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雨
云上軍營村。夏海濱 攝
廈門有海也有山,既有鼓浪嶼也有“高山村”。位于廈門市西北部同安區(qū)蓮花鎮(zhèn)的軍營村、白交祠村、西坑村、淡溪村被稱為廈門特區(qū)的“高山村”。30多年間,高山村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偏僻窮山村”逐漸成長為“百姓富、生態(tài)美”的新農村,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蝶變”之路。
白交祠村夜色。梅濤 攝
這條路是怎么走出來的?蛻變后的高山村是什么樣子?由《攝影世界》雜志社、廈門市文聯(lián)、中共廈門市同安區(qū)委宣傳部、廈門市攝影家協(xié)會、同安區(qū)文聯(lián)、中共廈門市同安區(qū)蓮花鎮(zhèn)委員會、蓮花鎮(zhèn)人民政府等共同組織的“重走初心路,聚焦‘高山村’”攝影活動于2021年12月10日至12月12日舉辦,邀請攝影師用鏡頭捕捉“高山村”的新面貌。
軍營村、白交祠村位于廈門市同安區(qū)蓮花鎮(zhèn)西北部,地處廈(門)漳(州)泉(州)三市交界點,是廈門最邊遠的“高山村”,常年霧多、濕氣大?!案呱酱濉逼骄0沃挥?000米左右,但想上去并非易事。雖然上山的道路修得平坦通暢,但山路彎彎,不轉上200個彎輕易到不了山頂。
白交祠茶園。夏海濱 攝
西坑村。楊婀娜 攝
日照金山閣。李博 攝
高山村茶IgU5F0qj1qxVmPCKMOiMVg==田。潘登 攝
甫一到軍營村口的石碑處,便可看到旁邊矗立著一座特別的建筑——“高山黨校初心使命館”。2021年12月10日,來自全國各地的20余位攝影師在這里聽了一堂特別的黨課。給在場攝影師們上黨課的是一位81歲的老人,他叫高求來。高求來23歲當兵,自30歲退伍后便扎根軍營村,在這里工作生活了一輩子。他當了28年村支書,后又被聘為“高山黨?!钡牧x務講師。高求來通過一個個簡單樸實的故事,為大家講述了軍營村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拉開了重走初心路的序幕。
軍營村在廈門第二高峰狀元尖腳下,平均海拔900多米。當地人介紹,這里歷來為軍事要地,曾是鄭成功屯兵之地。12月的軍營村,日出在6點40分左右,如果起得來,可以早早到軍營村的金山閣上等候日出,俯瞰到整個軍營村的樣貌,屆時太陽光透過云層,灑在村莊的屋頂上,落在茶園和山林間,美不勝收。
白交祠村是廈門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常年浸沐在云山霧海里,被稱為廈門的“霧都”“云霧避暑山莊”。白交祠村中有一個光明頂,登上這里便可俯瞰整個白交祠村的風貌。17點以后,太陽開始落山,待到17點45分后,天色漸暗,村中的燈火漸亮,黃色的路燈綿延成一條金色的絲帶,流淌過村落。
廈門高山村。潘登 攝
廈門市同安區(qū)軍營村不少村民建起了民宿。李劼 攝
周末,山下的青年騎機車來到軍營村七彩池旁游玩。 周志鴻 攝
“高山黨校初心使命館”的展覽中寫道:軍營村共有茶園6500余畝,公益林面積4100余畝;白交祠村共有茶園3500余畝,公益林面積3000余畝?!吧缴洗髅?,山下開發(fā)”,除了種果種茶,兩村還大力發(fā)展文化和旅游,如今的兩村吸引了許多返鄉(xiāng)青年經營民宿,每到周末,都會有許多來自廈門市區(qū)的游客帶著老人孩子上山度假,體驗山間野趣。
與軍營村和白交祠村不同,淡溪和西坑兩村依山而建,是地質災害重點村。因此,政府早在2020年年初就出臺了《廈門市2020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兩村的村民目前大都已在山下領了安置房,預計今年年初將會遷至山下。
在淡溪和西坑還可以看到許多建在山上,用石頭堆起來的老房子。不同于軍營村和白交祠村新起的幢幢小樓,在這里,人們還可以通過這些老房子的樣貌想象舊時村民們的生活。
淡溪和西坑兩村的山上也種滿了茶,這里的村民們最不缺的可能就是茶葉了。在這里,最經常聽到的一句招呼便是:“坐下喝杯茶?!边@便是村民們最誠摯、最熱情的歡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