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雨喬,宋為娟,夏文穎,倪 芳,陸燕飛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血流感染常見的病原菌之一,占所有血流感染病原菌的20%~25%[1]。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因攜帶多種耐藥基因和毒力基因,對常用抗菌藥物不敏感,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是金黃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2-3]。早期預測和及時有效的抗菌藥物治療能顯著改善患者預后[4-5]。因此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2015—2020 年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MRSA 血流感染患者的臨床特征及預后危險因素,為臨床醫(yī)師早期診斷治療提供依據(jù)。
收集2015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本醫(yī)院門診及住院146 例患者血液標本分離的MRSA 共146株(剔除同一患者分離的相同菌株),其中4 例患者因資料不全被排除,共142 例納入研究。納入標準:①血流感染的診斷參照相關診斷標準[6-7];②至少一次血液培養(yǎng)出MRSA。排除標準:病例資料不完整患者。根據(jù)患者治療28 d 預后將MRSA 血流感染患者分為生存組和死亡組。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
1.2.1 菌株分離鑒定及藥敏試驗
血培養(yǎng)采用FX400 全自動血培養(yǎng)儀(Becton Dickinson,美國)及配套的Bactec Plus/F 樹脂需氧培養(yǎng)瓶和Bactec Lytic/10 含溶血素厭氧培養(yǎng)瓶。細菌鑒定和藥敏試驗均采用VITEK-2 Compact 全自動細菌鑒定儀(BioMérieux,法國)。藥敏結果按照美國CLSI M100-S30 標準判讀[8]。質控菌株為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25913。
1.2.2 臨床資料
收集患者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就診和出入院日期、入院診斷、入住科室、基礎疾病、侵襲性操作、MRSA 感染部位及時間、抗菌藥物使用、實驗室檢查及預后。實驗室檢查指標包括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紅細胞、血清總蛋白、血清白蛋白、D-二聚體、C 反應蛋白(CRP)和降鈣素原(PCT)。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和紅細胞采用全自動模塊式血液體液分析儀XN-10[B1](Sysmex,日本)檢測;PCT 采用IMMAGE800特定蛋白儀(Beckman,美國)檢測;CRP 采用Cobas e602(Roche,瑞士)檢測;血清總蛋白和白蛋白采用AU58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Beckman,美國)檢測,D-二聚體采用全自動血凝分析儀Sysmax CS-5100(Sysmex,日本)檢測。結果判定標準參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9]。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Mann-WhitneyU檢驗,以中位數(shù)(四分位數(shù))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表示,采用χ2檢驗。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納入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二元回歸模型對MRSA 血流感染的危險因素和預后影響因素進行多因素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確定最佳診斷界值,分析診斷效能。
MRSA 對青霉素、氨芐西林均耐藥,對喹諾酮類抗菌藥物耐藥率在50%以上,對替加環(huán)素、利奈唑胺和萬古霉素均敏感。
表1 MRSA 對常用抗菌藥物敏感率及耐藥率Table 1 Susceptibility of MRSA strains to antimicrobial agents (%)
142 例MRSA 患者中男性110 例,女性31例,年齡16~92 歲,平均(60.1±17.5)歲,主要分離自監(jiān)護病區(qū)和腎內(nèi)科。患者多合并基礎疾病,依次為高血壓(50 例,35.2%)、惡性腫瘤(32例,22.5%)、心血管疾?。?2 例,22.5%)、慢性腎臟?。?2 例,15.5%)和腔隙性腦梗死(16 例,11.3%)等。惡性腫瘤以胃癌(11 例)和胰腺癌(6例)為主;心血管疾病主要為瓣膜性心臟病(9 例)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 例)。
患者治療28 d 后生存99 例,死亡43 例,死亡率為30.3%。兩組患者在基礎疾病(高血壓、腔隙性腦梗死、合并感染性休克)、醫(yī)院事件(輸血和入住ICU)、侵襲性操作(手術和氣管插管)、合并呼吸系統(tǒng)感染和感染前經(jīng)驗使用抗菌藥物均存在差異(P<0.05)。見表2。合并呼吸系統(tǒng)感染的患者中88.0%(22/25)為呼吸系統(tǒng)感染繼發(fā)血流感染。
實驗室檢查指標中死亡組患者血清PCT 水平高于生存組(P<0.05),總蛋白低于生存組(P<0.05),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白蛋白、D-二聚體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死亡組患者PCT 水平顯著高于生存組,P<0.001(見表2)。ROC 曲線顯示血清PCT 值預測MRSA 血流感染患者預后具有較高AUC值(0.723),診斷界值為1.08 μg/L,靈敏度73.3%,特異度66.2%。見圖1。
表3 結果顯示合并感染性休克和合并呼吸系統(tǒng)感染是MRSA 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
表3 MRSA 血流感染患者死亡危險因素多因素分析Table 3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factors for death of patients with MRSA bloodstream infection
本研究從血液標本中分離MRSA 的患者以男性、老年檢出率高,與其他文獻報道一致[10],老年患者多合并其他基礎疾病,對病原菌的抵抗力弱,臨床醫(yī)師應給予重視。MRSA 血流感染患者主要來自監(jiān)護病區(qū)和腎內(nèi)科,與患者基礎疾病密切相關。因細菌耐藥狀況的地域差異性,本院藥敏試驗顯示MRSA 對喹諾酮類抗菌藥物耐藥率在50%以上,高于全國水平[9],未發(fā)現(xiàn)對替加環(huán)素、利奈唑胺和萬古霉素耐藥菌株。
PCT 是臨床反映患者炎性反應的生物標志物,在炎性早期即顯著升高,且與患者感染嚴重程度密切相關[11]。已有研究表明PCT 可作為判斷血流感染的觀察指標[12],本研究結果證實PCT 值與MRSA 血流感染患者預后也呈正相關,MRSA 血流感染患者血清PCT 值高于1.08 μg/L 時,提示患者可能預后不佳。患者在炎癥狀態(tài)下白蛋白的合成降低,分解加速,從而引發(fā)低蛋白血癥[13]。死亡組患者血清總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均低于生存組,血清白蛋白降低導致蛋白與藥物結合位點減少,游離藥物濃度增加,從而影響藥動學參數(shù)和臨床療效[14]。目前,替考拉寧和萬古霉素作為臨床治療MRSA 感染的常用抗菌藥物,低蛋白血癥可導致患者治療失敗[15-16],因此對于嚴重MRSA 血流感染患者,臨床醫(yī)師應充分觀察血清蛋白水平,合理調(diào)整抗菌藥物劑量。
MRSA 血流感染能顯著增加患者死亡率,本研究中MRSA 死亡率為30.3%,高于金黃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死亡率(12.2%)[17]?;颊咚劳鑫kU因素分析顯示合并感染性休克和合并呼吸系統(tǒng)感染是MRSA 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MRSA 血流感染患者容易合并呼吸系統(tǒng)、軟組織和腹腔等部位感染,其中以合并呼吸系統(tǒng)感染最為常見,也是MRSA 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表面蛋白使其易定植于鼻腔、胃腸道等部位,在宿主免疫防御系統(tǒng)被破壞時可引起感染。死亡組患者多存在氣管插管等侵襲性操作,顯著增加了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風險,與其他研究報道一致[18]。有效預防呼吸道感染能顯著降低患者死亡率。MRSA 進入血液系統(tǒng)后,可產(chǎn)生溶血素等毒力因子,抑制補體活性,損傷組織細胞,最終發(fā)展為感染性休克,是MRSA 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顯著增加了患者死亡風險。抗菌藥物雖可殺滅MRSA,其毒力因子所引發(fā)的臨床問題難以解決,且抗菌藥物的反復作用可促進MRSA 釋放更多的毒力因子,加重膿毒血癥?,F(xiàn)有研究報道在抗菌藥物的基礎之上聯(lián)合使用抗體類藥物可在高效殺菌的同時中和并清除毒素,改善患者預后[19]。
綜上所述,合并感染性休克和合并呼吸系統(tǒng)感染是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早期預防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血清PCT 值對預測MRSA 血流感染患者預后有一定臨床應用價值。本研究為回顧性、單中心研究,樣本數(shù)量偏少,可能存在偏倚,尚需大樣本多中心的研究進一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