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東,呂冬慧,武 晉
(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汽車與軌道交通學院,天津 300350)
汽車保險杠是汽車最重要的外觀件之一,結構復雜[1],搪塑成型已成為其主流的生產工藝。搪塑模具是搪塑成型的核心部件[2],而金屬鎳由于具有硬度高、耐腐蝕、導熱性以及抗沖擊性能好等優(yōu)點,通常被選作用來制備搪塑模具[3-5]。
保險杠搪塑模具使用一段時間后,內表面會留有塑膠殘留物,為避免造成后續(xù)產品不良,需要定期清洗。傳統(tǒng)的清洗方式多采用人工現(xiàn)場清洗,由于清洗藥液為強堿性,容易造成人員灼傷,對于自動清洗的裝備需求越來越迫切。
模具清洗過程主要有藥液浸泡、風干,殘渣清除等步驟,過程中需要對模具進行各種角度的翻轉,便于操作。模具的翻轉運動要求相對平穩(wěn)[6],使模具不致產生較大的沖擊,以免發(fā)生破壞[7]。以提高自動化水平為前提,需要針對模具的結構特點進行專用翻轉結構和清洗系統(tǒng)的設計,為了提升設計的效率與質量[8-10],需要結合清洗工藝,進行設備關鍵部位的分析。
為了提高搪塑模具的清洗效率,減少強腐蝕性藥液對清洗人員造成危害[11],設計了一種模具自動翻轉清洗系統(tǒng),并分析了翻轉平臺的關鍵結構,進行了工程應用驗證。
汽車保險杠搪塑模具的內部結構復雜不規(guī)則,在多次使用后,模具內表面會有高溫后的塑膠殘留物和污垢,如圖1所示。為了保證注塑產品的質量和統(tǒng)一性,需要應用強腐蝕性藥液對模具內壁殘留物進行定期的高溫浸泡清洗。
圖1 模具內表面Fig.1 Inner Surface of Bumper Mold
根據清洗現(xiàn)場要求,對模具自動翻轉清洗系統(tǒng)設計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模具自動翻轉清洗系統(tǒng)設計要求Tab.1 Design Requirements of Automatic Turnover and Cleaning System for Bumper Mold
模具翻轉清洗系統(tǒng)由保溫蓋板、翻轉臺、鼓風系統(tǒng)、藥液托盤組成,如圖2所示。
圖2 模具清洗系統(tǒng)整體結構Fig.2 Integral Structure of System about Clearing Mold
工作過程為:模具由工作人員利用中轉臺車與初始0°姿態(tài)的翻轉臺對接鎖緊,打開防護裝置,手動推送模具在兩條平行的移載輪條上滾動平移至翻轉臺上,通過四周布局的加緊裝置固定模具;人員離開,啟動清洗室外側的控制系統(tǒng),滑輪組原理的保溫蓋板進行下降運動,直至達到預設高度后,與蓋板隨動的藥液注入管向模具加注高溫藥液,蓋板上的液位傳感器實時檢測液位,達到浸泡液位后,停止藥液注入;達到浸泡時間后,藥液回收管啟動,回收模具內藥液;抽液結束后,自動翻轉臺進行180°翻轉,傾倒殘余藥液并使磨模具凹面朝向熱風管;熱風系統(tǒng)啟動,對模具內表面進行熱風烘干、并清除殘留雜質;烘干結束后,模具繼續(xù)單向翻轉至初始姿態(tài),等待工作人員移載。
模具外表面為通用化結構,長、寬、高為1900mm、900mm、420mm,并且合模部分為平面結構,便于卡緊,依據模具結構特點,設計的模具翻轉臺結構,如圖3所示。
圖3 模具翻轉臺結構Fig.3 Structure of Turnover Unit about Mold
工作原理:翻轉框架初始姿態(tài)為水平,作為翻轉臺的旋轉0°位置,模具保持凹面朝下,由工作人員手動移至移載輪條2上,接觸特氟龍限位擋塊3,同時L型卡緊裝置4進行單側表面卡緊,手動調節(jié)加緊限位單元13,實現(xiàn)卡緊固定,氣動離合器8實現(xiàn)驅動傳動連接,驅動電機7啟動,通過蝸輪蝸桿減速機10、聯(lián)軸器11,帶動連接法蘭6轉動,從而使翻轉平臺進行順時針旋轉運動,旋轉模具180°后,凹面水平朝上,加注清洗藥液浸泡后進行藥液回收,翻轉臺繼續(xù)順時針旋轉至300°位置保持,進行熱風吹干,最后旋轉至360°,達到初始姿態(tài)。
模具順時針翻轉,定位保持角度分別為0°-180°-300°-360°,旋轉法蘭需要提供框架和模具共同翻轉時的扭矩。框架為對稱結構,重心G1與旋轉軸線始終重合。在0°和180°角度時,模具重心G2與旋轉軸線重合,其余過程,重心G2相對旋轉軸線處于偏心狀態(tài),模具翻轉過程重心變化,如圖4所示。
圖4 模具翻轉重心變化圖Fig.4 Changing Gravity Diagram of Turnover Unit
順時針旋轉過程,旋轉法蘭需提供的扭矩由式(1)計算:
式中:T—旋轉法蘭的扭矩,Nm;G1—翻轉臺框架重力,為1817N;l1—翻轉臺框架重心與法蘭中心軸線的水平間距,為0m;G2—模具重力,為2500N;l2—模具重心與法蘭中心軸線間距,為0.33m;θ—模具翻轉角度。
根據式(1),利用matlab進行旋轉法蘭扭矩計算,扭矩變化,如圖5所示??芍?,(0~180)°翻轉過程,扭矩值為負,表示需要反向力矩克服模具重力轉矩,傳動系統(tǒng)中使用的蝸輪蝸桿減速箱,具有自鎖功能,無需驅動電機提供制動力矩。由扭矩變化曲線可知,模具在翻轉至90°和270°時,旋轉法蘭所承受的扭矩最大,分別為(±825)Nm。
圖5 旋轉法蘭的扭矩變化圖Fig.5 Changing Torque Diagram of Rotating Flange
所選蝸輪蝸桿減速機傳動比i2=30:1,所選三相異步電機的額定轉速為n1=3000rpm,驅動電機一體的齒輪減速機的減速比可表示為:
式中:n2—翻轉臺轉速。
根據式(2),結合設計要求約束條件0≤n2≤3rpm,求得齒輪減速機的減速比i1≥33.3,取整數值40。
查閱《機械設計手冊》[12],圓柱齒輪減速機的傳動效率η1=0.95~0.98,蝸桿頭數z=1的蝸輪蝸桿減速機傳動效率η2=0.7~0.75,驅動電機的輸出扭矩計算為:
將式(1)帶入到式(3),求得理想狀態(tài)下,電機輸出扭矩為1.03N·m,結合電機選型余量系數(1.5~2.5),所選電機輸出扭矩范圍(1.545~2.575)N·m。
根據定滑輪可改變力的方向理論,參照圖2模具清洗系統(tǒng)整體結構,保溫蓋板升降運動采用拉升氣缸、定滑輪組和鋼絲繩組合結構設計形式。蓋板上布局4個同步吊點,通過各自獨立的鋼絲繩,按照同側平行結構,穿過滑輪組連接到單一氣缸,通過氣缸的伸縮運動,實現(xiàn)蓋板的平穩(wěn)上下升降。
如圖6所示,為了保證4個吊點同步升降,鋼絲繩受力垂直變向傳動部分采用兩定滑輪軸向垂直布局;為了實現(xiàn)同側吊點的兩根平行鋼絲繩實時同步升降,垂直布局的兩個定滑輪采用大小輪組合結構形式,大小輪的半徑差值為兩輪傳動面中心高度差,保證各吊點的實時升降位移相等。其次,保溫蓋板上安裝有耐腐蝕型液位傳感器和注液、排液管,與蓋板一體升降。
圖6 滑輪組升降結構Fig.6 A Combination of Pulleys Capable of Lifting and Lowering
翻轉臺為主要的運動和承載結構,為保證翻轉平臺關鍵部件的結構強度,采用有限元分析技術[13],對其主要承載結構進行強度校核。設計要求參考了《機械設計手冊》[12],應滿足強度安全系數大于1.5。已知數據和設計數據為:模具最大重量250kg;在solidedge三維設計軟件中設定翻轉臺結構各部件的材料屬性,測算翻轉臺總重量為181.7kg;模具注滿浸泡,約需200L藥液,參照水的密度1000kg/m3計算,藥液重200kg。存在過載風險的關鍵部件為:旋轉軸和模具卡緊支架。選用材料都為316不銹鋼,該材料的定義:密度7.98g/cm3,抗拉強度最小值為485MPa,屈服強度最小值為170MPa。
4.1.1 網格劃分
采用平均尺寸為3mm的網格對旋轉軸進行網格劃分。劃分完的旋轉軸有60679個單元,104935個節(jié)點,如圖7(a)所示。
4.1.2 載荷定義與施加
當模具處于注滿藥液浸泡時,旋轉軸承載模具、翻轉臺、藥液的重量總和,為最大垂直載荷狀態(tài),約6320N,該載荷形成了作用在軸上的彎矩,加載在軸的連接面上。當模具翻轉至90°和270°角度時,作用在旋轉軸上的扭矩最大,為825 Nm,此載荷作用在軸端。因此加載在旋轉軸上的載荷為825Nm的扭矩和6320N垂直載荷的復合載荷,加載如圖7(b)所示。
4.1.3 有限元分析結果
結合以上數據,對旋轉軸進行有限元分析結果,如圖7(c)所示。
圖7 旋轉軸有限元分析Fig.7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Rotating Shaft
根據分析結果:軸的最高應力出現(xiàn)在軸頸處,最高米塞斯應力值為93.468MPa,小于許用應力值485MPa和屈服強度170MPa,由公式(4)[14]:
式中:σs—材料許用應力;
σmax—結構最大應力值。
計算求得其強度安全系數為5.2,>1.5,證明該旋轉軸的靜強度符合設計要求,安全系數足夠大,耐腐蝕性得以保證,后續(xù)可進行一定的優(yōu)化。
4.2.1 網格劃分
采用平均尺寸為3mm的網格對卡緊支架進行網格劃分,其它加載部位的網格按照缺省設置,如圖8(a)、圖8(b)所示。
4.2.2 載荷定義與施加
當模具翻轉180°處于注滿藥液浸泡時,卡緊支架承載質量最大,為模具和藥液的重量總和,約4500N,由兩個L型支架和兩個限位叉型支架共同承載。因此在模具翻轉到位后,向模具空腔施加4500N的垂直向下載荷。
4.2.3 有限元分析結果
結合以上數據,對卡緊支架進行有限元分析結果,如圖8(c)、圖8(d)所示。
圖8 卡緊支架有限元分析Fig.8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Clamping Bracket
由分析結果可知,最高應力出現(xiàn)在叉型支架上,最高米塞斯應力值為89.82MPa,小于許用應力和屈服強度,根據式(4)求得其強度安全系數為5.4,證明卡緊支架的靜強度符合設計要求。
基于上述的理論研究,進行系統(tǒng)研制,并在現(xiàn)場進行安裝實驗[15],如圖9所示。翻轉臺可將模具穩(wěn)固卡緊在平臺上,分別進行0°-180°-300°-360°角度翻轉定位實驗,驗證了驅動電機運行順暢,翻轉過程平穩(wěn);滑輪組升降模式的保溫蓋板可實現(xiàn)同步運動,實現(xiàn)了模具翻轉清洗過程的自動化。
圖9 模具自動翻轉清洗現(xiàn)場實驗Fig.9 Field Test of Automatic Turnover and Cleaning System for Mold
根據式(5),分別計算采用人工和自動模式進行模具清洗的生產效率。
式中:N—單班實際清洗數量,人工模式為4件,自動模式為5件;H—標準工時,人工模式為2h,自動模式為1.5h;P—工作人數,人工模式需2人,自動模式需1人;hr—擋產工時;hɑ—加班工時,都定義為理想狀態(tài),取值0。
根據以上實際生產數據統(tǒng)計,求得人工清洗模式和自動清洗模式的生產效率分別為50%和94%,生產效率提高了44%。模具自動清洗效果,如圖10所示。實現(xiàn)了對塑膠殘留物有效清洗,滿足生產質量要求。
圖10 模具自動清洗效果圖Fig.10 Cleaning Effect Diagram of Mold
基于汽車保險杠搪塑模具清洗工藝和要求,提出了一種自動翻轉清洗結構,依據模具實物參數,進行了結構設計,并完成了翻轉運動過程的轉矩計算;參照設計要求,對關鍵結構部件進行強度校核;通過工業(yè)現(xiàn)場應用實驗,驗證了該系統(tǒng)結構的穩(wěn)定性,模具清洗過程的生產效率提高了44%,并避免了強堿性藥液對工作人員造成灼傷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