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丹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新發(fā)展階段,高校要繼續(xù)大力推動思政課改革與創(chuàng)新,要在開好上好思政課的同時,全面推進思政課程建設,提升思政教育的實效性。文章結合建工類專業(yè)課程特點及課程教學實際,從思政如何界定、如何體現、如何融通和如何運用等方面進行初探,并從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角度入手提出相應的構建思路,以期助力課程思政建設。
一、思政如何界定
課程思政建設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重要任務,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zhàn)略舉措。在立德樹人的宏觀視角之下,高校應以課程思政為切入點構建高質量、高水平人才培養(yǎng)體系,所有課程都有思政,所有教師都講育人,實現所有課堂都是育人的主要渠道。
課程思政元素之于專業(yè)課程教學,就好比鹽之于人體的重要性;開展課程思政,猶如做美食時用鹽等調味料一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但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是將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該比喻形象生動地闡明了思政元素與專業(yè)課有機相融的真諦,實現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教學效果。它也啟示著作為推進思政課程建設的教師要像技藝高超的廚師一樣,使思政教育如鹽在肴、化于無形,有機融入專業(yè)課程教學的全過程。
那么,如何充分利用思政讓課程思政落地呢?以建工類專業(yè)課程教學為例,結合建工類各專業(yè)特色及課程內容,初步探討其課程思政教學思路。
二、思政如何體現
思政元素源于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的“三句話”——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和責任。建工類專業(yè)特性較突出,所有工程必須有安全保障、質量保證,以實現安全、經濟、適用、美觀的基本要求,故各類課程專業(yè)知識教學都可從以上“三句話”對思政元素加以提煉,或借助特定的專業(yè)情境,將思政元素融入其中。
例如,《建筑施工技術》這一課程的第一課概述,可以提取的思政元素包括敬業(yè)、誠信、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責任感、奉獻精神等個人素養(yǎng),安全文明施工、工匠精神、科學精神等職業(yè)素養(yǎng),服務、責任、規(guī)范的道德意識和遵紀守法的法制意識等。
三、思政如何融通
如何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yè)課程教學?在明確專業(yè)課程相應知識點的思政元素之后,還應探索適當的融合之法,將思政理念通過課堂教學等多種方式傳輸給學生,實現課程思政的實效性。
例如,“開學第一課”,任何一門課程的第一堂課除了強調課程的重要性、學習的意義所在、在本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未來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中的效用、主要內容和教學方法等外,還要向學生明確提出課程學習的基本要求,包括到課率、課堂互動表現、課堂筆記、作業(yè)或實訓報告完成情況、學習態(tài)度、誠信考試等,這些要求能夠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堂教學中。
例如,建工類專業(yè)的實踐性課程(《建筑工程測量》《房屋建筑學》《平法鋼筋識圖算量》《建筑工程定額與預算》《工程量清單計價與實務》《工程造價應用軟件》等)的教學,以“課堂理論+校內實踐”形式開展,采取學生分組的方式進行,各個小組的每位學生作為團隊成員要加強自我管理,在團隊中發(fā)揮自我效用的同時,探索團隊協(xié)作能力。其中,《建筑工程測量》教學時,以2020年中國珠峰測量登山隊工程測量視頻導入課程,讓學生了解中國珠峰測量背后不為人知的故事,熟悉內外業(yè)測量工作的要點及注意事項,體會國家測量隊隊員團結協(xié)作、互幫互助的集體理念,勇?lián)熑?、直面極限挑戰(zhàn)、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無私奉獻的愛國精神,進而樹立學生對職業(yè)價值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激發(fā)學生樹立自強不息的民族氣節(jié)和無私奉獻的敬業(yè)精神。
再如,上述提到的《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教學中安全文明施工這一職業(yè)素養(yǎng)的思政元素該如何融入呢?安全文明施工是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的第一要務,闡明安全文明施工的具體操作事項后,還要結合某一具體施工現場的高處墜落、物體打擊、起重傷害、觸電事故、高支模坍塌、基坑坍塌的施工安全教育教學短視頻(源自“建筑云課”移動教學云平臺)加強認識,同時引入因違反安全文明施工要求而導致事故的現實案例加以深化理解,明確遵守職業(yè)操守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但是有一點務必得注意,專業(yè)課程的教學依然以專業(yè)知識為重點,并非因課程思政建設需要而將思政元素教學取而代之,使專業(yè)課變成思政課。思政元素只能有機融入,不適宜長篇大論或無限拓展,否則過猶不及,極有可能影響專業(yè)知識的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
四、思政如何運用
如何提升思政元素的運用能力?及時評價和總結課程思政教學的實踐效果,通過實踐提升思政的運用能力。在每一堂課程思政教學后,教師需要及時反思,及時評價總結,及時發(fā)現問題與不足,比如思政元素是否合理,思政融入方法是否到位,思政思想是否正確傳達給學生,思政切入點是否引起學生共鳴,思政講課是否占滿課堂,思政與建工類專業(yè)實際案例分享是否有機融入,思政設計是否有必要加入本節(jié)課,思政融入后是否能夠保證正常的教學計劃等。
作為新發(fā)展階段的高校教師,應當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將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與責任的教育貫穿課堂教學,把價值引領、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這三者有機統(tǒng)一起來,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當好學生健康成長路上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都應該實現每一門課程講思政,每一次授課講育人。只有當專業(yè)課教師自身明確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加強思政理論和專業(yè)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與時俱進,更新自身知識體系,提升自身綜合素養(yǎng),才能在備課時挖掘思政,在授課時將思政有機融入課堂教學,在課后總結時領悟課程思政的精髓之處,在課程思政教學實踐中提升業(yè)務水平和執(zhí)教能力,進而推動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的實現。
首先,強化教師課程建設意識,讓教師從“要我做”到“我要做”課程思政項目建設。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教師是關鍵。自愿為之是成功的一半,困難有了總能有辦法解決,因為辦法總比困難多,而且業(yè)精于勤荒于嬉。其次,積極組織現場教學觀摩會或比賽、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黨員教師集體備課、校內外課程思政教學經驗交流等活動,加強教師理論武裝和業(yè)務技能,保證正確的育人方向,對建工類學生的思想困惑等問題加以分析,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政教育,同時認真研究建工類專業(yè)特色,特別是人才培養(yǎng)要求以及施工員、建造師、造價師和室內設計師等專業(yè)技術人才的技能標準要求,提煉每門課程、每個章節(jié)(項目或情境)、每個知識點(技能點)所蘊含的思政元素,持續(xù)優(yōu)化課程思政內容,形成各專業(yè)的課程思政特色。再次,組建課程思政教學團隊,除了專業(yè)課專職教師和企業(yè)兼職教師外,最好還有思政課教師的加盟,不斷加強課程思政教學的反復探討和實踐,在摸索中持續(xù)改進課程思政教學方法,推進課程思政項目建設。最后,若有典型示范則充分發(fā)揮傳幫帶效用,若無則向兄弟院校學習,了解其做法,借鑒其經驗,結合自身發(fā)展特色,從無到有逐步建設課程思政,或者根據《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要求,組織學校精銳力量,通過以點帶面、示范帶動的方式,逐步開設課程思政示范課程,不斷提升課程思政的實效,助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地。
參考文獻:
[1]立德樹人,習近平這樣闡釋教育的根本任務[EB/OL].新華網,2019-03-1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xxjxs/2019-03/18/c_1124247058.htm.
(作者單位 共青科技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