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番禺區(qū)市橋橫江民生小學 石 勇
思政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根本性課程,現(xiàn)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涉及黨史的內容有限,學校在大思政教育中投入黨史學習的力量也相對偏少。在實踐推進小學生學黨史教育的過程中存在以下困境:缺乏學校層面的重視與支持,缺乏適合兒童視角的黨史學習資源,缺乏高素質的黨史教師。因此,需要將黨史教育的內容融入小學思政課堂與思政教育實踐活動中,以正確有效的途徑對小學生進行黨史教育。
2021年開始,結合學校思政教育和文化德育融合策略,廣州市番禺區(qū)市橋橫江民生小學積極探索黨史教育融入學校思政教育的實踐路徑。
要在小學思政教育中融入黨史教育,除上級教育行政部門開展的專題外還需研究制訂符合各學段學生年齡特點的黨史教育教學指南,在思政課中有機融入黨史教育內容,推進黨史教育和思政課建設協(xié)同發(fā)展。為避免黨史教育流于形式,學校層面要進一步提升對中小學生加強黨史教育的重要性認識,加強組織統(tǒng)籌,積極開展調研,在教育內容和方式方法上汲取好經驗、好做法,從制度和組織保障方面為推進黨史教育落到實處提供支撐。
1.通過培訓,提高認識
教育部于2021年1月印發(fā)了《革命傳統(tǒng)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對在中小學課程教材中進行革命傳統(tǒng)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進行了部署;《革命傳統(tǒng)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是第一個對中小學革命傳統(tǒng)教育進行專門系統(tǒng)規(guī)劃的文件。將革命傳統(tǒng)界定為中國共產黨在百年歷史進程中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中形成的政治覺悟、革命斗爭精神、高尚品質和優(yōu)良作風,包括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三個時期。從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理想信念、人民立場、思想路線、革命斗爭精神、愛國情懷、優(yōu)良作風七個方面明確了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主題內容,強調夯實學生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根基。這些既是學校對中小學生進行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在思政課程、歷史課程、語文課程中體現(xiàn)最明顯。通過加強黨和國家對黨史教育重要指示批示的宣傳和解讀,強化全校教師對黨史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和黨史教育的責任意識。學校黨支部書記,結合中小學教育工作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加強中小學黨史教育的專題宣講,激發(fā)教師通過黨史育人的使命感。
2.以分解內容的形式解決師資缺乏的問題
經過內容的挑選,我校把《中國共產黨從哪里來》這個專題講座,拆解成12個小專題共12個課時,每位黨員專門學習圍繞12個小專題的內容進行備課和資料擴充的準備,采用“一周一人一課時,多人成連串成主題”的方式給五六年級的孩子上每周的年級黨史課,讓每位黨員任領任務,每個黨員都成為黨史宣講鏈條上的重要一環(huán),成為黨史的某個內容和節(jié)點的深入研究者和講述者。這樣既可以解決一人講全部黨史知識而個人能力有限的問題,又能夠降低備課的難度,發(fā)揮團隊的力量。同時,既能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增強責任擔當意識,每周在道德法治課中抽出一節(jié)年級大課,由主講人授課,解決上課的課時,通過同年級合上的形式又可以面向不同年段學生再現(xiàn)黨史知識,高效省時。
在實踐中,很多黨史資源是面向成人,不加篩選拿來就用的話,學生不感興趣,我們選用了《中國共產黨從哪里來》《紅色家書》、全國少工委的紅領巾學黨史的第二季第三季資源,番禺區(qū)本地資源有廣州思政大講黨的系列思政微課,區(qū)內有紅領巾宣講團講本土革命故事,用好番禺區(qū)紅色革命故事記錄教材、用好番禺區(qū)博物館的冼星海生平展館,里仁洞植地莊等本土的資源。只要把握學生特點,貼近學生需求,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深挖教育系統(tǒng)紅色資源“鮮活教材”,增強課程吸引力感染力,才能切實提高育人成效。
開展黨史教育,不能局限于課堂。學校要開展相應的文化主題活動,我校文化德育組策劃了春季和秋季的紅領巾學黨史活動,使黨史教育融入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學生對黨史耳熟能詳,提高黨史教育的實效性。
1.將黨史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
黨史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學生的校園生活中,在學校的樓梯間展板設置“永遠跟黨走”黨史事件簡介及黨史宣傳畫報,班級墻報有學黨史欄、在閱覽室開辟黨史閱讀專區(qū)。學校建設有“紅心向黨”的專題背景墻,打造立體教育結構,充分發(fā)揮校園文化的隱性育人功。
2.用童聲講述黨史
學校組織黨員教師和學生參加街道講黨史系列活動,舉辦黨史演講比賽。當黨史知識、愛黨情感經由學生自己的語言流淌出來的時候,黨史知識便內化為學生能夠理解、能夠宣講的兒童化語言,更易于學生接受。學校還將成立少先隊黨史宣傳社團,開展春秋兩季的黨史宣傳,由學生解說黨史內容,分年級比比誰的講述更生動。
3.紅色音像打開兒童視野
學校利用校園廣播播放黨史校本課中提到的歌曲,音樂課堂中組織唱紅歌,組織學生觀看黨史題材的影視作品等,如《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上甘嶺》《百團大戰(zhàn)》《血戰(zhàn)湘江》等,使紅色基因教育潤物無聲地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