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每屆新生報到前,我都會開一次家長會。第一次跟家長見面,我先介紹自己的治班理念和任課教師,然后介紹如何幫助學生更快地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照例,家長會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家長就自己關心的問題進行提問,我來解答。家長提的問題很多,但大都集中在“學”和“吃”這兩個方面。
這說明,家長除關心孩子能不能學得好外,更關心孩子在身體發(fā)育的關鍵時期能不能吃得飽、吃得好。
我校實行半封閉式管理,所有學生早上到校后,一直到下午放學才離開校園,中午基本上都在校就餐。這樣做,減輕了家長的負擔,也免去了學生往返奔波,但無疑給學校的服務和管理增添了責任和壓力。所以,學校也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讓學生的午餐更加安全、便捷、營養(yǎng),讓學生和家長滿意。筆者在此談談我校午餐的三次“變形”。
一、從常溫到保溫
我校有學生1300多人,食堂在一幢樓上,占有面積不太大的兩層,每一層能容納將近650個學生,而且就餐時間比較集中,基本在半個小時之內,熱鬧程度可想而知。為了讓就餐安全有序,剛開始的時候,食堂的工作人員都是提前把飯菜打好,并放在餐桌上。每個學生的菜都一樣,一葷兩素。學生以班為單位,下課后有序排隊到食堂,坐在自己固定的位置上就餐。這樣做,雖然看上去井然有序,但也會使餐盤長時間暴露在外,到天氣寒冷的時候,飯菜也容易變涼,更重要的是,還有衛(wèi)生隱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學校采購了保溫箱。食堂師傅把飯菜打到餐盤后,放入保溫箱。學生到食堂后,排隊從保溫箱依次取出餐盤,并端到自己的位置上就餐。
這是我校午餐的第一次“變形”,讓午餐變得更有溫度。
二、從他助到自助
學生和家長對于午餐滿意度的高低不僅取決于食堂的管理,更取決于菜品的豐富和質量,正所謂“眾口難調”。如果采用的是配餐制,食堂做什么學生就吃什么,顯然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有的學生一端出餐盤,就把不喜歡吃的菜到處“推銷”,希望有同學能夠幫助“消滅”。有的學生一看沒有自己喜歡吃的菜,只匆匆扒幾口米飯,就把剩菜直接倒入垃圾桶,導致了浪費。所以,我們學校在充分聽取了學生和家長的意見后,實行自助餐,把午餐的形式從“他助”改為“自助”。
學校重新采購了自助餐的保溫柜,最重要的是豐富了菜品。從原來學生無法選擇的三個菜變成了學生可以選擇的六個菜。這六個菜包含了兩個葷菜、四個素菜,學生可以根據(jù)需要選擇其中三個。同時,為了照顧那些不喜歡吃米飯的同學,食堂每天中午還推出一個特色主食。特色主食的花色很多,比如蛋炒飯、炒年糕、涼拌面、包子、饅頭等。
實行自助餐后,雖然食堂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但是學生和家長的滿意度也是直線上升。有學生說:“現(xiàn)在一到午餐時間我就很期待。因為每天總有我喜歡吃的菜,還有家里吃不到的菜?!?/p>
這是我校午餐的第二次“變形”,讓午餐變得更有溫情。
三、從自查到他查
為了嚴把衛(wèi)生關,學校嚴格實行食材和配料的配送制度,由具有相關資質的配送公司負責原料的采購、檢驗、配送。同時,學校實行校級領導陪餐、菜品留樣等相關制度。為了構建多視角的檢查機制,學校還成立了由熱心家長組成的膳管會。膳管會成員輪流檢查食材的質量,菜品的味道、數(shù)量等,可以隨時來學校跟學生一起就餐。膳管會發(fā)現(xiàn)問題后,及時向學校提出意見和建議,并檢查督促整改情況。
這是我校午餐的第三次“變形”,讓午餐變得更加放心。
經過三次“變形”后,學校的午餐服務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普遍認可。學校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利用現(xiàn)有資源不斷進行改進,有效滿足了師生的需求。
(本欄責編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