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ro
我對于湖南的初印象,來自沈從文先生的《邊城》。吊腳樓外溪水流,桃花樹下人美嬌。只是這一次,我要去的地方不是鳳凰,而是隆回。
隆回隸屬于湖南省邵陽市,在整個湖南來說,是籍籍無名的存在,但這里居住著一個古老部族——花瑤族。此番前往,就是為了去體驗當?shù)氐娘L情。
長途跋涉,我跟著湖南萬里路研學旅行教育有限公司的老師來到了隆回,花瑤古寨之旅也就此拉開序幕。
Chapter1 花瑤族的活歷史
旅程的第一站,便是體驗花瑤族的挑花。
老師告訴我們,“花瑤族的挑花服飾是中國民間工藝的珍品,被稱為‘中華一絕,是針線繡出的珍品,穿在身上的歷史?!?/p>
我還不以為意,不就一個挑花嗎,能有什么了不起的?
直到自己親眼看見精美的挑花服飾?;ú輼淠?、飛禽走獸、人物生活、古老傳說在他們手中,都是挑花的題材。而隨處可見的繡針、白紗線、五彩毛線及青色土織布,便是制作挑花的工具。
一位正在挑花的姐姐見我對挑花十分感興趣,便問我,“你想不想試一試?”
我接過針線,在花瑤族姐姐的指導下,依照紗眼逐眼繡上“十”字形,但卻繡得歪歪斜斜的。再看一旁其他的花瑤族姑娘,繡得又快又好。
我接過挑花成品,仔細一瞧,雖說看起來跟“十”字繡相似,但花瑤挑花卻是雙面繡,正反兩面都有花紋。
盡管挑花服飾美麗無比,但我心中還是疑惑不已,“老師,為什么挑花服飾是穿在身上的歷史?。俊?/p>
“那是因為花瑤挑花技藝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漢朝以前就已興起。挑花圖案也多是花瑤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風俗習慣和節(jié)慶場景,所以就被稱作穿在身上的歷史。”
hapter2 宴席里的大學問
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孕育出神奇多彩的花瑤民族食文化,形成了辣醇酸鮮、香濃味厚、千姿百味、野趣天然的高原美食,也造就了花瑤民族這一獨特的宴請方式——流水席。
好巧不巧,我們此次也正好趕上了村子里有人辦宴席。
熱情的花瑤族人,邀請我們就座。開席時,主菜依次上菜,吃完一道再上一道,如行云流水一般。
老師說,這樣的上菜方式既可以保持菜肴溫度、新鮮,又不會造成食物的浪費。
跟我們傳統(tǒng)宴席的“八大碗”“十二碟”不同,花瑤族的宴席上十分講究,有四至六個頭盤、二個座盤、四個行盤,另加瓜子、小吃、點心各一碟,一共十六道。菜式?jīng)]有定式,皆以時令為主。
老師又告訴我們,“花瑤流水宴席有‘無缸不成席之說。”我看著眼前的燉缸大片牛肉,確實如此。
老師開口道:“燉缸大片牛肉是花瑤馬幫菜中最有名氣的歷史傳統(tǒng)名菜。既刺激味覺,增進食欲,又可下酒。所以,常常作為流水席上的第一個座盤。”
隨著筵席的進展,各種味道都感受之后,味覺疲軟,此時就該茶菜上場了。
老師告訴我們,“茶菜還有個規(guī)矩,不知道你們發(fā)現(xiàn)了沒有。”
大家仔細觀察后,一個同學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奧妙。“老師,我知道,茶菜都是雙數(shù)!”
老師微微點頭,“沒錯,茶菜不管多少道(碗、碟),都要成雙,絕不能單,且都有一定的寓意。比如兩道菜,表示好事成雙,或兄弟好;而送友遠行當然就最好六道,為一路順風,一路平安之意?!?/p>
原來一個宴席里不僅有花瑤族的美食,還蘊藏著這么大的學問。這一餐可謂是物超所值。
Chapter3 山歌好比春江水
夜幕降臨,古寨里燃起篝火。大家圍坐在一起,熱情好客的花瑤族人,唱起了當?shù)氐纳礁琛?/p>
“我和妹站在一起面對面,喊妹一句你應不應。妹若有心把話講,無心請把話來回。十八妹,我個賢,郎的心思放在妹身邊?!?/p>
話音剛落,一旁的花瑤族姑娘開口就接了上來,“我妹和郎站一排,只想和郎挨攏來,哥哥嘰,妹只想和郎成雙對,不知你情郎哥哥愛不愛。十八哥,少年乖,妹只想和郎配攏來?!?/p>
只見兩個人一唱一和,音調(diào)高揚,聲音綿長。
不多時,當?shù)氐幕ì幾骞媚铮_始教我們唱一些簡單的山歌。大家認真地學習,雖不如當?shù)鼐用癯媚敲磩勇?,但也還算有模有樣。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慢慢地了解到,花瑤族山歌取材于生產(chǎn)、生活及民間傳說,大致可分為歷史歌、風俗勸勉歌、生產(chǎn)勞動歌及情歌四類。
而山歌的韻腳叫調(diào)子,每種調(diào)子都用3個字組成固定名稱,與曲牌名稱相類,這是其他山歌所沒有的。流傳下來的約有十多個,如《少年乖》《我老哥》《我個賢》《話來聽》等。
繡過挑花服飾,吃過流水席,唱過山歌。這一切,讓我對花瑤族有了更深的認識。那些歷經(jīng)千年流轉(zhuǎn),保存到今日的瑰寶,是花瑤族骨子里的浪漫和堅持。也正是這份浪漫與堅持,才有了今日閃閃發(fā)光的花瑤族。
編輯/苗嘉琳