畫畫、唱歌等,這樣我們就會感覺舒服一些。恭喜同學們成功闖過第一關,找到直面應激反應的第一個密碼——合理宣泄。
設計意圖:第一關通過吹氣球游戲,引導學生感受宣泄情緒的重要性;采用組內討論的方式,集思廣益,探索合理宣泄情緒的方法。
(二)第二關:“魔鬼與天使”角色扮演。
規(guī)則:小組活動,一位同學扮演被隔離的小嫻,要求具體地說出自己的心情;2名同學分別扮演“積極應對的小嫻”和“消極處理的小嫻”?!跋麡O處理的小嫻”——用抱怨、破壞等行為表達自己的不滿等;“積極應對的小嫻”——給小嫻一些好的建議,溫和地化解情緒。
小組成員自愿上臺進行角色扮演。
其他同學充當觀察員,記錄積極的和消極的主要觀點。
展示之后,教師詢問“小嫻”的感受:聽到消極的言論,你感覺怎樣?自己有過這樣的想法嗎?聽到積極建議的感受呢?
師(小結):看來,在我們面對突發(fā)事件的時候,不同的立場、不同的應激反應處理帶來的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大家都能積極地應對突發(fā)事件,我們看待事情的角度就會完全不同。恭喜同學們成功闖過第二關,找到直面應激反應的第二個密碼——積極思考。
設計意圖:第二關用角色扮演呈現(xiàn)應激情境和處理應激反應的不同方法,引導學生理性地應對應激反應。
(三)第三關:分析與總結。
師:剛才,我們充分理解了當事人的狀態(tài)。作為她的同學,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會有怎樣的擔心和困惑呢?
(小組同學先進行“頭腦風暴”,再把自己的想法寫在白紙上。兩個小組分享,其他小組補充。)
1.我們的擔心。
學習:七天隔離,落下的功課怎么辦?學校會幫我們補課嗎?
飲食:每天只能吃盒飯,會不會吃到想吐?聽說隔離的人很多,飯菜都是冷的,要連著吃一周的冰冷食物,會不會腸胃不舒服?
起居:每天刷手機打發(fā)時間,如果沒帶手機充電器,酒店能不能提供?酒店有沒有洗衣房?衣服穿一個星期不洗,會不會臭了?酒店干不干凈?環(huán)境不好,我不適應怎么辦?
2.我們的困惑。
密接:我們會不會是陽性?。?/p>
恐慌:聽說得了新冠肺炎會變笨,怎么辦?
師(小結):看來大家的困惑和擔心都很一致。我們再討論一下,這些擔心和困惑有沒有解決的辦法?
(學生討論后分享。)
師(小結):在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梳理了被隔離可能碰到的困難以及解決方式。恭喜同學們成功闖過第三關,找到直面應激反應的第三個密碼——科學應對。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并解決困難,科學規(guī)劃學習和生活,學生慢慢看到了自己的生活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對自己充滿了信心。
師:從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到現(xiàn)在,有無數(shù)人經歷了突然被隔離的應激事件,特別是防疫人員。那么,他們是怎么面對和處理的呢?
(學生觀看視頻分享心得。)
師(小結):疫情初期,醫(yī)護人員中也有很多人是有應激反應的,但是他們用專業(yè)知識很快化解了消極情緒,并積極投入到防疫工作中,他們燦爛的笑臉就是最好的證明。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樹立“戰(zhàn)勝疫情、學習防疫兩不誤”的堅定信念。
(學生上臺分享本節(jié)課的收獲。)
師(總結):今天,我們一起探索了直面應激反應的三種方法:合理宣泄、積極思考、科學應對。希望同學們能把這些方法真正應用起來,遇到突發(fā)狀況,能夠想到我們所學的這三種方法。相信每名同學都能成為管理自己情緒的小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