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摘? ? 要]小學群文閱讀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和隨文練筆能力,就要充分體現三個特點:“多、快、樂”?!岸唷保壕褪羌哟箝喿x量,讓學生讀得更多,練筆更多。在中心議題的統(tǒng)領下,在大量的閱讀中學習閱讀方法、感受閱讀快樂,進行隨文練筆,培養(yǎng)寫作能力?!翱臁保壕褪翘岣唛喿x的速度,讓學生讀得更快,寫得更快。群文閱讀教學,不光要提高閱讀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隨文練筆習慣和能力。“樂”:就是要強化主體,讓學生讀得更樂,寫的更有趣。不斷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期待,在閱讀、思考、陳述、傾聽中找到閱讀快樂,找到仿寫方法。
[關鍵詞]群文閱讀;“多、快、樂”;培養(yǎng);隨文練筆;能力
所謂“語文”,就是語言和文字。語言就是閱讀,文字就是寫作。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能力是獲取知識的基礎,提高的寫作能力是知識的實踐。讓讀與寫結合,想與練同步,特別是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就更能體現語文課的閱讀與寫作是不可分割的特性。一堂優(yōu)秀的群文閱讀教學課,必須把閱讀和寫作相結合,突出“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這個基本點。如何利用好群文閱讀來為學生的練筆做奠基呢?小學語文群文閱讀就要突出三個特點,凝練成三個字就是:“多、快、樂”。
一、“多”
“多”,就是加大閱讀量和寫作量,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讀得多,寫得多。新課程目標規(guī)定:第一、第二、第三學段的學生課外閱讀總量分別不少于5萬、40萬、100萬字。群文閱讀就是要求小學生在40分鐘內要閱讀4~5篇文章,有效地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為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就要求語文老師在確定中心議題時要匠心獨運,別具一格,圍繞著中心議題,在核心題材的統(tǒng)領下,教師要精選四至五篇文章,文章要內容相連、特點相近、風格相異,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這些文章共同的寫作特點,為學生隨文練筆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學生可以在大量的閱讀中逐漸學會寫法,之后,教師要當堂指導學生仿寫,還要求學生課后大量練筆。
例如:在教學“學習在非連續(xù)文本中提取和整合信息”為中心的群文閱讀時,教師在課內閱讀《金字塔夕照》一文基礎上,以“不可思議的金字塔”為中心,又精選了課外閱讀材料三篇《比薩斜塔》《泰姬陵》《長城》。這四篇文章有一個共同點:都是非連續(xù)文本。這就需要學生在閱讀這些非連續(xù)文章的時候,要學會閱讀、概括、提煉、總結、思考、寫作。當學生學會了在非連續(xù)文本中提煉信息方法后,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當堂練筆:如何利用插圖、表格、旁白、數字等非連續(xù)文本介紹一樣自己喜歡的玩具或者學具。
這樣的教學,是把閱讀和寫作緊密結合的,是把閱讀知識轉化為寫作技能的及時轉變。學生在閱讀這些風格迥異的文章時,要從不同的表達方法中學會總結、歸納、寫作,這就大大地增加了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的閱讀量和寫作量,培養(yǎng)了他們快速提煉信息的能力、快速思考的能力以及快速閱讀能力、快速寫作的能力。這樣的模式,用“一篇”帶“多篇”,加大了學生的閱讀量,使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感悟與體會,在大量的隨文練筆中實踐與鑒別,從而獲得閱讀和寫作的幸福感、收獲感與喜悅感。
二、“快”
“快”,就是提高閱讀和寫作的速度,讓學生讀得更快,寫得更快。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中高年級默讀一般文章每分鐘不能少于300字。學會快速閱讀和快速寫作是信息時代相適應的能力,因此,語文老師就要在平時的教學中訓練這種能力。例如,2019年在全國的群文閱讀教學觀摩活動中,臺灣的陳易志老師有一堂群文閱讀教學課,他精選了五篇文章,讓學生感悟共性、對比不同、提煉精華,學生在快速閱讀中獲取信息,并根據這些文章的共性,快速仿寫一段話,把快速閱讀和快速寫作緊密結合,這樣的課堂是高效而又實用的。又如,教師在教學“學習在非連續(xù)文本中提取和整合信息”時,在學生基本掌握了“在非連續(xù)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后,教師指導學生利用好“旁白、文字敘述、圖片、表格、注釋”等方法來介紹自己的玩具,當堂把它寫下來。課前,老師要求學生觀察自己最喜歡的玩具,搜集玩具的說明書、產品合格證、圖片、表格等資料,在課堂上展示,并利用這些資料當堂寫一篇“……玩具介紹書”,在自己敘述的文字旁邊,粘貼圖片、表格、說明書等,這種寫作方法能培養(yǎng)學生快速設計、粘貼、寫作、組合等能力,能快速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
閱讀的目的最終要歸結為寫作,光閱讀不會寫作,學生就不會思考,他們的思維就得不到訓練,知識就不能轉化為能力。群文閱讀教學改變了平時一篇課文教兩課時的教學方式,教師要帶領學生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中閱讀四五篇風格相似的文章,然后利用這些文章中共有的寫作方法,讓學生當堂隨文練筆,能夠培養(yǎng)學生快速捕捉信息能力,訓練學生快速寫作的能力,讓閱讀的效益最大化。
三、“樂”
“樂”,就是要強化主體,讓學生主動閱讀、主動寫作,讀得快樂,寫得有趣。語文學習不光是學生聽講、學知識,而是學生自我學習思考,自我訓練,自我成就的過程,在主動閱讀和主動寫作中找到快樂。讓學生主動閱讀文章,學習寫作方法,去思考、閱讀、寫作。在小學群文閱讀教學中,不斷出現新的閱讀要求、新的寫作需求,會不斷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期待和寫作興趣。一堂高效的群文閱讀課中,學生很忙,他們抓緊時間去閱讀、去思考、去傾聽、去寫作,這些語文實踐,讓孩子們成為課堂和學習的主人。這就要求老師在選材時一定要選學生喜歡的、適合孩子們年齡特征的文章。例如:2019年在全國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觀摩活動中,鄭白老師在教學中精選了《晴天有時會下豬》等五篇文章,這些文章共同點都充滿奇特、荒誕、怪異、大膽的想象,趣味橫生,妙語連珠,能深深吸引學生,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然后教師留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隨文仿寫童話故事,讓學生的想象力當堂實踐,學生寫得興致勃勃。李建榮教師更是如此,他指導學生認識了“顛倒謠”,交流童謠的寫作方法,找到顛倒謠的特點。然后激發(fā)學生去仿寫數字謠、連鎖謠、問答謠,學生興趣盎然,快樂叢生。群文閱讀教學中最大的共同點,就是怎一個“趣”字了得,只要讓閱讀有了“趣”,就能生出“樂”,就能激勵學生不斷去嘗試閱讀、嘗試寫作,在閱讀中找樂,在寫作中快樂。
教師在教學“學習在非連續(xù)文本中提取和整合信息”群文閱讀課的時候,選文時突出的“1+X”模式,這里的“1”的篇目是《不可思議的金字塔》;“X”—《長城》《泰姬陵》《比薩斜塔》,其中《長城》《比薩斜塔》《泰姬陵》是課外閱讀。乍一看,這些文章從埃及的“金字塔”到中國“長城”,到泰國的“泰姬陵”,再到意大利的“比薩斜塔”,地域跳躍大,時間跨越長,文化跳躍好幾個文明古國。學生在閱讀這些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風格的文章時,他們接受的信息量很大,感受的文化多元化,內容具有跳躍性。這樣的閱讀會給學生留下疑問非常多,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能利用好這些疑問進行隨文練筆的引導。孩子們可能會有許多問題:到底金字塔是啥樣子,有什么神奇的地方?比薩斜塔為什么不倒?泰姬陵為什么能那么豪華,那么神奇?長城都是秦朝建造的嗎?為什么這么多年不倒?為什么長城能成為中國人的驕傲呢?……這些問題是無窮無盡的,教師要鼓勵學生把這些問題提出來,鼓勵他們把自己的答案寫出來,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仿寫,如:哪些問題需要插圖、表格、注釋等;哪些可以粘貼圖片、說明書等。這是 一種新型的寫作方法,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性高漲。不管孩子們寫的答案是否正確,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在寫作,在思考,在探究,在想象……孩子們的好奇心是無窮無盡的,通過寫這些問題的答案,會引起學生極大的閱讀與探究的興趣,激發(fā)孩子們課外去閱讀,去查找,去探究,去質疑。這樣的隨堂練筆,能大大地激發(fā)他們的探究欲、閱讀欲、想象力、寫作欲。
總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的隨文練筆能力,就要在學生多量閱讀、快速閱讀、快樂閱讀中培養(yǎng)。多量閱讀是基礎,快樂閱讀是原動力,有了良好的基礎和原動力就為學生隨文練筆寫作能力提高提供了必備條件。
參考文獻:
[1]唐顯淳.小學群文閱讀,從“小”開始[J]. 教育, 2016(4).
[2]王萬虹.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方法探索[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 2019(12).
(責任編輯: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