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陽 , 陳煥金 , 韓 杰 , 謝映妹 , 曹曉林 , 葉 春
(1.潮州市農業(yè)機械化管理處,廣東 潮州 521000;2.江西省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工程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299;3.江西省智能農機裝備工程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299)
目前,我國的茶園面積及茶葉年產量穩(wěn)居世界第一。茶葉是世界上三大飲料原料之一,也是我國出口創(chuàng)匯的重要農產品之一。當前,茶產業(yè)發(fā)展進入發(fā)展新時期,世界茶葉種植面積和世界茶葉產量連續(xù)10年上漲。2020年,我國實有茶園面積4 825萬畝,產量為293.18萬噸,茶園面積逐漸擴大[1]。隨著茶園作業(yè)勞動力的日益緊張和茶樹病蟲害施藥技術的改進,應用省力、省藥的植保無人機開展施藥已成為茶園病蟲害防治的發(fā)展趨勢[2]。
廣東省潮州市是單叢茶的歷史產地和主要產區(qū),茶葉已經成為潮州市山區(qū)丘陵的農業(yè)支柱產業(yè),在農村經濟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潮州單叢茶是中國烏龍茶類中的極品名茶,由于獨特的制作工藝,形成了它特殊的品質,其條索緊結,呈烏褐色或灰黃褐色,油潤,有自然的花香、山韻蜜味;湯色橙黃初制茶或金黃精制茶,透徹明亮;滋味醇爽、持久、回甘力強,極耐泡。潮州市是我國烏龍茶的歷史產地和主要產區(qū),是中國功夫茶文化的主要傳承地區(qū)[3]。
潮州茶園地域地形復雜,機械化難度大,綜合機械化作業(yè)水平不足10%。近十年,單叢茶生產主要在種植、施肥、植保、采摘、制作加工等方面發(fā)展機械化。在茶葉制作方面已經由手工完全向全過程機械化過渡,茶葉攤青機、茶葉搖青機、茶葉殺青機、茶葉揉捻機、茶葉烘焙機、茶葉篩選機等制茶機械基本成熟,已大面積推廣應用。單叢茶產量逐年擴大,2014年為15萬畝,截至2020年年底茶葉種植面積已達23.6萬畝,產量2.06萬噸,產值52億。但在茶園生產管理機械上,還沒有能完全適用的單叢茶生產管理機械,是發(fā)展茶葉生產的短板,特別是在茶園植保機械化的問題亟須解決。
茶樹常見蟲害有茶小綠葉蟬、茶尺蠖、茶毛蟲、黑刺粉虱、茶黑毒蛾、茶麗紋象甲等,并以茶小綠葉蟬發(fā)生較普遍且持續(xù)時間較長[3];病害有茶云紋葉枯病、茶炭疽病、茶煤病等。目前茶園病蟲害防治以化學方式為主。農用植保無人機在水稻、果樹等病蟲害防治上得到較大范圍應用,而在茶園采用無人機防治病蟲害則處于起步階段[4]。因此,本研究選用市場上主流的電動四旋翼植保無人機,對比植保無人機和人工電動噴霧機在茶園防治效果、產量及經濟效益方面的差異,以期為潮州丘陵山區(qū)茶園管理和豐產高效栽培提供技術支持。
做好茶園病蟲害防治工作是確保茶農增產增收的關鍵,現在茶園病蟲害防治主要有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采用殺蟲燈、色板等,利用燈光、色澤、氣味誘殺和生物防治技術。太陽能殺蟲燈的應用較多,它以太陽能作為能源,具有自動時控功能,殺蟲燈一般掛在高出茶樹1 m左右處,利用高壓汞燈、頻振式殺蟲燈進行誘殺,燈光誘殺對有趨光性的害蟲有效,同時對有趨光性的天敵昆蟲同樣具有誘殺作用。色板誘殺的茶蚜、茶小綠葉蟬等茶樹害蟲具有趨黃綠色的特性,每隔5 m~6 m放置1張具有黏性的黃綠色板,可誘捕和黏殺害蟲,但需要定期對色板進行更換。個別病蟲害運用物理防治控制效果差,還是需要定期進行化學防治,常用的噴施機械設備有背負式電(手)動噴霧器、機動噴霧機、懸掛式機動噴霧機等,背負式電(手)動噴霧器等機械霧化細度中徑值為50 μm~100 μm,在高速度氣流的沖擊下,藥液被粉碎成很細的霧滴吹送到茶樹上;機動噴霧機水平射程可達7 m以上,可覆蓋4~5行茶蓬。懸掛式機動噴霧機掛接在茶樹專用跨行底盤上,運用于規(guī)?;鑸@,僅適用于較大地塊的緩坡茶園,對茶園的道路、行距有要求,作業(yè)適用性需進一步研究。
目前,茶園種植主要集中在丘陵山地,茶樹行距較窄,人行走通過都有困難。人工使用施藥機械植保作業(yè)艱苦,勞動強度大,操作人員易中暑、中毒,青壯年勞動力向城鎮(zhèn)轉移,農村留守人員勞動力低,影響病蟲害防治效果和效率。因此,在茶園運用高效、操作舒適的機械設備防治茶園病蟲害,提高機械化程度,是發(fā)展茶園植保機械化的目標。
試驗在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qū)歸湖鎮(zhèn)高峰村茶樹種植區(qū)開展,茶園總面積為507畝。開展了春、秋季時間段農用植保無人機的茶園病蟲害防治技術試驗。試驗比對處理區(qū)面積為163畝,分成3個處理方法,分析機具作業(yè)效率、防治效果、經濟效益等。處理1使用植保無人機噴施農藥,處理2使用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噴施農藥,處理3使用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噴施清水作為空白對照。施藥后至調查結束前不施用其他殺蟲劑、殺菌劑或物理方法防治,其他茶園管理措施正常進行。
1)試驗機具。采用植保無人機,型號為大疆T20型,最大裝藥容積為20 L,噴幅7 m,噴灑系統(tǒng)配備 4個液泵及 8個噴頭,最大流量6 L/min。采用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型號欣農來3WBD-20型,最大裝藥容積為20 L,流量1.1 L/min,噴幅1 m。
2)使用農藥。根據當期病蟲害情況選擇使用30%吡丙·呋蟲胺可溶液劑200 mL、27%阿維·螺螨酯懸浮劑200 mL進行殺蟲試驗。處理1和處理2按相同畝數用藥量進行稀釋備用,再用水稀釋裝上試驗機具使用,處理1加入飛防專用助劑中量元素鎂100 mL。
1)調查時間和方法。調查噴藥效率在植保無人機、噴霧器到達噴藥區(qū)域后開始計時,記錄噴藥面積、藥液量、用水量和所用時間,計算噴藥效率。
2)噴藥效果調查。施藥前、施藥后7天調查茶園中茶小綠葉蟬、害螨的蟲口密度,計算蟲口減退率和防治效果。采用盆拍法查茶小綠葉蟬,每處理查5點,每點一盆(25 cm×40 cm白搪瓷盆,面積0.1m2),平接于茶叢下方,用手拍打盆上方的茶叢3下,記錄落盆茶小綠葉蟬數;采用葉片觀察法查害螨,每處理查5點,每點查10個新梢下的3片成葉,記錄蟲口密度,計算蟲口減退率和防效。
3)藥效對比。在單位面積用藥量相同的前提下,對比植保無人機和背負式電動噴霧器的效果,調查是否對茶樹產生藥害現象。
噴霧霧滴沉積效果的好壞受多種因素影響,科學合理地選擇噴頭流量、作業(yè)高度、飛行速度等作業(yè)參數是無人機作業(yè)能夠取得良好霧滴沉積效果和達到預期防治效果的關鍵[5]。在本研究中,經過對比,植保無人機采用噴頭流量調整為2.5 L/min、作業(yè)高度為2.5 m、飛行速度為2.0 m/s的參數組合進行噴施時,噴霧霧滴沉積效果最佳。
病蟲害防治效果以采集蟲口減退率和防效2個技術指標作為判定標準,計算方法見公式(1)和公式(2),防效達到90%以上說明達到防治效果。
式(1)中:蟲口減退率,單位為%。
式(2)中:防效,單位為%。
由表1計算可以看出病蟲害防治效果方面,使用植保無人機、背負式電動噴霧對茶葉中的主要害蟲茶小綠葉蟬、害螨防效均達到90%以上,說明試驗藥劑30%吡丙·呋蟲胺可溶液劑+27%阿維·螺螨酯懸浮劑對茶小綠葉蟬、害螨防效優(yōu)良,均能達到防治目標。
表1 茶園害蟲數據調查結果
植保無人機和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對茶小綠葉蟬防效相對平均偏差為0.4%,對害螨防效相對平均偏差為0.5%,2種方式對蟲害的防效無顯著性差異,能達到要求的防治效果。
經過田間調查,各對比處理試驗區(qū)均未發(fā)現對茶樹產生藥害現象,未影響茶樹新芽的生長,2種機具施藥的藥效是相同的。
因此,在防效上,使用植保無人機防治效果可以代替人工背負式電動噴霧器。
由表2可知,在作業(yè)效率方面,植保無人機噴灑效率日作業(yè)量可達480畝,人均日作業(yè)量240畝;人工背負式電動噴霧器日作業(yè)量為9.6畝,植保無人機人均日作業(yè)量的25倍,植保無人機可在1天內可將試驗區(qū)全部噴灑一次,作業(yè)效率大大優(yōu)于人工。
表2 作業(yè)效率對比表
由表3可知,與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噴施相比,植保無人機的防治效果和產量略低或持平。植保無人機的用工成本顯著低于人工植保,用工成本僅為15元/畝,而人工植保為50元/畝,兩者相差35元/畝。按照年打藥5次和機收毛茶售價8 元/千克。計算經濟效益的結果表明,植保無人機比人工植保的凈收益高75元/畝,產投比高22%,差異均達到顯著性水平,經濟效益顯著。
表3 不同植保方式的產量及經濟效益比較
植保無人機能減少農藥使用量,據不完全統(tǒng)計,潮州市2020年茶葉專業(yè)化統(tǒng)防統(tǒng)治區(qū)減少使用化學農藥0.6 噸,減少農藥包裝等廢棄物3.6 萬個,減少化學防治1~2 次,降低化學農藥使用量20%以上,有效降低了茶葉農藥使用風險,降低了農藥殘留率,生態(tài)效益、環(huán)保效益非常顯著。
從試驗效果看,相比人工植保,利用植保無人機防治茶園害蟲,防治效果相同,作業(yè)效率高出25倍,降低勞動強度,對解決農業(yè)勞動力缺乏問題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利用植保無人機防治凈收益高75元/畝,投入產出比高22%,經濟生態(tài)效益明顯,可以被茶農及茶葉種植專業(yè)合作社接受,植保無人機防治害蟲值得有關部門大力推廣。
但植保無人機在茶葉防治中還存在些問題需要解決,主要有飛行會出現不穩(wěn)定問題,易受地形影響,精準控制飛行高度和航跡的問題;此外,植保無人機電池續(xù)航時間短、裝載藥量小,嚴重影響機具的日作業(yè)量,如何更高效、安全地在茶園使用植保無人機技術有待持續(xù)開展深入研究。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迅速發(fā)展和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適齡勞動力短缺和用工成本增加等問題日益突出,茶葉管理迫切需要以機械化作業(yè)為核心的現代技術[6-7]。由于植保專業(yè)無人機服務組織進行服務,能夠在源頭上杜絕違規(guī)用藥和過量用藥[8],嚴格按照病蟲害防治適期、合理劑量、保證用藥安全間隔期,實行農藥統(tǒng)購統(tǒng)供、統(tǒng)配和統(tǒng)施,推廣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環(huán)境友好型農藥,從源頭上控制和杜絕了假冒偽劣農藥、禁限用高毒農藥的使用,有效降低化學農藥使用量,減輕面源污染[9]。因此,下一步要大力發(fā)展植保專業(yè)隊伍,有效降低農藥殘留及使用量,提高茶葉產量及質量。
利用新型職業(yè)農民培育、專業(yè)化統(tǒng)防統(tǒng)治、茶葉綠色防控技術示范項目等,對基層農技人員、涉農企業(yè)、服務組織、種茶大戶和農民群眾開展綜合技術培訓,讓廣大茶農掌握茶葉病蟲害生態(tài)調控、理化誘控及生物農藥防控技術,提高茶園病蟲害防治水平。
與人工/傳統(tǒng)植保機械相比,利用植保無人機防治茶園害蟲,不受地形限制,體積小、重量輕,轉移作業(yè)方便[9],工作效率高,防治效果好,能解決病蟲害防治勞動強度大、勞力短缺等問題。同時,一旦出現病情,植保無人機飛防能快速反應,同時起到統(tǒng)防的目的,需加大對茶園植保無人機的政策扶持力度。建議對茶葉綠色防控,使用新技術新設備,創(chuàng)新推進茶葉病蟲害統(tǒng)防統(tǒng)治[10],大力發(fā)展統(tǒng)防統(tǒng)治專業(yè)化服務組織,種茶大戶進行獎勵和資金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