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莞市沙田鎮(zhèn)中心小學 陳美娥
當今,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都把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擺在重要的地位,傳承傳統(tǒng)音樂文化是音樂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我校積極實施鄉(xiāng)土音樂——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沙田咸水歌進課堂。在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教學過程中,怎樣才能加深學生對咸水歌的認識、理解和體悟,培養(yǎng)學生對咸水歌的深厚感情,增進民族自豪感,更好地傳承咸水歌文化呢?我們抓住了體驗教學這一途徑,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在教學咸水歌這樣具有獨特地域與風格的歌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咸水歌,要講授涉及咸水歌的起源、背景等一系列的知識,如果教師一不注意,就會滔滔不絕地講授成語文或地理課了。這與上面所述的提前預想、包辦教學又有何區(qū)別呢?因此,我更注重避免這樣的錯誤,尤其注重給與學生充分聆聽音樂的機會。教師要做到有“等一等,不著急”這樣的教學心態(tài),運用反復多次聆聽音樂的教學設(shè)計,設(shè)置層層推進的環(huán)節(jié),每一遍聆聽歌曲都有相應的要求,形成聆聽音樂的習慣,才能使學生在聆聽中體驗到咸水歌旋律的婉轉(zhuǎn)柔美。
為使學生樂于接受粵語演唱的咸水歌,我特意挑選了一些短小又富有童趣、帶有猜謎性質(zhì)的咸水歌(如《猜船名》),巧妙地設(shè)計朗讀,使學生在朗讀中體驗咸水歌的語言美。在教學時,我首先出示歌詞如下:么人種竹竹無枝?()種竹竹無枝。然后讓會說粵語的學生把以上歌詞朗讀出來,接著學生們先猜謎,最后教師揭曉答案,再讓說普通話的學生用粵語把答案的詞語說出來即可。緊接著讓會說粵語的學生讀問句,說普通話的學生讀答句。接著全班學生再進行有節(jié)奏的朗讀歌詞,由于咸水歌詞每句為七個字,讀起來瑯瑯上口,再經(jīng)過多次朗讀,由淺入深,說普通話的學生就會不知不覺中學會歌詞。這時,教師趁勢引導學生去聆聽歌曲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例如,在四年級下冊中有一個單元為《水上的歌》,我選擇了這個單元的其中一首安徽民歌《劃龍船》與沙田咸水歌《猜船名》來進行對比學習。我先從學生最熟悉的賽龍舟入手,帶領(lǐng)學生從情緒、力度、演唱形式等方面來領(lǐng)略《劃龍船》的熱烈場面。接著學習咸水歌《猜船名》,并提出問題:同樣是水上產(chǎn)生的歌曲,兩者究竟有何不同之處呢?讓學生對比分析它們在情緒、力度、風格等方面不同的特點。學生們有了明確的對比學習目標,紛紛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最后經(jīng)過對比,得出了相同的場景,不同的歌曲表現(xiàn)出不同的情緒,給人不同的感覺這一結(jié)論?!秳濤埓返臒崃揖o張與《猜船名》的休閑柔美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在這樣的分析對比下,學生深刻地體驗了咸水歌獨特的風格美。
《音樂課程標準解讀》指出:貫徹參與性原則進行音樂教學,要求音樂教師盡量地把音樂教學過程設(shè)計成一個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音樂活動。聯(lián)系咸水歌從前的演唱背景與環(huán)境:疍家人長期以海為生,勞動之余,他們常在船上通過對唱的形式與人交流,表達心中的情感,解除勞動的疲乏。我在學生學會演唱咸水歌的基礎(chǔ)上,設(shè)計了角色扮演的活動。讓學生以組為單位,用座位擺出了兩只“船”,再在每只船上各選幾名學生來當疍家的咸水歌手進行對唱,其余的學生是船夫負責劃槳律動,學生們一聽這樣的設(shè)計,倍感新鮮,躍躍欲試。音樂聲起,學生們各司其職,用剛學的咸水歌進行表演,咸水歌聲悠悠,其樂無窮,在情景再現(xiàn)中體驗了一把疍家人的生活。
咸水歌現(xiàn)有的資料有限,很多歌曲是依靠老一輩的疍家人的口口相傳而流傳下來,咸水歌本多是手抄本,流傳性不廣。對于資料有限這一現(xiàn)狀,我校在近幾年開始自己創(chuàng)造、保存咸水歌的相關(guān)視頻資料,把學生參與表演咸水歌的節(jié)目錄制下來,在上咸水歌音樂課時,以此作為教材。當學生們看到自己參與演出的視頻作為教學視頻時,當其他同學紛紛露出贊嘆之情時,學生們與咸水歌的距離更近了,這就是我們身邊的咸水歌!這就是我們家鄉(xiāng)的咸水歌!從學生的臉上,我看到了驕傲、欣喜地表情。視頻錄制,學生親身體驗到了咸水歌的家鄉(xiāng)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